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谁能罗列几个有名的一语成谶的典故

Posted 章太炎

篇首语:越工作越能工作,越忙碌越能发明出闲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谁能罗列几个有名的一语成谶的典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谁能罗列几个有名的一语成谶的典故

ps:希望采纳谢谢!‍  

1.军事家,蒋百里

1936年底,蒋百里从欧洲考察军事回国,飞赴西安向蒋介石汇报,他对蒋说:“我刚从国外考察回来,消息比较灵通。

目前日本海军和陆军为侵华而互相争功,日本天皇已秘密接见过陆军大臣,看来明年(1937年)一定会大举入侵我国!”

蒋百里的识见、预言几乎是惊人的准确。

1923年,蒋百里与龚浩回北京。

途经徐州,蒋忽然若有所感:“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对日作战,津浦、京汉两路必被日军占领。

我们国防应以三阳为据点,即洛阳、襄阳、衡阳。”

【上面是我知道的,下面是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

时尚的一语成谶 作者:‍杨海亮

一语成谶,就是一句无心的话,竟然不幸言中。

古往今来,这样的故事时有所见。

《晋书》上记载:“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

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

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可见,曹操因司马懿有“雄豪”之志、“狼顾”之相,并有所梦见而意欲除之。

可曹丕对司马懿十分信任,并没有将曹操的不祥之兆放在心上,反而处处保护司马懿。

司马懿心知肚明,更加勤于职守,更加善于掩藏,总算骗过了曹氏父子。

而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共同努力,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就“食”完了“曹”朝。

唐代崔曙自小孤贫,却喜好诗书。

开元二十六年,崔曙应试,作《明堂火珠》,诗云:“正位开重屋,中天出火珠。

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欲望无。

还将圣明代,国宝在京都。”考官十分推重颔联“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唐玄宗也大为欣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

可惜,崔曙第二年就病故了,留下一女,其名恰是“星星”。

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1867年7月21日,曾国藩与弟子赵烈文在金陵两江总督官署便坐闲谈。

在论及时势时,赵烈文直言不讳:“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

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

或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

我估计,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曾国藩虽知大清日薄西山,前景黯淡,却没有这般悲观。

不过,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满清王朝覆亡。

倘若曾国藩地下有知,想必也会想起赵烈文当年的预言。

1935年春,黄侃50岁生日,章太炎特撰一联相赠。

这幅贺联的上款为“季刚劬学有年,温温不试”。

联语曰:“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

上联以孔子“五十读《易》”的典故,对黄侃的勤奋称誉有加;下联以蔡邕《曹娥碑》的典故,希望黄侃今后早日著书行世,嘉惠后学。

而且,下款写道:“年五十当著书,今正其时,书以勉之。”可见,章太炎的这副贺联,完全是对弟子黄侃的激赏与勉励。

可黄侃接到贺联后,脸色骤变,内心恐惧,原来,联中无意间藏了“黄绝命书”四字。

果然,是年10月初,黄侃因饮酒过量,吐血而死。

一副贺联竟成谶语,有人责怪章太炎,章太炎亦懊悔不已。

1933年4月,郁达夫从上海移家杭州,郁达夫的学生赵龙文经常前去拜访。

1935年, 郁达夫举债筑一新居,自署“风雨茅庐”。

当时,赵龙文当地的警察局长,却也喜欢舞文弄墨, 他在扇面上题写了两首诗赠给郁达夫。

郁达夫就原诗和之,诗云:“卜筑东门事偶然, 种瓜敢咏应龙篇? 但求饭饱牛衣暖,苟活人间再十年!”令人惋惜的是,诗中的“苟活人间再十年”竟成谶语。

10年之后的1945年8月,郁达夫流亡于苏门答腊,一天夜里被日本宪兵秘密逮捕,后被杀害于武吉丁宜附近的荒野中,年仅50岁。

1949年1月19日,傅斯年从南京乘飞机去了台湾。

到台湾大学后,中文系教授黄得时请傅斯年题几个字,他不假思索地信笔写下“归骨于田横之岛”的短幅相赠。

这里,傅斯年用了秦末齐国贵族田横的典故,田横在刘邦称帝后不肯臣服于汉,率徒众五百余人逃亡,避居海上岛中。

后来,田横被迫偕门客二人赴洛阳,于途中忧愤自杀。

留居海岛者闻田横死讯,也都全部壮烈自杀。

傅斯年写下“归骨于田横之岛”,笔墨之间满蘸着田横五百士的悲壮,字句之中弥漫了凄怆之感。

没想到,傅斯年之后再也没能回大陆,最后埋骨于孤岛。

一语成谶的故事还有少数,它们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因多是不吉不幸之果,令人扼腕嗟叹!

