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韩愈为什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

Posted 朝廷

篇首语: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韩愈为什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韩愈为什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

韩愈为什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信佛有什么后果?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宪宗在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之后,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个行军司马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草《平淮西碑》。>韩愈是唐朝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他认为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风气不好,连文风也衰落了。许多文人写的文章,喜欢堆砌词藻,讲求对偶,缺少真情实感。他决心对这种文风进行改革,写了不少散文,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主张和写作实践实际上是一种改革,但是也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一些传统,所以被称做“古文运动”。后来,人们把他和柳宗元两人称为“古文运动”的创导人。>韩愈不但善于写文章,还是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在他写完《平淮西碑》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得罪朝廷的事儿。>原来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迷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真可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从长安到潮州,路远迢迢,韩愈孤单一个人,被派到那么边远的地方去,一路上的辛酸心情,就别提了。>韩愈到了潮州,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也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他把潮州官府里的官员找了来,问当地老百姓有什么疾苦。>有人说:“这儿出产少,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还有城东恶溪(今广东韩江)里有条鳄鱼,经常上岸来伤害牲畜,百姓真被它害苦了。”>韩愈说:“既是这样,我们就得想法把它除掉。”>话虽那样说,可韩愈是个文人,一不会动刀,二不会射箭,怎能除掉鳄鱼呢?后来,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专门派人到江边去读这篇祭文,又叫人杀了一口猪一头羊,把它丢到江里去喂鳄鱼。在那篇祭文里,他限令鳄鱼在七天之内迁到大海里去,否则就用强弓毒箭,把鳄鱼全部射杀。>韩愈不信佛,怎么会信鳄鱼有灵呢?这当然只是他安定人心的一种手法罢了。>事有凑巧,据说打那以后,大池里的鳄鱼真的没有再出现过。当地的百姓认为朝廷派来的大官给鳄鱼下的驱逐令见了效,都安心生产了。>韩愈在外地做了一年官,才又回到长安,负责国子监(朝廷设立的最高教育机构)的工作。就在这一年(公元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所杀。他的儿子李恒即位,这就是唐穆宗。

相关参考

韩愈一语成谶,信佛的皇帝短命,迎佛骨的唐宪宗第二年就暴亡

两汉之际,佛教传到中国,开始只在少数百姓中流传。汉亡以后,魏晋南北朝混乱时期,佛教得到广泛流传。中唐时代,是佛教鼎盛时期,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学并称"三教",互相争立,形成鼎足之势。佛教盛行后,数量庞

韩愈一语成谶,信佛的皇帝短命,迎佛骨的唐宪宗第二年就暴亡

两汉之际,佛教传到中国,开始只在少数百姓中流传。汉亡以后,魏晋南北朝混乱时期,佛教得到广泛流传。中唐时代,是佛教鼎盛时期,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学并称"三教",互相争立,形成鼎足之势。佛教盛行后,数量庞

历史典故 谢觉哉巧对千年绝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贞元中进士以后,先后任过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因直言针砭时弊,谏阻唐宪宗,曾经两次被贬。当他谏阻唐宪宗李纯迎佛骨一事时,被贬为潮州刺史

历史典故 谢觉哉巧对千年绝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贞元中进士以后,先后任过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因直言针砭时弊,谏阻唐宪宗,曾经两次被贬。当他谏阻唐宪宗李纯迎佛骨一事时,被贬为潮州刺史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一发千钧的故事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

唐朝历史 公元873年 唐懿宗迎佛像

唐懿宗笃信佛教,在位期间,广修寺庙,崇奉僧侣。咸通十四年(873)三月二十九日,懿宗派遣官吏多人到法门寺迎骨。朝中群臣力谏懿宗,以劳民伤财及宪宗因迎佛骨而驾崩之由劝阻,未被懿宗采纳。懿宗声称能见到佛骨

中国历史 一封书奏九重天

“一封书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韩愈因谏阻唐宪宗奉迎佛骨而被贬潮州时,慨然呤成的千古名句。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河南孟县)人。唐朝著名的文学家、

唐武宗灭佛简介 唐武宗灭佛怎么回事

  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之排佛事件。世称会昌法难。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敕迎佛骨(即所谓舍利)于凤翔法门寺。先在宫中供养三天,然后送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从而再次掀起全国性的宗教

唐朝历史 韩愈为什么反对永贞革新

韩愈带头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直到那年夏秋宪宗继位时,才把他转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为此痛恨王叔文,并迁怒于柳宗元﹑刘禹锡,把自己遭贬阳山令归罪于柳宗元和刘禹锡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伤风败俗的故事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释义“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