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背景

Posted 周恩来

篇首语:人生不就是这样,经历过一次次考验才能成长;人生不就是这样,哪怕雨雪霏霾也要去追寻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背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背景是: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列强趁机侵略中国。

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贫穷落后,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欺负我们。

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国土,还让我们赔款,国内局势也非常混乱。

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常常在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中却被外国人欺辱,大家敢怒而不敢言。

扩展资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激励中华儿女的励志名言,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

周恩来确立起这一初心的原因是:

1、幼年童年时期的家庭变故使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成熟;

2、童年生活的艰辛促使他要改变现状;

3、四位女性的早期教育让他知书明礼,四位女性是生母万氏、养母陈氏、乳母蒋氏、八婶母杨氏;

4、参观关公祠和日俄战争遗址让他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

5、到东北上学接受西学教育,思想受到启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关参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

名人趣事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祖籍绍兴,生于淮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博学多艺、才华横溢,向为世人赞誉。其实,天才出自勤奋,天才是勤奋之果。  1914年,少年时代

名人趣事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祖籍绍兴,生于淮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博学多艺、才华横溢,向为世人赞誉。其实,天才出自勤奋,天才是勤奋之果。  1914年,少年时代

明清以后的国内历史小故事2则

人民的好总理1910年春天,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华罗庚毅

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

历史秘闻 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

七国之乱时代背景

西汉初年之政局-七国之乱的平定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汉初文景之治并非完全清静无无,甚至包括对诸侯王叛乱的平定,以为汉武之加强中央秦末原六国贵族曾乘天下大乱而先后复国,造成了群雄割据之羽。建立刘汉战胜

历史军事 把握有利战机

公元前770年,周王朝名存实亡,中国历史也进入了诸侯崛起,争夺势力范围的大国争霸时代。而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年间重要的封地,两国相邻,在领土问题上免不了有多多少少的纠纷,长勺之战就是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产

把握有利战机 长勺之战取胜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770年,周王朝名存实亡,中国历史也进入了诸侯崛起,争夺势力范围的大国争霸时代。而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年间重要的封地,两国相邻,在领土问题上免不了有多多少少的纠纷,长勺之战就是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产

把握有利战机 长勺之战取胜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770年,周王朝名存实亡,中国历史也进入了诸侯崛起,争夺势力范围的大国争霸时代。而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年间重要的封地,两国相邻,在领土问题上免不了有多多少少的纠纷,长勺之战就是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