‍追问

谢谢!

慈禧说过什么话,跟着清朝就灭亡拉?

相关参考

李氏当为天子竟然一语成谶 大隋二世而亡

大隋二世而亡和秦朝的情况如出一辙,隋朝时期还曾出过一条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没想到最后真的一语成谶。公元614年,有一个叫安伽陁的方士给隋炀帝上书,说现在各地都在流行一则谶语,这个谶语的内容是“李氏当为

历史人物 没成想竟然一语成谶

他是咏春拳的创立者、李小龙的师父,他的成就不在霍元甲之下。要不是近期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叶问》热映,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其实,叶问的故事并不比黄飞鸿他们平淡。他曾当街与军阀较量,以大拇指把对方的

一语成谶预测王朝命运 魏明帝的毒舌原配

一个少妇的一句气话,如先知一般,精准地预测了一个王朝的命运。这听起来似乎天方夜谭,然而并非虚构。此女名不见经传,只知道她姓虞,乃魏明帝曹睿的原配,生平事迹不详,唯独这句气话,被史家郑重地记录了下来,可

一语成谶预测王朝命运 魏明帝的毒舌原配

一个少妇的一句气话,如先知一般,精准地预测了一个王朝的命运。这听起来似乎天方夜谭,然而并非虚构。此女名不见经传,只知道她姓虞,乃魏明帝曹睿的原配,生平事迹不详,唯独这句气话,被史家郑重地记录了下来,可

你会比我下场更惨,谁想竟一语成谶

1964年,赫鲁晓夫失去权势,继任的勃列日涅夫最初被当成各大势力的“傀儡”推上最高领导人的席位,在这段时期里,苏联高层出现了以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波德戈尔内为主的“三驾马车”的局面。不过,这三位并不彻

两度为相却遭奸臣所害一语成谶 北宋名相

北宋时期曾经有过一位著名的宰相,他的一生以刚直不阿而著称,在宋朝最为繁荣的时期正是因为有这位宰相,他曾经为北宋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惨死于自己的吟诗预言,这位名相就是寇准。寇准出生于北宋的一个名门望族,他

大将就怕犯地名 这5个地名一语成谶 断送一代骁勇战将

从古到今,民间一直都有「”大将怕犯地名”之说,比如,三国时期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死于落凤坡,偏偏庞统号「”凤雏”;戴笠乘坐的飞机失事,撞毁在南京郊区「”戴山”,飞机残骸掉落于「”困雨沟”,偏偏戴笠姓「”

此人杀人无数,被老师一语成谶,遭部下13枪打死,死前留下十二字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清末中国首都在北京,因此清政府对北方的控制力较强,而对南方各省控制力比较弱,尤其是两广地区,因此后来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广东毫无疑问成为了革命党的根据地。而革命党占据广东之后,在潮州处

历史人物 高洋母亲骂他不得好死 没有想到竟一语成谶

话说这历史上的奇葩皇帝千千万,南北朝硬生生占了一半。前有德宗疑患小儿痴呆,不通俗物就罢了,还不分四季,生活不能自理。后有司马曜,疑是酒仙下世,登上帝位,不忙着练兵强国,反而终日饮酒作乐,最终因醉酒之后

韩愈一语成谶,信佛的皇帝短命,迎佛骨的唐宪宗第二年就暴亡

两汉之际,佛教传到中国,开始只在少数百姓中流传。汉亡以后,魏晋南北朝混乱时期,佛教得到广泛流传。中唐时代,是佛教鼎盛时期,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学并称"三教",互相争立,形成鼎足之势。佛教盛行后,数量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