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清代大臣张廷玉为何死后能配享太庙

Posted 清朝 张廷玉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解析清代大臣张廷玉为何死后能配享太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解析清代大臣张廷玉为何死后能配享太庙

张廷玉一生政路坎坷起伏,辅佐不同的皇帝遭受着不同的境遇,早年雍正时期,备受赏识得到重用,可晚期由于得罪乾隆而屡屡碰壁受到冷遇,他没能安享晚年,却在死后得到至高的殊荣。然而作为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一位大臣,张廷玉是怎么死的呢?

1749年,张廷玉已身处晚年,乾隆为了将其换掉,名义上假借其已是花甲之年,特许他每逢天气糟糕的时日可以不用上朝,实际上还特意找人代其职。张廷玉为人聪明得体,便主动提出辞职归乡,在得到乾隆同意以后他要求最后上朝一次。

最后一次上朝时,张廷玉进了了一份奏折,要求皇上能遵守先皇的承诺,保证其死后能进入太庙。乾隆虽然心有不满,但是同意了他的要求。谁知张廷玉得到承诺后没有亲自谢主隆恩,而是派儿子前去叩恩,这令乾隆火冒三丈,大肆指责张廷玉不懂规矩理法。张廷玉听闻后,次日便亲自进朝叩谢皇恩。

乾隆见状便明白定是有人走漏风声,于是借题发挥执意要追查该人,并借着这个名义指责张廷玉在皇宫中安插线人间隙,发展私党,于是将之革除爵位。

人倒众人踩,群臣见状便纷纷劝告皇上,张廷玉原是没有资格入庙的。但碍于先帝的承诺,乾隆并没有罢免他入庙的权利,而是将他免官,以工作赎罪。

次年,张廷玉借学生去世之名要求归乡,并主动提出放弃入庙的资格。乾隆认为他不识时务,非常时期还要回家,便通过审判罢免了他入庙资格。

1755年,张廷玉病逝,原本已无资格入庙的他,乾隆却一改常态,认为他一代老臣,使其进入太庙。

张廷玉配享太庙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他曾在雍正时期极度受到赏识和提拔重任,后因得罪乾隆而未能安享晚年,处处受冷,那么这位政治待遇落差如此大的大臣为何会在死后破例进入太庙呢?

雍正在位期间,张廷玉以其绝佳文笔与政治才干颇受皇上赏识与重用,任礼部尚书,教导皇子们读书,任《明史》主编,后执掌改良军机制。且张廷玉为人处事缜密老成,心思细腻独到,皇上将众事均与之商议,雍正死后,下诏使其入太庙。

改朝换代后,张廷玉不得乾隆待见,且二人之间屡屡爆发矛盾,最终乾隆取消了张廷玉的入庙资格,乾隆甚至对其恨得牙痒痒,那么为何在其死后,又转变态度令其入庙呢?

据悉,是乾隆在张廷玉病逝后,为了做出眷顾老臣的态度,且对于违背先帝的遗诏也心存愧疚,于是转变态度,宽恕了他生前的行为,谥其为文和,恩准其入庙。

然而张廷玉为什么有资格得到雍正恩典,成为破例的汉臣呢?有许多人持有这种观点,认为张廷玉在修撰清圣祖实录时删减了许多对于雍正名声不良的内容,多加赞扬其品德,掩盖其即位的真相,顺应了雍正皇帝的意愿,并且在修著明史时也杜撰了许多雍正好品行的内容,博得了他的好感,赢得其器重,因而能够成为清朝唯一破例入庙的汉臣。

张廷玉墓

张廷玉十分长寿,在83岁时高寿生病去世,他曾在雍正时期极度受到赏识和提拔重任,却在乾隆当朝后饱受排斥,屡遭冷门,却在死后由于乾隆突然转变态度破例进入太庙,那么这位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大臣,他去世以后的墓在何处呢?

