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前中共领导人邓子恢和林伯渠互换儿子内情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每个牛逼的人,都有一段苦逼的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前中共领导人邓子恢和林伯渠互换儿子内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前中共领导人邓子恢和林伯渠互换儿子内情
核心提示:郭发仔请人代笔给北京的邓子恢、林伯渠和两个孩子,分别写了四封内容相同的信,说明范宜德应该姓邓,另一个是范乐春、林伯渠的儿子。真相大白了,事实证明两个孩子确实是搞错了,从而为邓子恢、林伯渠下决心互换儿子找到了可靠的依据。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08年第6期,作者:许人俊,原题:《邓子恢、林伯渠换子记》 20世纪50年代,林伯渠和邓子恢互换儿子的故事,在中南海一度传为美谈。 >20世纪90年代,我们撰写《邓子恢传》时,曾简要披露了这一故事,因篇幅关系,未详细展开。事后,笔者多次向邓子恢的夫人陈兰和儿子邓瑞生?邓苏生等人采访此事,他们先后讲述了两代人许多生离死别?曲折复杂的感人故事。 >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处理父子关系上那种超越个人感情的胸怀和崇高美德。 反“围剿”战火纷飞,邓子恢、林伯渠两家妻离子散 >1934年10月起,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转移。中共中央紧急决定,临时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机关随红军主力转移,少数随军干部家属可以参加长征,其余人员或就地坚持斗争,或疏散突围。 >时任中央财政部部长的林伯渠奉命随红军主力行动,妻子范乐春因刚分娩不久,无法与林伯渠同行,受命留守苏区开展斗争。 >中央财政部副部长邓子恢和项英、陈毅、瞿秋白等人奉命留在当地,带领少数部队迷惑敌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撤退。然后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牵制敌人。 >此时,邓子恢的妻子黄秀香在中央财政部担任会计。当时她刚刚分娩三天,虽然身体极度虚弱,但因急需将库存的资金和物资分发给红军部队带走、转移,任务紧急,刻不容缓。她毫不犹豫地把出生不久的儿子交给战友范乐春代为照管。随即匆匆赶往会昌县白鹅乡山区仓库,执行发放财物的任务。 >范乐春,福建永定县人,曾经担任过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当时是红军家属局局长。她义不容辞地接受战友的重托,拖着孱弱的身体,用花布包袱把自己和黄秀香的孩子包裹结实,一个挂在胸前,一个背在身后。然后,挥泪告别即将远行的丈夫。她骑马连夜从瑞金赶往百里外的会昌县。那里毗邻福建,位置偏远,有她战斗的足迹和熟悉的亲友。 >那天在会昌县农村,范乐春眼含泪水,把两个用布包裹的男婴,托付给堂兄范美宏、郭发仔夫妇。范乐春告诉他们:“这里一个孩子姓林,刚出生14天,是我自己的儿子;另一个孩子姓邓,刚出生3天,也是红军的儿子。”当时,国民党军很快就要开进苏区,情况十分紧急。范乐春将两个孩子交给范美宏夫妇,恳请他们在兵荒马乱中救孩子一命,想办法将他们抚养成人。然后又匆匆骑上战马,追赶红军部队去了。 >邓子恢的妻子黄秀香,福建龙岩人。1928年,邓子恢在龙岩领导农民武装暴动时,18岁的黄秀香积极参加妇女活动,不久成为女红军。1932年,黄秀香跟随邓子恢前往江西瑞金中央财政部工作,两人结为夫妻。1934年秋喜得一子,却赶上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大规模进攻,而且来势汹汹。 那次,黄秀香完成财物发放任务后,随即紧跟红军小分队向赣南转移突围。行进途中,突然遭到敌人伏击。她的腿脚被子弹打断,战友将她救起,用箩筐抬着她继续前进,欲冲出包围圈。然而,敌人的火力太猛,红军小分队寡不敌众。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纷纷倒下。伤残的黄秀香落入敌手,被抬到于都县城敌军指挥部拷问、审讯。黄秀香受尽折磨,但顽强坚定,始终没有透露红军的去向和其他情况,最终被敌人杀害,时年24岁。 林伯渠的妻子范乐春在会昌安排好两个婴儿后,顺利赶回部队,随红军小分队冲出敌人包围圈。后来,她带领红军部队不断转战于闽?粤?赣三省边界,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坚持开展敌后游击战。 范乐春身体健壮,作战英勇。但敌后游击战毕竟艰苦,范乐春长期带领红军战士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身体日益衰弱。患了肺病后,范乐春经常吐血,多次昏倒在地。闽粤赣边省委书记方方十分关心她,曾设法将她秘密安排住进广东梅县一家医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不久就被敌人发现,只好连夜安排她逃出医院,紧急转移到福建永定县农村游击区的草棚里继续休养。1941年5月,范乐春不幸去世。相关参考
▲邓子恢和儿子邓淮生>邓子恢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也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邓子恢,乳名邓绍箕,一八九六年八月十七日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东肖区泉井村。一九二五年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半个多世纪中,邓子恢经历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各个历史阶段的艰难历程,从
林伯渠,名祖涵,号邃园。一八八六年三月二十日(农历二月十五)生于湖南省临澧县西乡乐二里容止区(今临澧县修梅乡)凉水井村。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一九二○年底在上海加入共产主义小组。他在半个多
邓子恢(1896-1972),又名绍箕,福建龙岩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历经抗日战争和解
一九三七年十月 说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以后,7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和国民党代表在庐山进行了谈判。我党领导的西北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毛泽东,刚刚而立之年,真可谓是他自己所说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满怀“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英雄气概。当他在党中央机关工作,协助陈独秀处理党
“淡出”是一种电影术语,又叫“渐隐”,指的是画面逐渐由清晰到模糊、到消失。>华国锋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经历了从显要到逐步降职的“淡出”的过程……>>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虽然中
华国锋“淡出”政治舞台“淡出”是一种电影术语,又叫“渐隐”,指的是画面逐渐由清晰到模糊、到消失。华国锋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经历了从显要到逐步降职的“淡出”的过程……在中共十一届三
关于郑成功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最可信也是最笼统的说法是:郑成功在短短的3个月之内经历了许多让其气塞胸膛、怒不可遏的大事:供奉的旗号和精神支柱——南明永历帝在云南被吴三桂杀害;降清的父亲、叔叔及几位弟弟等
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以禁断鸦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林森:1931-1943年12月年间担任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伯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领导人之一。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