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被王母娘娘亲自传教 为何汉武帝独尊儒术
篇首语: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却被王母娘娘亲自传教 为何汉武帝独尊儒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却被王母娘娘亲自传教 为何汉武帝独尊儒术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缔造疆域辽阔、强大的汉帝国,历史上不仅有“汉唐盛世”之说,更将汉武帝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称为“秦皇汉武”,因为中国的中央集权制虽是秦始皇创立,但却是由汉武帝巩固下来。汉武帝的成就和作为也深深熔铸进华夏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
希冀像黄帝一样圆满飞升
即位后的汉武帝虽然在政治上采取“独尊儒术”,但受喜好黄老之道的父辈和祖母的影响,他也颇好神仙之道,经常到名山大川和五岳去祈祷,以求神仙。汉武帝甚至希望自己像昔日的黄帝一样,得道圆满飞升。
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在成为天下共主后,开始设立百官,制定典章,举荐贤能,封禅祭天,德化天下。他还命臣民建屋室、种五谷、做衣裳、造舟车。在黄帝时代,文字、医学、算数、历法、乐器、陶器、蚕桑等各种发明相继出现。因此,后世认为中华文明奠基于黄帝时代。
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上说黄帝获宝鼎与神策,治世“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意思是黄帝懂得顺天而治,知阴阳、生死变化之理,行道天下,是个修炼得道之人。
关于黄帝,历史上有许多关于他求道的传说,比如他向神仙广成子求道。黄帝在得法悟道后,治理国事的同时还炼丹求鼎、静心修炼。相传公元前2598年,黄帝在桥山山下铸造了一个大鼎。当铸成那一瞬间,天忽然开了,降下一条黄龙迎接他。黄帝与随身的近臣七十多人一起跨上黄龙,白日升天,圆满功成。
福分不足的群臣来得太迟,只能抓住龙须,结果龙须脱落,他们也掉下来了。这时候,万民百姓亲眼仰望这神圣壮观的一幕,那些没跟上的臣子与百姓,感恩怀念之余,把黄帝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山下,即今天陕西黄陵县的黄帝衣冠塚。
或许汉武帝先天的机缘,或许是他的诚心向道为天地所感知,一段仙缘降临在汉武帝身上。
西王母亲临授道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封禅前,他先登上嵩山,因为获得吉兆,所以他下令“加增太室祠”。在泰山封禅后,汉武帝改年号为元封,以当年十月为元年。
《汉武内传》和晋代的《博物志》记载,元封元年正月初一,汉武帝再登上嵩山,修建寻真之台,斋戒精思,希望可以得到神仙的眷顾。
四月戊辰那天,汉武帝正在宫殿中的承华殿与大臣闲聊,忽然出现一位美丽的女子,原来是天上的玉女王子登。她告诉武帝,西王母看到他的求道之心,拟在七月七日那天降临来看他,此前他需要静心斋戒。
七月七日,宫廷内外清扫一新,汉武帝等恭候西王母的降临。在二更时分,西王母率众仙降临,宫廷被映照的光彩耀眼。西王母坐在为其特设的床上,待武帝跪拜问候后,招呼其一起坐下,共同品尝天厨特制的人间所没有的食物果品,同时伴有天音,音调清朗动听。
之后,西王母向汉武帝传道,称“修炼道术,就是要益养精神,改变形体。修炼到能养好精神又能改变形体的程度就可以成仙。”并将修道秘籍传授给他。
宋刘松年〈瑶池献寿图〉,据《汉武帝内传》记载,西王母曾往见汉武帝,并赠仙桃四枚。本幅描绘西王母与汉武帝相向对坐交谈,众女仙捧桃实竞进,有祥瑞庆寿之寓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在汉武帝再三恳求下,西王母又邀请来真元之母上元夫人。上元夫人告诫武帝修道一定要戒掉身上的五种劣根性,一定要待人善良,明察秋毫,平复冤屈,恩惠于民、赈济平民,体恤孤寡,关心百姓疾苦,杜绝淫乱,放弃奢侈,常向天宫叩拜等。如此一百年,就可得到真道,进入天界。
因为汉武帝虔心向道,西王母又将最珍贵最秘密的经典《五岳真形图》授予武帝,希望他抛开所有的疑虑和杂念,专心修行,并通过他来启发人间那些想学道的人们,使更多的凡人知道天地间确实有神仙道术存在,以此使那些不信神道的人能抛弃愚蠢狂妄之念。上元夫人也把十二卷真经留给汉武帝。随后,西王母和上元夫人乘车飞离。
自从汉武帝亲见西王母和上元夫人后,更加相信神仙的存在,他将两位仙人授予的真经一起装在一个黄金箱子里,并安放在柏梁台上,每天亲自净身持斋、焚香打扫,然后按照真经上的要求修炼。
相关参考
大家都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朝的事,但在这之后,「儒学」和「道教」却还互为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生命共同体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得从独尊儒术开始说起了~~当时的「儒学」,其实已经不是最原本的儒学,
还不知道:独尊儒术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都耳闻能详,也明白,这是两大帝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政治措施。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汉文化空前繁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启用法家的思想治国,至于秦始皇为何人用法家的思想?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秦朝还只是秦国,当时的秦国人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汉文化空前繁荣,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直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启用法家的思想治国,至于秦始皇为何人用法家的思想?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秦朝还只是秦国,当时的秦国人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学说。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家思想,摒弃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故事。 董仲舒是西汉的思想家、政论家,还是个精通儒家学说的大学问家,他治学精勤,在景帝时曾做过博士官。董仲舒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政治上的斋要,改
汉武帝“独尊儒术”背后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关注儒学?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儒术独尊,并非历史的必然。有时候,决定历史命运的恰恰就在于它的偶然性,或者某些人的一念之差。>儒学如今是显学,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全榜网网中华上下五千年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故事。 董仲舒是西汉的思想家、政论家,还是个精通儒家学说的大学问家,他治学精勤,在景帝时曾做过博士官。董仲舒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政治上的斋要,
独尊儒术 汉初崇尚黄老无为,令社会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得以恢复发展。至汉武帝时,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及统一全国思想,遂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采纳董仲舒建议,以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统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以估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 秦汉之际,遭秦始王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