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败竟是这件事

Posted 道德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败竟是这件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诸葛亮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败竟是这件事

2、影响最大的竟是美男计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

诸葛亮的一生中最大的失败竟是这件事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

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谈,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主张。这就是“隆中对”。隆中对力主联孙抗曹,但其能够得以施行的基本前提就是取得刘表治下的荆州。

同样的一块土地,什么时候夺取,从谁手上夺取,就战略价值而言是完全是不一样的。当时,曹操尚未进兵,孙权与刘表相持不下。

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从刘表手中得了荆州,就是自家独立的地盘,和外界不会有领土纠纷。这样,曹操不能见刘备坐大,也会前来攻打。此时,联孙抗曹,就顺理成章。击败曹操之后,东吴也不可能提出荆州归属的疑问。这样,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才是真正得到了贯彻实施。

而这个最好的时机错过之后,荆州的归属就有了很大的争议。现在,诸葛亮靠着阴谋诡计,借着东吴之力,取了荆襄,但也为双方今后的领土纠纷留下来隐患。这一刻,诸葛亮虽然靠“借荆州”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此后,他再三抵赖不还荆州,在道义的对立面上越走越远。

当关羽镇守荆州后,其实已经不能心平气和地与东吴建立联盟了。道理很简单,你刘备是得利一方,当然是想维持现状,保持和平合作的。但东吴这方连续吃亏,心理怎么能平衡呢?必然要想方设法,夺回荆州的。所以,关羽与东吴的交恶,其罪责也不能全部归结于他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诸葛亮没能合理合法地早早夺取荆州。

也许有人会说,并不是诸葛亮不想早取荆州。他多次劝刘备趁早下手,只是刘备囿于道德约束,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说而不服,说而不从,正是诸葛亮的缺陷与失败。刘备并不是不能违背道德,只是你必须给他一个足以违背道德的理由。诸葛亮没有找到这个理由,所以,错失良机。

而另外一个与他齐名的庞统,就帮刘备找到了这样的理由,让刘备克服了道德障碍,直取西川。所以,责任还是要归结到诸葛亮身上。诸葛亮对刘备说的那句“早晚让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座。”看似自信自得,其实却是错误可笑的。早晚有别,领地的战略意义是必须考虑时间价值的。

神机妙算诸葛亮也曾给刘备出过五个馊主意

刘备拿下了东川,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功业升到了他平生的顶峰。第一次北伐就大获全胜,跟孙权的两次北伐一比,就知道刘备集团的强大。孙权斗曹操,损兵折将,吃亏的总是孙权,刘备打曹操,没费太大力气,损兵折将的却是曹操,折掉的夏侯渊是曹操肱股。

这么一看,似乎刘备是老大了!的确,此时的刘备,文有诸葛亮、法正、马良,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刘封、孟达、严颜、霍峻,又有老百姓的支持。

整个大西南如云、贵、川、渝都属于他,还有汉中、荆洲这两大进可攻退可守的粮仓,还占有甘肃南、湖北西一些地方,实力确实大,如果他励精图治,是会很有一番作为的,但诸葛亮却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

诸葛亮说:“你现在可以顺天应人,即皇帝位!”刘备当然不干,诸葛亮却说:“四海有才有德者,舍死忘生事上者,皆欲攀龙附凤,你不即位,冷了将士的心,于您不利。”并大力吹捧,其他人也跟着吹嘘,让本来就沾沾自喜的刘备动了心,最后刘备称了汉中王。

在中国,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当时,袁术最先称帝,所以最先死。此时,刘备的实力根本不及曹操,曹操的重点不在西部,刘备之胜只是局部的胜利,算不了什么,本应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隐忍不发。

就像几百年后的朱元璋一样,听从谋士的建议,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一定会成功,可诸葛亮却让他走上了一条相反的路,失败也在情理之中,巧的是,朱元璋当时也是三强之一,最后他成功了,蜀国却最先灭亡了。

果然,在外边,魏吴联合起来了,这次联合有实质内容,就是达成了合力解决荆洲的协议。

影响最大的竟是美男计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被人称为智圣。其实,在他一生中,使用计谋最高、效果最好的,莫过于美男计,此举曾抱得才女归,也奠定了他在荆州读书人中的位置。

诸葛亮是个孤儿,曾跟着自己叔父诸葛玄生活,当时诸葛亮和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弟弟诸葛均相依为命,他们在南阳亲自耕种,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士生活。其实也不是什么隐士,诸葛亮在叔父诸葛玄去世以后,虽然胸怀大志,可是了解他的人并不太多,尽管他读书颇多,很有见识,但是当时好多人总需要别人炒作自己,诸葛亮无权无势,虽然自比管仲、乐毅,因此当时人并不了解他。

