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发誓不用庞统真是因为庞统长的丑吗

Posted 功劳

篇首语:知识养成了思想,思想同时又在融化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权发誓不用庞统真是因为庞统长的丑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孙权发誓不用庞统真是因为庞统长的丑吗

2、历史人物 庞统怎么死的

孙权发誓不用庞统真是因为庞统长的丑吗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后是见孙权,最后是归刘备。在孙权、刘备那里一开始都没有得到重用,而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长的太丑,而这个原因,在面见孙权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当孙权见到庞统的时候,看到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兴。为何孙权这么重视人家的长相呢?

这就要结合汉朝以来的品评人物的风气来说了。东汉以来,品评人物有两大标准,一个是容止,一个是精神,简单一点来讲,就是很看重一个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人人都看得见,内在美没有三五个月谁又能知道呢。像诸葛亮第一眼就让刘备动心?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在刘备眼中,诸葛亮那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像东吴的前任大都督周瑜,那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于是吴人才会称呼周瑜为美周郎嘛。可以说,汉末魏晋以来,但凡官员,长相都至少是平头正脸,这是品评人物,甚至是选拔官员的一项基本原则。

于是,长相丑陋,朝天鼻,黑面孔的庞统,不受欢迎,也就很好理解了。不过,孙权毕竟是一位有英雄气质的君主,不会完全因为长相而把庞统一棍子打死。庞统真正得罪孙权,是因为贬低周瑜,抬高自己。孙权问庞统,平生所学,以什么学说为主?在当时,无非是儒学,法学,兵学等等。可是庞统却说:不必拘执,随机应变。这个不必,孙权听了就更加不开心了。不必就是何必,何必一定要拘泥是什么派别的学说呢?我庞统是无门无派,随意应变而已。庞统的这句话,很明显有轻视孙权的意思。

但是,孙权依然忍着。孙权看到庞统这梦看重自己,就使出自己杀手锏,抬出自己的偶像周瑜来了。他问庞统,你的学问比周瑜周公瑾怎么样呢?庞统听了笑着说: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庞统的语言中没有直接说自己如何高出周瑜,但是却笑着回答,在一向崇敬周瑜的孙权看来,庞统的笑就无异于是嘲讽,无异于说周瑜算什么呢,怎么能和我相比。于是孙权就很不开心了,告诉庞统,你先下去吧,等以后有机会我再用你好了。于是,庞统知道自己没戏了,长叹一声出门了。应该说,庞统的狂傲,让他失去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但是,庞统在东吴出仕的机会并未断绝。孙权说话也还留有余地,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以后有需要,孙权还是会来找庞统的。可是,由于鲁肃的一番话,完全堵死了庞统在东吴的仕宦之路。

鲁肃到底说了什么,让庞统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呢?当鲁肃知道孙权不准备用庞统时,就进去询问原因,孙权告诉他:狂士也,用之何益!孙权不满意的,是庞统的狂。其实,狂士未必无才,或许人家是有资格狂傲呢?比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人就认为诸葛亮很狂。可是却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根本不应该和管仲乐毅相比,那样太屈才,应该和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相比。狂与不狂,因人而异。如果鲁肃这么解释,孙权未必会生气。可是,鲁肃说了一番话,让孙权大怒,发誓绝不用庞统。鲁肃怎么说的呢?鲁肃说: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鲁肃高度评价庞统,认为赤壁之战胜利的首功当属庞统,没有庞统献上连环计,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可是孙权听了这句话非常刺耳,尤其是对于第一功,极为反感。孙权说: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从之功也,吾誓不用之。孙权认为是曹操自己想要把船钉起来,和庞统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孙权讲的话自然是有错。庞统连环计的高明之处,正在于让敌人曹操看来,连环计是有利于自己,其实长远来看,确实重大陷阱。正如老子所推崇的无为之治的最高境界,明明君王实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百姓们都认为是自己要如此,一点不觉得是官府强迫自己一样。但是,鲁肃的话其实也有偏颇。赤壁之战的成功(不谈历史,只谈演义),有三大功劳,周瑜作为孙刘联盟的主帅,施展苦肉计,然后用火攻大败曹操,当然应该是第一功。诸葛亮借来东风,让火攻之计策能够顺利实施,可谓第二功。庞统的连环计,让火攻计策杀伤力更大,可谓第三功。

