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42节 三驾服楚

Posted 中行

篇首语:人如果没有知识,无异于行尸走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42节 三驾服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42节 三驾服楚

  智的整军办法实施后,刚要兴兵伐郑,宋国就有文书到了,悼公一看,是楚国和郑国屡屡侵犯宋的边境,每次进兵都是以阳(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南)为通道,宋国告急。> >    上军元帅中行偃说:楚国已经得到了陈、郑两国,现在又屡屡侵宋,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和晋国争霸。阳是楚国伐宋的通道,我们如果出兵先打阳可以迅速拿 下。上次解彭城之围的时候,宋国大夫向戍有功,主公曾封他为附庸,如果拿下阳封给向戍去戍守,让他截断这个楚国侵宋的通道,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   智说:阳城虽然小,但城墙又高又牢固,如果久攻不下,会被诸侯笑话。> >   中军副将范说:彭城战役,我们刚去伐郑,楚就用侵宋的办法去救郑;虎牢战役,我们刚平了郑,楚国又以侵掠宋国来报复我们。现在要想得到郑,必须先解决宋的安全问题。> >   智问:你们俩个肯定能拿下阳吗?> >   中行偃、范答应道: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如果不成功,甘当军令!> >   智派第一军去攻阳,鲁、曹、邾三个国家的军队随同出征。> >   可战役进展很不顺利,虽然攻势凌利,尤其鲁国将领叔梁纥(hé),秦堇(jǐn)父,狄弥有良好表现,但是阳城太坚固,守城将士又斗志旺盛,就是攻不下来。> >   攻了二十四天,进攻的疲倦不堪,防守的信心十足。偏在这时又天降大雨,平地水深三尺,军中有些怨言和慌乱。中行偃和范怕水患激发兵变,就一起来到中军找到元帅智,请求撤兵。> >    智听他俩陈述完理由一点没客气,愤怒地说:我早就说阳城池虽小但很坚固,难以攻下。你们两个极力主战,并在晋侯面前立下军令状,牵连老夫也困在这 里。攻城这么多天,没见一点效果,偶然天降大雨就泄气要撤兵回国。来由得你们,去却由不得你们。今天给你们说清楚,以七天为限,必须拿下阳。如果拿不下 来,按军令状执行军法。给我滚回去,拿不下阳别来见我。> >   二将吓得一声没敢出,退了回来。回来就召开“军事会议”,对部将们说:元帅已下了死命令,七天破城,破不了城必杀我们俩的头。现在我也给你们立下时限,六天内破不了城,我就先斩了你们,然后我俩再自刎,以明军法。众将吓得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说话。> >   中行偃、范又强调:军中无戏言,我们俩亲自带头冲锋,昼夜进攻,有进无退。又约会鲁、曹、邾三国齐心攻城。> >   这时水势稍退,中行偃、范登巢车身先士卒,对城上的乱石弓矢全然不顾拼死冲锋,打得城里石头和弓箭用光了,中行偃首先登城,范紧随其后,各国的军兵将士,争先恐后像蚂蚁一样爬上城去。> >   智进了城,阳君率领群臣跪在马前投降,智把他们全族做为战俘留在中军。> >   这次猛攻从攻城到破城用了五天时间。> >    这时悼公怕阳难攻,在国内选了二千精兵前来助战,行军到楚邱(今河南省滑县东北),听说智已大功告成,就派信使到宋国,把阳封给了宋大夫向戍。向 戍和宋平公到楚邱来见晋侯,向戍向晋侯推辞不敢接受封地,悼公就把地改赠给了宋公。宋、卫两国国君,设宴款待晋侯。晋侯回师归晋。> >   悼公因为阳君帮助楚国抗拒晋国,把他废为庶人,由一国之君变成了平头百姓,另选其宗族有名望的人来领袖姓宗族,让他们定居在霍城。这一年的秋天,荀会去世,悼公因为魏绛能秉公执法,用他为新军副帅,任命张老为行军司马。> >   这年冬天,轮到第二军伐郑,驻扎在牛首(今河南省通许县东北),并增加了虎牢关戍守的兵将。> >   正值郑国尉止作乱,杀了公子(fēi)、公子发、公孙辄(zhé),公子的儿子公孙夏等人又率人反攻诛灭了尉止和他的同党,立公子姬嘉为上卿。> >   栾请求乘郑国内乱出师伐郑。> >   智说:乘人之危不够道义。正好姬嘉派人来求和,智就同意了郑的求和请求。郑从此又背楚投晋。> >   等到楚国以熊贞为大将率兵来救郑,晋军并不接战就退走了,郑又降了楚。> >   历史上所说的“晋悼公三驾服楚”这是第一驾。这一年是公元前563年。> >    晋悼公因为郑人又降了楚,又派第三军伐郑。宋国大夫向戍的兵马先到了东门,卫国上卿孙林父帅卫师屯兵在北门,晋新军元帅赵武,屯兵在西门,智统大军屯 在南门,把郑的国都围得铁桶一样。郑国君臣惧怕晋宋卫联军的兵威,又请求降晋,智接受了投降,就退兵驻在宋国境内。这是“晋悼公三驾服楚”的第二驾。这 一年是公元前562年。> >   楚共王愤怒了,派熊贞到秦国借兵,相约共同伐郑。因为秦景公的妹妹嫁给楚共王为夫人,两国有联姻之好,秦国派大将赢詹率兵车三百乘前来助战,共王亲自率楚军向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推进,发誓说:这次不灭了郑国,绝不收兵。> >    郑简公知道楚军又打来了,急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诸位大夫说:现在晋国强盛,楚国不是晋的对手,晋军来的快,撤的也快,两国并不交兵,所以我们兵祸不 断。如果晋国能出真力气帮我们,楚国的力量是打不过晋的。这次要躲避楚军的攻击,以后就不用再变来变去,可以专心服晋了。> >   公孙舍之献计说:要想让晋国出真力气帮我们,必须激怒他。想激怒晋国,最好的办法是伐宋。宋和晋关系最好,我们如果早晨打宋国,晋国晚上就会来打我们,我们就有理由去说服楚国了。> >    正在商量当中,谍报有消息报来,楚国在秦国借兵来帮助伐郑。公孙舍之高兴地说:这是天让我们依附晋国成功啊!大家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公孙舍之解释说: 楚、秦两个大国联合伐郑,郑陷于重困之中。我们可以乘他还没有入境,主动前去迎接他,直接引导他们去伐宋国,这比我们伐宋要好的多。一方面我们解除了楚国 的兵患,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激怒晋国的目的,迫使他们交战,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   郑简公就让公孙舍之乘单车星夜南驰,渡过了颖水走不到三十里就遇到了楚军的前锋部队。公孙舍之下车由楚将引导去见了楚王,虔诚地拜倒在共王的马头前。> >   楚共王大声地怒喝:郑国反覆无常不讲信义,我就是来问罪的,你来到这里是什么意思?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17节 南下服楚

