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史 李明扬

Posted 战区

篇首语: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史 李明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民党史 李明扬

李明扬

原名敏来,逊吾,曾用名健,字师广,1891年2月27日生于江苏萧县(今属安徽省)。早年毕业于南京陆军小学、陆军第四中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后在李烈钧部历任援鄂北伐第二军机关枪连连长、江西护卫军营长、江西陆军步兵第十团团长。1912年兼任湖口要塞司令,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去日本,后去德国,入柏林大学求学。1916年回国,随李烈钧率军讨袁驱龙,平定两广。1917年任护法军滇粤桂联军总司令部警备混成团团长。后任赣军第一梯团司令。1920年至1925年多次率部北伐。历任赣军第一混成旅旅长、驻粤赣军(后改建国赣军)司令。1925年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九师参谋长兼该师第二十六团团长,9月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冬,任北伐军东路先遣军司令,平定浙江。1927年6月13日任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后任独立第一师师长。1928年3月15日任第十七军副军长。1930年3月17日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苏省保安处处长。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五战区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江苏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徐州防空司令兼苏北第二、第四游击区指挥官,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长江下游挺进军总司令,江苏特别行政区主任。1945年2月改任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2月改任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5月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驻沪受降代表。1946年因 “通共”嫌疑被软禁,经李烈钧、邵力子保举后获释。不久返回上海做生意。1949年初,李宗仁授权至苏北与中国共产党和谈,随后率部起义。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农林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11月17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相关参考

国民党史 李明灏

李明灏字仲坚,湖南醴陵人。1897年9月19日生于板杉乡苏家村。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第四期及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三期步兵科毕业。回国后任长沙陆军讲武堂少校队附。1923年6月去广州任广州大本营

国民党史 刘景扬

刘景扬又名久扬,号独深,辽宁营口人。1913年生。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炮科。还曾受训于交通辎重学校、美国运输学校、步兵学校、骑兵学校、英国参谋学校。1939年曾就职于驻美大使馆陆军武官处。抗日

国民党史 罗中扬

罗中扬原名绍直,别名澄波,湖南邵阳人。1914年生。早年先后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空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空军指挥参谋学校第三期、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七期、联合作战班第三期、军官团高级班第三期受训。193

国民党史 罗永扬

罗永扬四川威远人。生于1912年。四川民立大学政治系毕业后,曾入四川陆军讲武堂步兵科学习军事,后又入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二十期。1927年参加北伐,任张发奎部排长、连长。1934年任四川公正日报社社长、

国民党史 施启扬

施启扬台湾台中市人,1935年5月5日生于彰华鹿港。早年毕业于台湾中部师范学校。195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62年获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法学硕士,1967年2月获西德汉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律师考试

国民党史 张一熙

张一熙原籍江西省安义县,1956年8月4日生于台湾。台湾清华大学材料系毕业,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曾任美国伊利诺大学客座副教授,台湾电力公司、工业技术研究院、台扬公司、新竹科学园区华旭电子公司、佳

历史人物 李明的李明的生平介绍_曹王李明

本名:李明出生地:长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爵位:曹王谥号:恭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李明–曹王  李明生年史书未载,现仅能根据唐太宗第十三子赵王李福的生年判断,其最早生于贞观八年(634年)。李明

中共人物传 李明瑞人物传,李明瑞生平事迹,李明瑞评价

李明瑞,原名李瑾瑞,号裕生,广西北流县清湾乡人,一八九六年十一月九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初五)生①。一九二九年参加革命,一九三○年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第八军总指挥,红七军军长等职

唐太宗第十四子李明简介 李明是怎么死的?

  曹王李明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儿子,也就是第十四个儿子。李明在众多皇子中的身份可以说是最尴尬的,因为他的生母杨氏曾是李世民亲弟弟李元吉的王妃,史称齐王妃。也就是说,李明其实是太宗霸占弟媳以后所生的孩

历史人物 李明瑾个人资料,李明瑾个人资料

 姓名李明瑾所在地上海职业外企职员身高165CM体重51Kg特长与爱好肚皮舞,阿根廷探戈2011寻找中国美形象大使  2010年寻找中国美旗袍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