张廷玉出生在安徽桐城,于是他逝世以后便落叶归根,其墓地也建造在家乡桐城,总共占地七千多平,已经列入国家重点文物名单,受到了保护。

纵观该墓园,由方位上看,整个的朝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结构上是围绕着墓冢向四周扩散,看上去成扇状,由上至下的功能作用不同。墓的顶端用于摆放祭祀物品,比如供奉时用的桌子、香炉、烛台等等。墓的中间是留给后人用于跪拜的场所,左右两排分别陈设了很多座石头雕像,有动物、兵俑,还竖有碑文。张廷玉墓最底部的位置是享堂,用于张家家族族谱以及人物生平事迹典故的记录。

这座张廷玉的墓其实并不是完好保存至今的,早在文革期间,它也未能幸免于难,惨遭了几乎毁灭性的破坏。之后由国家出资修整、重建了这座古墓,他才能保存下来,留存至今让我们能够看到。至1983年,该张廷玉墓正式列入文物名单。

张廷玉一生政路坎坷起伏,辅佐不同的皇帝遭受着不同的境遇,早期雍正对它的赏识,以及晚期受到乾隆的冷遇,他没能安享晚年,却在死后得到至高的殊荣。

相关参考

张廷玉哪里得罪了乾隆?张廷玉为什么能够配享太庙?

  张廷玉是清朝时期著名大臣,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及第,因此进入朝堂。在康熙一朝,官至礼部尚书。后来雍正继位,张廷玉受到雍正皇帝宠信,最终晋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事务。除此之外,在雍正朝临死之前,张廷玉

历史人物 同是汉臣张廷玉配享太庙,曾国藩为什么不配

同是汉臣张廷玉配享太庙,曾国藩为什么不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臣子如果能够到配享太庙的地步,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而清朝时期,大部分大臣都是满清人,原本汉人臣子就不多,然而在这些汉人臣子当

张廷玉是谁?张廷玉为什么配享太庙?

张廷玉是谁?张廷玉为什么配享太庙?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那么张廷玉是谁?张廷玉

他是大清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论张廷玉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众所周知,在清朝初期,为了让自己的满族能和前明汉族合作的融洽,便广招汉族贤士为己用,特别到世祖顺治爷、太宗皇太极时期更加的明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比如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

如何评价张廷玉此人?清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的故事

  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在康熙朝出入仕途,步步高升,在雍正一朝之时,盛宠隆恩,乾隆之时,却引得皇帝记恨,君臣矛盾严重。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康熙朝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等同

为何说张廷玉是满清第一汉臣? 张廷玉为何最后失宠?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同时也是一个非汉族人统治的王朝。清朝帝王多次强调“满汉一家亲”,尽管汉族大臣受重用的不少,但仍然是有区别的。  就拿配享太庙的大臣来说吧,几百年

历史人物 位及人臣的张廷玉雍正许他配享太庙,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孤独老死的

位及人臣的张廷玉雍正许他配享太庙,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孤独老死的?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作为三朝老臣,张廷玉地位极高。他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后入翰林院重点培养提拔。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桐城在明

为何说张廷玉是满清第一汉臣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同时也是一个非汉族人统治的王朝。清朝帝王多次强调“满汉一家亲”,尽管汉族大臣受重用的不少,但仍然是有区别的。  就拿配享太庙的大臣来说吧,几百年的统治历史中,就出了一位

中国历史 清朝皇家太庙中为何设有汉族大臣张廷玉的牌位?

张廷玉(1672—1755),安徽桐城人,清廷的三朝元老,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太子太保,封三等伯。他和其父张英(康熙时的大学士)并称为“父子宰相”。张廷玉于康熙三十九年(170

历史人物 张廷玉晚年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张廷玉过的好不好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廷玉晚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康熙病故后,张廷玉得到雍正重用,升任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雍正去世前,张廷玉被列为辅政大臣,允许他死后配享太庙,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待遇。乾隆继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