国民党史 李烈钧

Posted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史 李烈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民党史 李烈钧

李烈钧

原名烈训,字协和,号侠黄,江西武宁人,1882年2月23日生。1902年入江西武备学堂。1904年留学日本,先后入东京振武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经张继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毕业回国,任江西混成协第五十四标第一营管带。1909年到昆明,任云南讲武堂教官,不久兼任陆军小学堂总办兼兵备道提调。江西起义后,先后被推为九江都督府总参谋长、海军总司令、安徽都督、江西都督、五省联军总司令兼中央军司令。1913年宋教仁被刺,李主张讨袁,而被撤职。7月8日回江西湖口组织讨袁军。1922年任北伐军中路总司令。宣布独立,通电讨袁并任七省讨袁联军总司令,掀起二次革命,后失败退离江西。同年9月去日本。1915年回云南参与护国运动,任第二军总司令。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9月1日任军政府大元帅府总参谋长,并奉命率滇、桂、粤军迎战龙济光,大胜后着手建韶关要塞。1923年3月17日改任闽赣边防督办。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1月被西山会议派推为中国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委员。不久应冯玉祥之邀任国民军总监。1927年2月20日任江西省主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常务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2月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西安事变后,任审判张学良的军事法庭审判长。1936年12月31日任陆军二级上将。七七事变后,移居昆明,后迁居重庆。1946年2月20日病故。在中国国民党内,还先后当选第二、四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第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主要著作有《李烈钧将军自述》《孙大元帅战乱记》 等。

相关参考

国民党史 王懋功

王懋功字东成,江苏铜山人,1891年生。毕业于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年任李烈钧部营长。1920年8月任粤军第一路军统领。1922年6月任东路讨贼军第一军第一旅旅长。1924年6月

国民党史 李明扬

李明扬原名敏来,逊吾,曾用名健,字师广,1891年2月27日生于江苏萧县(今属安徽省)。早年毕业于南京陆军小学、陆军第四中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后在李烈钧部历任援鄂北伐第二军机关枪连连长、

历史人物 李烈钧简介_李烈钧生平_李烈钧“救火队员”

中文名:李烈钧别名:原名烈训,又名协和,字侠如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中国江西武宁出生日期:1882年逝世日期:1946年2月20日职业:军事家代表作品:《孙大元帅戡乱记》、《李烈钧将军自传》军衔

知名人物 李烈钧生平故事简介,李烈钧历史评价,李烈钧怎么死的?

李烈钧,原名烈训,字协和,别号侠黄,江西武宁人。1882年2月23日(清光绪八年正月初六日)生。其父骏兴曾投身太平军,事败后潜回故乡,耕种自给,后兼营茶叶运输,家境逐渐富裕。李烈钧自小读书习武,190

历史人物 李烈钧墓 孙中山对李烈钧的评价

李烈钧李烈钧出生江西武宁,早年就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担任过江西都督府参谋长、海陆军总司令、讨袁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江西省政府主席等职。深得孙中山赏识,曾称他是不可多得的的儒将。李烈钧墓>李烈钧墓位于

历史人物 中华民国人物李烈钧简介

中华民国人物中文名:李烈钧别号:原名烈训,别名协和,字侠如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中国江西武宁出生日期:1882年死日期:1946年职业:军事家代表作品:《孙大元帅戡乱记》、《李烈钧将军自传》军衔

国民党史 翁重钧

翁重钧台湾省嘉义县人,1955年5月31日生。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任玉丰碾米工厂总经理,国民党嘉义县党部评议委员,嘉义县兵役协会委员,“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嘉义县市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1982年

国民党史 夏威

夏威原名钧善,号煦苍,广西容县人。生于1893年3月2日。先后毕业于广西桂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1917年5月在广西陆军模范营任排长、连附。次年代机枪连连长。1920年脱离

国民党史 卢毓钧

卢毓钧山东省人,1930年4月15日生。台湾省警察学校警员班第七期、中央警官学校政科第二十二期毕业。曾任警员、巡佐、巡官、派出所主管,台北市阳明山警察所行政科科长,台北市、南港、双园、中山警察分局局长

中共人物传 陈伯钧人物传,陈伯钧生平事迹,陈伯钧评价

编者按:这篇传记主要是依据传主的日记写成的。传主是一位身经百战的高级军事指挥人员。他的日记对党史、军史的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都有所反映。因系当时日记,所以比较真实,为党史、军史留下可贵的研究资料。为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