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清朝军队的火器数量,并不少于明朝,为何仍旧屡战屡败

Posted 军队

篇首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清朝军队的火器数量,并不少于明朝,为何仍旧屡战屡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清朝军队的火器数量,并不少于明朝,为何仍旧屡战屡败

说起明朝军队,很多人的反应肯定是火器强悍,例如三眼铳、虎蹲炮等等。说起清朝军队,则是一支讲究弓马娴熟的冷兵器队伍。其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对清朝军队的装备有所误解。清朝军队装备的火器数量并不少,但性能不够先进,技术处于停滞状态。那么,清朝军队到底拥有多少火器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聊一下清朝军队的组成部分。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政权,明朝统治的末期,努尔哈赤发动了起义,建立了后金政权。在建立的初期,后金军队确实以冷兵器为主,与明朝军队作战的过程中经常吃亏。当然,明朝军队自身也有问题,在野战过程中,明显不如后金军队。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在一次作战中,被明朝军队的炮火击伤。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皇太极继承了汗位。皇太极希望自己的政权更加正规化,将国号改成了大清,自己成为了大清皇帝。出于对火器的稀奇,清朝军队开始使用缴获的明朝火器,并且进行了仿制。但根本没有成体系,直到孔有德叛变以后,清朝军队才终于拥有了成体系的火器部队。 起初,清朝仅仅拥有专门的火器部队,大部门清朝军队没有装备火器。但是清朝入关以后,清朝军队逐步察觉到了火器的重要性。尤其是与准噶尔部的战争中,清朝不得不增加自身火器的数量。虽然准噶尔部属于西北游牧部落,但是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准噶尔部装备了3万多把火枪和火铳,火器的比例远在清朝军队之上。鉴于战争的需要,清朝军队加强了自身的火器配置。雍正皇帝在位时期,针对各种部队的武器标准都立下了严格的规定:「 ”官兵所用军需内鸟枪一项, 能冲锐折坚, 最为便利。内陆省份, 地势平坦, 利用弓矢;沿边沿海各省份,山深林密,利用鸟枪。将内陆省份,每兵千名,设鸟枪三百杆;沿边沿海省份, 每兵千名,设鸟枪四百杆” 换句话说,内陆各个省份的部队中,每1000人装备300把鸟枪。沿海各个省份的部队中,每1000人装备400把鸟枪。在西北前线,由于需要与准噶尔部军队作战,清朝军队的火器比例更高。根据统计,山东省登州地区总计驻扎了900多名官兵,其中装备了400多把火铳和鸟枪,此外还有12门火炮。由此可见,清朝军队冷热兵器的比例,基本上接近于一比一。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清朝总计拥有各自口径的火炮10万余门,各种火枪20多万把。如果仅仅从火器的数量来说,清朝军队是非常彪悍的。但是从火器的质量来说,则是另一个样子,因为火器的质量和技术都不行。 在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当时的缅甸军队利用和东印度公司的关系,进口了大量的西方火枪。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要明显强于清朝军队。清朝的骑兵确实弓马娴熟,但是被西方火枪直接射翻。清朝军队的火器数量不少,但技术水平已经严重滞后。进入清朝统治的中后期,贪污腐败的情况非常严重,生产出来的武器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根据当时的纪录,清朝军队的火器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残次品。由于数量和质量都不如对手,再加上指挥、战术等方面的落后,以至于清朝军队在近代的战争中一败再败。如果仅仅从火器数量上,清朝军队并没有太大的劣势,因为同时期的英法军队也需要装备冷兵器。

相关参考

养一百二十五万大军,花掉国家八成收入,宋朝为何还是屡战屡败

众所周知,宋代秉承「”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对武将和士兵的地位进行打压。但是就军事上的支出而言,宋代并不低,甚至可以说远超前代。宋代军费支出,曾经一度达到了国家总收入的十分之八、六分之五。那么,有如此

历史人物 白起是常胜将军,为何秦王经常撤换他,改用屡战屡败的王龁

起几乎是百战百胜的将军,而王龁在率领秦国军队打仗的时候,却经常打败仗。可是,秦昭襄王在派秦军打仗的时候,却总是派王龁。常常是王龁打不赢了,才换上白起。秦昭襄王为何有这样奇怪的安排呢?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安

”小孙策”姚襄为何屡战屡败

姚弋仲壮志未酬,含恨而死之后,他的第五个儿子姚襄继承了他的领袖之位,统领羌族部众,肩负起带领羌族复兴的重担。姚襄一、庶子夺嫡史载姚弋仲有四十二个儿子,有这么多儿子,相信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一定是很纠结的

世界历史 40年内屡战屡败的义大利 终于在非洲赢了一次

说起义大利军队,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堪一击。本来义大利军队真的不堪一击,这是在没有什么课辩解的。但是义大利在二战爆发前,也曾获得了一次胜利,而且吞并了一个国家。但是这样的情况到底是昙花一现,在二战爆发

宋朝历史 宋神宗大搞军事改革却为何对外战争仍屡战屡败

 宋神宗大搞军事改革却为何对外战争仍屡战屡败?  11世纪中后期,北宋王朝第六个皇帝神宗赵顼与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联手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运动,其成败得失一直被世人争论不休,也

空有名号却屡战屡败的元朝镇南王

镇南王脱欢是忽必烈的第9个儿子,他和他的后代被元朝皇帝赋予了统治南方的重任。很打脸的是,尽管他们的名号是镇南王,却从来没有在南方打过胜仗,根本就镇不住南方的反贼。镇南王脱欢并不受忽必烈的喜爱,因为忽必

清军为何在战场上屡战屡败?不是因为装备差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沿海北上,很快打到了浙江。道光认为不能老被洋人欺负,要来一次大反扑,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侄子、吏部尚书奕经身上。道光给奕经加上了“扬威将军”的封号,让他即刻出发,去浙江统领

历史人物 为何卫青和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征战匈奴就屡战屡败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征战匈奴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汉武帝发起的汉匈之战,一扫白登山之围与以女人求和平的耻辱,打出了汉武威风,其中卫青霍去病屡战屡胜,无一败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

历史人物 刘备死后,诸葛亮5次北伐,为何屡战屡败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各地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其中袁术,袁绍,公孙瓒,孙策,刘表等人都是当世诸侯,但是后来天下却出现了三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一个是曹操,他挟天子令诸侯掌握整个天下军政大权,表面上

宋神宗大搞军事改革为何对外战争仍屡战屡败?

11世纪中后期,北宋王朝第六个皇帝神宗赵顼与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联手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运动,其成败得失一直被世人争论不休,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宋神宗于1068年继位,此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