诸葛亮是个聪明的人,他熟知当时司马相如跻身社会名流的故事。那是怎样一个美好的故事呀,才子司马相如乃一介寒士,看上了俏丽的寡妇卓文君,于是琴挑卓文君:“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最后二人私奔,成为千古佳话,而司马相如也因此成为临潼首富卓王孙的乘龙快婿。如今自己想要跻身荆州名流,就要寻找这一条终南捷径。

当时名士黄承彦有一个女儿,据说长的很丑,诸葛亮没有亲眼见过,但是他知道黄承彦一代名儒、学识渊博,况且他知道黄承彦和当时名流司马徽、庞德公交情深厚,诸葛亮的二姐是庞德公儿子庞山民的妻子,因此诸葛亮知道黄承彦一家的分量;更为难得是黄承彦的妻子和荆州牧刘表的妻子是亲姐妹,一旦娶了黄承彦的女儿,自然自己能够加重在荆州的分量,如果捞个一官半职,应该不费什么大力气。

主意拿定之后,有事没事的时候,诸葛亮总喜欢上黄承彦家里跑,而且每一次总是打扮的干净利索,其实就是诸葛亮不打扮,也是一个公认的大帅哥,他身高八尺,约等于现在的一米八四的个头,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自然说话也很得体,诸葛亮本来口才就很好,又加上可以装饰之后,更是人见人爱。因此黄承彦对诸葛亮赞誉有加。

黄承彦如此,黄家小姐更是喜欢得眉飞色舞。古代女孩子不出三门四户,哪能看见男子。如今一个陌生的年轻人经常出入自己家,又长得如此风流儒雅,更是让黄家小姐垂涎欲滴,寻常时候,也做过美梦。可是一想自己这份容貌,真的害怕诸葛亮一走了之。

黄家小姐很有才干,不仅手巧,而且妙思。父亲的优点全都集中她的身上。因此她想是自己的赶也赶不走,不是自己的怎么追也追不到手。于是就让父亲把自己的想法像诸葛亮提出来,说黄家的丑女想要嫁给你。哪知道诸葛亮连眉头也没眨一下,竟然笑着答应了。

结婚后,两口子生活很甜蜜。后来,诸葛亮才知道自己老婆原来并不丑,而且才干更是一流的。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当时人读书人的认可,从此诸葛亮的名声越来越大,后来诸葛亮自称卧龙,黄承彦的朋友司马徽更是对别人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可见诸葛亮的美男计是非常成功的。

相关参考

哪件事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没夺荆州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

哪件事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没夺荆州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

阎锡山“抠门”一生,唯独对这件事很慷慨

山西人阎锡山的抠门是出了名的.甚至现在的山西人被认为抠门都跟他有关。可就是这样一个抠门将军在教育上却出手大方。辛亥革命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山西全省建校总数只有五千多个,儿童入学数14万名,培育教

诸葛亮一生中用人最大的失误是看错姜维

姜维字伯约,其人凉州上士,天水异才。对于姜维的素质,我基本上不持异议。前不久有个帖子议及姜维,我说没有女人会喜欢姜维,其实是从现代泛功利主义出发,结果招致一些女网友的强烈批评,使我深感欣慰,到底古风未

诸葛亮一生唯一一次徇私枉法竟是为了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什么?你说诸葛亮会徇私枉法?人家都在他死后追封忠武侯,要说诸葛亮会徇私枉

诸葛亮为什么要把李严废为平民

三国时期,蜀国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身为刘备托孤重臣的李严,被诸葛亮上表废为庶人。这件事在蜀国内部影响很大。也成为当代许多历史学家和学者们所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李严究竟是为什么被诸葛亮废为庶人

北伐大都以失败告终,朱元璋为何能成功

纵观两千年封建帝王史,似乎北伐这件事只有朱元璋干成了,而其他南方政权往往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北伐确实很难,这是公认的事实,但也不是不能成功。早在三国鼎立时期,东吴大将吕蒙都指出北方政权的一个弱点。吕蒙的

桃园结义刘关张三人结拜为兄弟 历史上真的存在这件事吗

对桃园结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桃园结义现在看来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识”,即使不了解三国的人也知道三人在桃园中拜把子成了兄弟,然而三人桃园结义的事情只出现在演义中,陈寿的

为此还闹过笑话 慈禧太后晚年就痴迷这件事

在咱们的印象中,慈禧太后是一个固执的保守派。当初,她残暴扼杀了“戊戌变法”,让近代我国的首次维新运动胎死腹中,严重地阻止了我国近代化进程。不过,咱们透过千年的前史迷雾,会惊奇地发现,晚年的慈禧太后,对

慈禧太后晚年就痴迷这件事 为此还闹过笑话

在咱们的印象中,慈禧太后是一个固执的保守派。当初,她残暴扼杀了“戊戌变法”,让近代我国的首次维新运动胎死腹中,严重地阻止了我国近代化进程。不过,咱们透过千年的前史迷雾,会惊奇地发现,晚年的慈禧太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