  当时有实力和齐国争强的,只有楚国。齐桓公有管仲,楚成王也有子文,都是治国的贤者、名相。在子文的治理下,楚国日益强盛,也想到中原来插一脚和齐国一较高低。拿谁开刀呢?就想到了郑。楚一伐郑,郑就向齐求救

春秋战国 第42节 威王威远

  威王把下邳(pī)(今江苏省睢suī宁县西北古邳镇)封给邹忌做采邑,并告诉邹忌,给他这么好的封地,是因为他唤起了自己的志向,给他厚封是需要他努力去实现这伟大的志向。>>  威王给邹忌赐号成侯。邹忌

雍正皇帝的“三驾马车”,来路不一,实干第一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史上罕有。一个君王究竟应该活多久才算对这个国度有进献,有时候真的是一个难以剖断的课题。你就好比说康熙吧,从他8岁即位到14岁亲政,前四十年可谓大展宏图,开疆扩土,擒鳌拜、平三藩等等,

春秋战国 第28节 抉择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春秋战国 第10节 变态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

春秋战国 第4节 亮剑

  燕昭王,有亡国的切肤之痛,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发愤图强,复仇雪恨。>>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昭王上任后,用老师郭隗为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吞并燕国很气恼,派大将乐职到韩国迎回了

春秋战国 第22节 报恩

  伍员让孙武从水路先走,自己从陆路经过历阳山回吴,想找到东皋公去报恩,但原来的房舍都已经不在了。再派人去龙洞山访皇甫讷,也找不到踪迹。伍员感叹地说:真是高士呀!就在故地跪拜了一番走了。>>  到了昭

春秋战国 第25节 自毁长城

  公元前231年,赵国的代郡中部地震,房屋倒塌大半,平地裂开百步开外,同时又发生了干旱,尤其以邯郸旱情最重,民间传开了一首童谣。孩子们唱的是:>>  秦人笑,赵人号。>>  以为不信,视地生毛。>>

春秋战国 第3节 以静制动

  郑庄公是一个有做为的君主。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名列“春秋五霸”行列。从他的作为看,做“五霸”候选人也有一定的道理。进入春秋时期,郑庄公是第一个不服天朝管的诸侯,也颇有作为地在诸侯中“横”了几十年,所

春秋战国 第30节 私心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召集群臣议事,对大臣们说:晋国在令狐对我们失信,后来又偷袭我军,这口气我已经忍了五年了。现在赵盾诛戮大臣,边防松懈,陈、蔡、郑、宋也相继背晋投楚,晋没办法与楚抗衡,也没能力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