我们可以反过来推理。没有连环计,孙刘联盟难获大胜;没有借来东风,孙刘联军无法获胜;可是没有周瑜江东主战,孙刘联军都注定了灭亡。于是,周瑜才是赤壁之战第一功臣,这个观点毋庸置疑。那么,鲁肃为什么要歪曲事实,故意夸大庞统的功劳呢?可以从两方面设想。一方面是鲁肃一片好心,老好人鲁肃继续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为了要孙权留住庞统,夸大庞统的功劳,没想到孙权听了大怒,结果适得其反。一方面是鲁肃用心险恶,老好人鲁肃也有着奸诈的面目,故意夸大庞统,甚至凌驾于周瑜之上,必然会激发孙权强烈不满,然后就可以排挤走庞统,自己独霸江东政坛。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但是真相只有一个。

我不相信第一种。作为年纪轻轻,第一次见到孙权,就敢于做出江东版隆中对,提出孙权可以立足江东,吞并荆州,入川占据蜀地,三分天下,进而二分天下的宏伟构想的伟大政治家鲁肃,不可能是目光短浅的人。鲁肃不知道孙权性情?鲁肃不知道掩盖周瑜功劳会引发什么严重后果?我不相信鲁肃不知道。但是我又不愿意相信第二种。毕竟第二种的鲁肃过于阴险。不过,生活中也好,历史中也好,许多我们不相信的事情,都经常发生了并经常发生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人物 庞统怎么死的

  诸葛亮是三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为后人称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与诸葛亮齐名,但是却因为长的丑被埋没,此人就是庞统。

  诸葛亮称卧龙,而庞统则为“凤雏”,龙凤相得可安天下。徐庶当初在给刘备推荐人才的时候,就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三国演义》中说,庞统当初在周瑜麾下效力,后来周瑜去世,庞统于是被分别推荐到孙权和刘备阵营。尽管底下谋士对庞统推崇备至,但是孙权看见庞统,却因为庞统长的丑而慢待他。到了刘备这儿,也因为相貌而轻视庞统。

  所以庞统在刘备这儿并不受重用,一直等到后来与张飞结识,张飞认识到庞统的才华,庞统才得到重用。

  那么庞统长的是有多天怒人怨,才使得两位主君都轻视慢待他呢?《三国演义》中写:“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什么是“掀鼻”?有人解释就是面相上说的“鲫鱼鼻”,不过个人想象了下鼻尖翻起的模样,感觉应该与哈巴狗近似。“黑面短髯”,就是长的黑胡须短。加起来看,似乎长的真的很丑。

  不过说庞统长的丑,只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事实上,正史并没有记载。不过庞统应该也只是普通相貌,如果长的帅会与周瑜一般特别指出。

  《三国演义》中说庞统因为丑不得刘备重用,事实上并非如此。庞统投靠刘备,与诸葛亮一样受到刘备重用,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刘备亲近庞统,丝毫不下于诸葛亮,后来还将庞统与诸葛亮同封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本人也的确才能不弱名声,出奇谋定良策,会做人会看眼色。有这样的臣子,君主会少很多忧虑。

  刘备夺荆州,后来刘璋派法正前来迎刘备入益州,共同对抗张鲁。法正期间向刘备献策,让他借机夺取益州。刘备犹豫不决,害怕自己失信天下。他认为自己有今天的成就,全在信义二字,若是失信于天下,如何能行。

  庞统知道益州的重要性,多次向刘备进言,阐述益州的富饶,人口众多,以此为根基,才能成就大业,谋夺天下。

  对于刘备的担忧,庞统也宽慰说,如今正是战乱之时,凡事不能墨守成规。吞并弱小,报之以义,是古人重视的。等到功成名就之时,封还他一块土地,天下人也不能说你有负信义。

  在庞统的劝说下,刘备最终坚定了夺取益州的决心。而庞统也为他出上中下三策:上策选精兵昼夜兼程,奇袭成都,一举定之,是为上计。借回荆州之名,引蜀中名将杨怀高沛来见,随后斩之,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回白帝,连引荆州,慢慢图谋益州,此为下计。

