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白起是常胜将军,为何秦王经常撤换他,改用屡战屡败的王龁
Posted 军队
篇首语:越工作越能工作,越忙碌越能发明出闲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白起是常胜将军,为何秦王经常撤换他,改用屡战屡败的王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白起是常胜将军,为何秦王经常撤换他,改用屡战屡败的王龁
起几乎是百战百胜的将军,而王龁在率领秦国军队打仗的时候,却经常打败仗。可是,秦昭襄王在派秦军打仗的时候,却总是派王龁。常常是王龁打不赢了,才换上白起。秦昭襄王为何有这样奇怪的安排呢?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安排白起带兵呢?>>说王龁经常打败仗,其实并没有冤枉他。>公元前262年,当时白起率军攻下韩国的野王(一个地名,也可以叫做“野”),把韩国拦腰切成两段。韩国主体是一段,上党郡是一段。这时候,秦昭襄王立刻把白起叫回来,让王龁带兵前往夺取上党。但是,王龁搞砸了,致使上党郡的太守冯亭投降了赵国,引发了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的早期,王龁与廉颇对峙。虽然王龁打下了赵国的两座城堡,但是在廉颇的坚决防守下,王龁也难再进一步。而且这样持续不断地相持下去,最终肯定是对秦军不利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秦国一方面使反间计让赵国把廉颇调回,另一方面用白起取代王龁,最终才实现了长平之战的全面胜利。>长平之战一年后,秦昭襄王又撤回白起,改成另一员大将王凌进攻赵国的邯郸。结果王凌打不赢。秦昭襄王改成由王龁率军。可是王龁依然打不赢。这时候,秦昭襄王又才准备改为白起。不过最终由于白起发牢骚,秦昭襄王赐死了白起。没有了白起,王龁最后在邯郸城外被赵国及魏楚联军打败。>此后,公元前256年,王龁又被赵国军队击败。>归纳起来,王龁几乎没打过什么胜仗,可是,他却一如既往地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后来,秦昭襄王去世后,其儿子秦庄襄王继位,依然很信任王龁,派他统兵。秦庄襄王去世的时候,还让王龁与吕不韦、李斯等人一起担任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秦王嬴政。直到秦王嬴政三年(公元前244年)的时候,王龁安然去世。>>那么,屡战屡败的王龁,为何会得到三代秦王的高度信任呢?比较一下白起,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一些原因。>一、安排王龁带兵,因为秦王忌惮白起功高。>白起固然百战百胜,但是,如果军队一直掌握在白起的手里,秦昭襄王却又是非常担心的。万一白起想拥兵自立,试问秦国还有谁是白起的对手呢?一个人也没有。因此,每次白起打了胜仗后,秦昭襄王总会把兵权从他手中夺过来,安排他休息一会儿,让秦军和白起分离。>当秦昭襄王安排白起休息的时候,他总要安排人出来继续带领秦军。这时候,他一般都会安排王龁。王龁虽然不怎么样,但是,除了他外,那时候秦国实在也没有比他更好的人。比如,当秦国进攻邯郸的时候,秦昭襄王安排王凌领军,结果王凌更差,秦昭襄王不得不又换上王龁。>二、安排王龁带兵,因为王龁一直谦虚谨慎。>王龁打仗能力一般,因此,他自身也没有什么可得意的。>除此外,王龁的性格也比较好,比较虚心,不管安排他在军队里担任什么职位,他都没有意见。比如长平之战前,他其实已经拿下了赵国的两座城堡。虽然无法再向前迈进一步,但其实也是立下了功劳的。而且,赵国当时已经换上了赵括,对于王龁来说,正是一个好机会。他拿不下廉颇,未必拿不下赵括。但这时候,秦昭襄王却又把他撤换了,换上白起担任主帅,他担任副帅。如此安排,他却一点意见也没有,完全听从白起的指挥。>要是换上白起,心里肯定不服,肯定会嘀咕几句,撂摊子不干。然而王龁没有,让他干啥他就干啥,没有任何意见。>>三、安排王龁带兵,因为秦国军队普遍强大>有人可能会说,秦昭襄王这不是白瞎吗?王龁打不赢却安排他带兵,不是拿自己的军队开玩笑吗?>其实,这里有个前提,就是秦国的军队普遍比较强大。王龁虽然没什么能力,打仗四平八稳。但是,因为秦军强大,因此,安排他带兵,就算败了,也不会是大败、惨败。>也就是说,秦昭襄王安排王龁带兵,其实就是划水前行,积蓄力量。在关键战役上,又让他靠边,让白起这样的大将上阵。>总之,王龁能力虽不足,但是他谦虚平和,又能稳住军队,秦王用起来也比较放心。相关参考
秦王为什么杀白起作为一名将军,白起征战沙场三十余年,立下战功无数,他无疑是出色的、优秀的;作为一名臣子,白起高居武安君之位,为秦王讨伐六国,他也是厉害的。然而,对于秦昭王来说,正是因为白起如此的优秀、
战神白起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为秦昭王征战无数,讨伐六国,使六国人民闻风丧胆;作为统帅将领,他善于用兵,一生征战三十七年,并且毫无败绩。这不仅仅是用“出色”就能形容的了的,他是当之无愧的――战
秦王为什么杀白起作为一名将军,白起征战沙场三十余年,立下战功无数,他无疑是出色的、优秀的;作为一名臣子,白起高居武安君之位,为秦王讨伐六国,他也是厉害的。然而,对于秦昭王来说,正是因为白起如此的优秀、
历史人物 古代都很忌讳战前斩杀大将 为何秦王会在白起领兵不久杀了他呢
还不知道:白起被赐死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白起被赐死时,年纪究竟有多大,历史上并没有准确的记载。不过,白起第一次被史书所记载,是在公元前294年,那时候他担任左庶长
中国古代,面对周边游牧民族的侵略,也自古养成民风彪悍传统,对外战争鲜有败绩,因此产生了很多明传千古的名将,如白起、李牧、韩信、霍去病、岳飞等等。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创造了一段段战争传奇。而下面这四位
战国时期,人们将几个比较能干的将军列出来,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个人便是秦国白起、王翦,赵国廉颇、李牧。其中,白起是秦国秦昭襄王时期的将军,战功卓著,被封为“杀神”,还有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沿海北上,很快打到了浙江。道光认为不能老被洋人欺负,要来一次大反扑,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侄子、吏部尚书奕经身上。道光给奕经加上了“扬威将军”的封号,让他即刻出发,去浙江统领
秦昭王时期的宰相范雎是一个才妙绝伦的人,他学富五车,胆识过人,经常替秦王出使东方各国。在范雎的游说之下,东方六国的合纵策略被瓦解,秦国国力日益增强。范雎在历史上算得上一个名相,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低。不
秦昭王时期的宰相范雎是一个才妙绝伦的人,他学富五车,胆识过人,经常替秦王出使东方各国。在范雎的游说之下,东方六国的合纵策略被瓦解,秦国国力日益增强。范雎在历史上算得上一个名相,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低。不
导语:中国5000多年历史,分分合合,造就了许多乱世英雄。白起就是在战国乱世崛起的战神级人物,他一生无败绩,歼敌百万。他在伊阕之战大败魏韩联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他带兵攻打楚国,以水代兵、水淹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