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一语成谶,信佛的皇帝短命,迎佛骨的唐宪宗第二年就暴亡

Posted 奏疏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韩愈一语成谶,信佛的皇帝短命,迎佛骨的唐宪宗第二年就暴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韩愈一语成谶,信佛的皇帝短命,迎佛骨的唐宪宗第二年就暴亡

两汉之际,佛教传到中国,开始只在少数百姓中流传。汉亡以后,魏晋南北朝混乱时期,佛教得到广泛流传。中唐时代,是佛教鼎盛时期,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学并称"三教",互相争立,形成鼎足之势。佛教盛行后,数量庞大的僧尼们不劳而获却生活奢靡贪图享乐,佛寺占耕地极广又修建的富丽堂皇奢侈浮华,很多好吃懒做的人们为了过上僧尼的生活而加入佛教,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给征兵、劳役、官吏诸方面都造成严重困难,在人民中,积怨甚多。 法门寺 凤翔 扶风县法门寺有一座佛塔,塔内藏释迦牟尼指骨一节,称为舍利,每三十年开一次塔,把舍利取出,让人瞻仰、参观,据传开塔则岁丰人泰。中唐时期,唐朝皇帝多崇奉佛教,唐宪宗就是其中之一。唐宪宗算得上是唐朝中后期少有的有为之君,他在继承皇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臣,打击地方藩镇势力,使得唐朝有了中兴之象。可是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后,唐宪宗就自以为立下了不朽之功,渐渐变得骄奢淫逸起来,任用皇甫镈而罢贤相裴度,政治日见衰败,他还信仙好佛,想求长生不老之药。 唐宪宗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值开塔之年,这年正月,唐宪宗遣中太监杜英奇等三十人,手捧香花,提着香油灯前去把佛骨迎进宫里,皇帝先亲自供养它三天,再把它送到京城各寺院去。正所谓「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此事件在全国引发一场浩大而狂热的礼佛风潮,社会各阶层趋之若鹜。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富人们争先恐后,把大量钱财送进佛寺,小康之家为斋僧施舍不惜倾家荡产,穷人们没有钱,就按和尚们说的那样,头顶上点香,手臂上烧火,甚至割下皮肉,砍下手指,向着佛骨所在,一步三拜,表示虔诚。抢先迎到佛骨的寺院都发了横财,和尚们背地里笑得嘴都合不拢。 韩愈时任刑部侍郎,出于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目的,反对佞佛,上此表加以谏阻。韩愈在奏疏中批评说:「 ”上古三皇五帝、三代圣君,都国泰民安,长命百岁,那时候有什么佛法?可是自汉朝明帝时代佛法传入中国以来,没有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能长寿。两晋南北朝,人们供佛供得越来越起劲,而各个朝代的年数也越来越短促。梁武帝拜佛算是最诚心的了,把自己三次施舍给同泰寺做奴隶,为赎身花费了国库成千上万的财富,自身的奉养仅是每天一顿蔬饭。而他的结果呢?是被叛军围困饿死在宫城里。这些难道不就是拜佛反而得祸、佛法并不可靠的铁证吗?” 韩愈 在奏疏的最后,韩愈说道:「 ”佛死到现在,算来已经一千年了。法门寺供的手指骨真要是佛的,也不过一节久远的朽骨。死人的骨肉,凶险而又肮脏,应该入士为安,怎可以长久留在人世间?孔子说对于鬼神要敬而远之。如今让那不吉利的脏东西大摇大摆地进入皇宫禁地,满朝文武没一个出来说句实话,实在令臣痛心。请陛下把这朽骨由臣拿去,放在火上烧掉或丢进水里冲掉,省得有人借着它欺世惑众,遗患后代。佛要真有灵验,会降灾祸,就让我一个人来受它好了!” 韩愈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是他说话实在是太直率了,他的这篇奏疏可以说是一个强烈的震撼弹,但凡宪宗要点脸有点自尊心,都受不了这篇文章,更何况他是个皇帝。因此,唐宪宗看到奏疏后气得大发雷霆,认为韩愈是在诅咒自己早死,大喊着一定要杀了韩愈。裴度等几位大臣立即站出来替韩愈求情,裴度说:「 ”韩愈一向都是这个性格,说话不知轻重,冒犯陛下,应该加罪,但他不是怀着一颗忠心,是说不出那些话来的,怎可以杀他?” 唐宪宗听完后说道:「 ”韩愈说我奉侍佛教太过分,还可以容忍;他甚至说东汉以后,奉侍佛教的皇帝都是短命的,怎么能说这荒唐的话呢?韩愈作为人臣,竟然狂妄到这个程度,怎么能赦免呢?”其实唐宪宗对韩愈也比较了解,知道他的性格,怒气也就慢慢消了,在裴度等人求情下,于是就顺水推舟,免了韩愈死,贬他到东南八千里外的潮州去做刺史。 韩愈被皇帝差来的太监连夜赶出京城。他一路东行,来到蓝田关时,碰到一场大雪,行路断绝。这时,正好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他万分感慨,于是就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也许是韩愈的奏疏一语成谶,唐宪宗在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迎佛骨,可仅仅过了一年,就在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突然暴死。唐宪宗信仙好佛、奉迎佛骨,可最终那佛骨却没有能够让他长命百岁,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韩愈为什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

