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中国最后一支重装步兵
Posted 军队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中国最后一支重装步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中国最后一支重装步兵
闽南民间有一句俗话——「铁人都倒」,用来形容某物威力极大,连铁人都无法抵挡。这句俗语中的铁人指的就是郑成功的铁人军。当年,郑成功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建局造械,整顿兵船,尤其重视军队的操练。他军队中的兵种繁多,铁人军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支军队在郑成功领导下,抗击清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
1658年,郑成功为提高陆军战斗力,与众将商议后决定组建一支特殊的军队——铁人军。铁人军头戴铁盔,身穿铁铠、铁臂、铁裙,脸带铁面,只露出眼耳口鼻,佩带云南斩马刀和弓箭,全身披挂重达30斤。郑成功从各营挑选雄壮强健的士兵到厦门港的演武亭进行选拔。凡能举起500斤重的石狮绕演武亭走3圈的人才可以入选到铁人军中。铁人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它的组建大大提高了郑军的战斗力。1659年,铁人军在瓜洲和镇江抗击清军的战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收复台湾的战斗中,铁人军更是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刚开始与驻守在台湾的荷兰军队交战时,身披铁衣的铁人军使荷兰人大吃一惊。铁人们身体上部和头部都套着铠甲和铁盔,手臂和腿裸露在外边,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防御来复枪的子弹而且行动仍然很灵活。铁人军使用各种不同的武器,有些持弓负矢,有些左手持盾右手执刀,还有许多挥舞着锋利的大刀。面对荷兰军队密集的射击,他们以大无畏的勇气冲向敌人的阵地,虽然许多人被打倒了,但他们没有丝毫退却,一直勇往直前,直到杀退荷兰守军为止。经此一役,铁人军使荷兰殖民者闻风丧胆,似惊弓之鸟。而铁人军则愈战愈勇,用大刀长矛将拥有长枪大炮的荷兰人赶出了台湾,在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厦门郑成功的纪念馆中,现在还陈列着当年铁人军的铁甲残片。这些残片是1961年在福建晋江白沙国姓城城墙遗址下被发现的。当时,这些铁片被穿连在一起,外观如同鱼鳞一样。每个铁片宽约1。6厘米。作为历史见证的铁甲残片每年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驻足观看。
相关参考
大明最后一支禁卫军 以四千抵挡数十万 仍难挽救明朝灭亡的结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皇朝,也被称作最有骨气的朝代,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然而每个王朝都有它的命数,大明虽然打败了蒙古铁骑,打败了日本
中国南北朝时期标准的马铠,历史上称为“甲骑具装”,由六个部分组成: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当然还配备有马鞍和马凳缰绳之类。“面帘”是一块狭长的金属制的护面,上面开有眼孔,主要保护马匹面部
虽然宋代给后世的印象是重文轻武。但鲜为人知的是,宋朝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
大明最后一支禁军骁勇善战,却无法挽救明朝灭亡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辽东满清政权虎视眈眈,内部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及整个中原地区。作为帝国武装力量的明军问题重重,明末崇祯皇帝最不能忍受的是将领的日渐跋扈。为打破...
维多利亚女王的中国第一步兵军团,英文名为“TheChineseRegimen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华勇营。作为一支类似法国祖阿夫军团的武装,他们参加过威海卫勘界事件和庚子战争,
维多利亚女王的中国第一步兵军团,英文名为“TheChineseRegimen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华勇营。作为一支类似法国祖阿夫军团的武装,他们参加过威海卫勘界事件和庚子战争,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以其军事实力而闻名。专业且训练有素的斯巴达重装步兵拥有独特的红色斗篷和长发,可能是希腊最优秀、最令人畏惧的战士,他们在公元前5世纪在温泉关和普拉提亚与波斯军队的关键战斗
提起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联红军的各个兵种,多数人脑海里闪过的是汇聚成钢铁洪流的装甲兵,足以遮天蔽日的航空兵以及带来死神呼啸的野战炮兵。但有一个极具苏军特色的兵种却总是不被人们所提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
说起抗日战争当时各地军阀四起,不少本身是流氓混混之辈,竟然也投身到了保家卫国的抗日中,当时在中国有这样一支军阀,知道现在后人还对他们不能理解,所过之处欺压百姓如同过街老鼠,遇到敌人又视死如归奋勇杀敌。
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5支军队,皆令敌军闻风丧胆,最后一支无人不服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军队保护与征伐,中华大地也不会有现在的广度与宽度,在历史上,虽然曾经中原大地饱受异族骚扰。但也有中国的军队摧枯拉朽地毁灭外敌。1、秦国统一中国的军队他们和蒙古人一样残暴,当然他们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