  刘备最终选了中计,成功拿下成都,夺取益州。庆功宴上,刘备饮酒作乐,十分欢喜。庞统却言:以征伐他国为乐,不是仁义之兵。这事儿惹得庞统大怒,言当初武王伐纣,也曾军前置宴,哪里有不义之说,并让庞统出去。

  庞统依言退出,一会儿刘备自己想通了,消了气又让庞统进来。他问庞统方才谁错了,庞统答君臣都有错,刘备就高兴的笑了。

  这儿实际上体现出了庞统的会做人,毕竟他说的没错,说两人都有错,实际上是为刘备分担谤言而已。

  可惜如此大才,在进攻雒城之时被飞箭射中,英年早逝,死时年仅三十六岁。失去这么一位人才,刘备哀婉不已,每当想到他都不自主流泪。《三国志》记载:“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庞统后来葬于落凤坡,凤雏长眠落凤坡,也不知是否冥冥中自有天注定。如果他没有那么早死,是否会与诸葛亮在蜀汉平分秋色呢?  

相关参考

凤雏庞统来投东吴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

庞统是谁

一提到庞统人们就不由得想起了诸葛亮,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不过,相对于诸葛亮的出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结果庞统就要凄惨一些,最初,庞统投靠孙权可是却不被孙权所重用,孙权为何不用庞统呢?同为名士庞统与诸葛亮为何

长太丑被雪藏

三国时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诸葛亮一出山就获得刘备重用,反观「凤雏」庞统,投靠孙权多年却被雪藏,难道是因为长太丑吗?其实不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太自傲,竟

凤雏庞统为什么会有悲惨结局 “卧龙凤雏”

...的不顺。在追随刘备之前,庞统跟了谁?他是投靠东吴的孙权的,但是孙权却因为庞统的长相而没有被看重。之后庞

刘备让庞统下基层只是为了更好的提拔重用

演义五十七回,庞统来拜见刘备,可是刘备却因为庞统长得比较丑,“心中亦不悦”,和孙权一样,刘备也是个看重仪表的领导。然后,刘备远远的把庞统发配到耒阳县担任县令,可是,庞统在耒阳县一百来天,整天喝酒,不理

庞统用24个字告诫刘备,刘备却未听从,导致关羽惨死蜀国衰败

庞统虽然和诸葛亮齐名,但他的人生就没有诸葛亮那么幸运了。虽然有才华,但投奔孙权,因长相上的硬伤,被孙权冷落,毕竟有个周瑜在身边,孙权自然也就高傲了些。庞统心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就改投刘皇叔吧

看脸不看才华,长的丑的一律淘汰

俗话说,人丑就该多读书,但是你如果生在清朝,多读书也没用,因为那个时候就算你多读书考上了重点大学,也会因为长得不够好看而找不到工作当不了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清朝,科举制度是平民百姓咸鱼翻身的唯一

是什么原因让孙权拒用他呢

核心提示: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庞统一生很不幸,先投曹操,后见孙权,最后归刘备。在刘备那里开始没有得到重用,得到重用,又惨死落凤坡。初次登场当孙权见到庞统的时候,看到庞统浓

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开始只是一个县令

  孔明三气,终于使周瑜三十六岁就气绝身亡。鲁肃向推荐庞统,他说:“庞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谨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面试的时候,孙权问庞统:“平生所学,以何

庞统如果不死,刘备是否能一统天下

最好的情况是,诸葛亮/庞统中的一人留荆州,另一人在中央。到刘备进攻汉中,张飞很可能还要被抽调到汉中作战。然后明确一点,以孙权和吕蒙的战略短视(也称不上短视,如果他们只是想偏安一方的话),吕蒙偷袭荆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