韩愈为什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信佛有什么后果?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宪宗在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之后,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

172 韩愈反对迎佛骨

唐宪宗依靠裴度、李澹平定了淮西叛乱,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个行军司马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草《平淮西

历史人物 皇帝只是信佛,韩愈为什么要诅咒皇帝短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韩愈为什么要诅咒皇帝短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朝中期,佛教盛行。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是佛教名寺,寺内有座佛塔,塔内藏有一颗极为珍贵的舍利子——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每隔30年,法

历史典故 谢觉哉巧对千年绝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贞元中进士以后,先后任过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因直言针砭时弊,谏阻唐宪宗,曾经两次被贬。当他谏阻唐宪宗李纯迎佛骨一事时,被贬为潮州刺史

历史典故 谢觉哉巧对千年绝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贞元中进士以后,先后任过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因直言针砭时弊,谏阻唐宪宗,曾经两次被贬。当他谏阻唐宪宗李纯迎佛骨一事时,被贬为潮州刺史

历史典故 一语成谶

一语成谶  《从缺》  「谶」是方士把一些自然界的偶然现象作为天命的征兆编造出来的隐语或预言。  「谶」的记载,以《史记。赵世家》所载秦穆公时的「秦谶」为最早,一说此事出于后人依托,不足据,当以《史记

历史人物 高洋母亲骂他不得好死 没有想到竟一语成谶

话说这历史上的奇葩皇帝千千万,南北朝硬生生占了一半。前有德宗疑患小儿痴呆,不通俗物就罢了,还不分四季,生活不能自理。后有司马曜,疑是酒仙下世,登上帝位,不忙着练兵强国,反而终日饮酒作乐,最终因醉酒之后

此人杀人无数,被老师一语成谶,遭部下13枪打死,死前留下十二字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清末中国首都在北京,因此清政府对北方的控制力较强,而对南方各省控制力比较弱,尤其是两广地区,因此后来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广东毫无疑问成为了革命党的根据地。而革命党占据广东之后,在潮州处

唐朝历史 公元873年 唐懿宗迎佛像

唐懿宗笃信佛教,在位期间,广修寺庙,崇奉僧侣。咸通十四年(873)三月二十九日,懿宗派遣官吏多人到法门寺迎骨。朝中群臣力谏懿宗,以劳民伤财及宪宗因迎佛骨而驾崩之由劝阻,未被懿宗采纳。懿宗声称能见到佛骨

李氏当为天子竟然一语成谶 大隋二世而亡

大隋二世而亡和秦朝的情况如出一辙,隋朝时期还曾出过一条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没想到最后真的一语成谶。公元614年,有一个叫安伽陁的方士给隋炀帝上书,说现在各地都在流行一则谶语,这个谶语的内容是“李氏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