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为何孙权不用庞统呢

Posted 天下

篇首语: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为何孙权不用庞统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为何孙权不用庞统呢

还不知道:孙权为何不用庞统的读者,下面全榜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三国之间互相你争我斗,只为分出高下。在三国这样一个群雄并起、风起云涌的时代,社会上自然也不缺乏人才,形形色色的人才云集,自然也传出了许多有关用人方面的传言,当时就有一句“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的名句,一直被后世津津乐道至今。> >这句话中的卧龙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了,相信我们都很熟悉。而至于凤雏,可能他的知名度就没有诸葛亮高了,凤雏也就是庞统,据说拥有不输卧龙的才学,但是长相极丑。原先孙权的计划是要用凤雏为相,但是后来这事却没成,难道是因为凤雏实在太丑,有碍观瞻吗?>其实丑只是理由,想必大家也都清楚,问出这个问题大概也是想了解背后有什么原因。孙权不用凤雏的原因,纠结各方面其实都很好理解,并不只是因为庞统长得太丑,而是因为时运、时势、时机等等各方面,促成了庞统没有被用的结果。> >先说说庞统来到孙权麾下的时势吧,那个时候的江东被孙权治得很可以,兵充库足,文武人才盈满,基本上是处于一个巅峰状态,什么巅峰状态呢?就是孙权已经走得很稳,所有事情都在他的计划之中,而在孙权的计划里,人才多得可以随便用,多了一个庞统不算多,就算是少了一个庞统好像也没什么所谓,这个大前提就这样定下来了。> >所以“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的说法,其实还是有一点夸大性质的,如果孙权二者都不得,岂不是也得不到天下了?孙权虽然求贤若渴,但也没有饥渴到非要极致的人才不可。况且,如果在已经“几乎要得天下”的前提下对待庞统,其实用不用庞统对孙权来说真的没有太大重要意义。>再说说直接原因吧,虽然孙权其人有大志在胸,但孙权这人的性格还是比较自尊心顽强的。具体表现在如果感受到不被尊重,脾气就会变得有点臭。当时庞统来孙权这,孙权心想试一下就试一下吧,毕竟暂时还没人能超过他心目中周瑜的地位。> >于是孙权就问了,他问庞统:“你平时所研究的学问,大概都有哪些方面。”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的招聘应聘吧,但是庞统这人说话有点收着,毕竟是学问人嘛,就回孙权道:“随机应变。”虽说这句话没什么毛病,的确是庞统平时研究的东西,但是在自尊心强的孙权看来,这就是明晃晃的轻视啊。在孙权眼里,庞统的回答就好像新来应聘的员工不尊重老板、不三思而后答,加上孙权自己的判断,遂认为庞统其人没什么真才实学,最后也没有任用凤雏了。

相关参考

庞统是谁

一提到庞统人们就不由得想起了诸葛亮,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不过,相对于诸葛亮的出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结果庞统就要凄惨一些,最初,庞统投靠孙权可是却不被孙权所重用,孙权为何不用庞统呢?同为名士庞统与诸葛亮为何

凤雏庞统来投东吴孙权后,为何弃之不用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

孙权发誓不用庞统真是因为庞统长的丑吗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

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上策 庞统献计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历史军事 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上策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历史人物 庞统到底长什么样子?庞统不得孙权青睐真的因为长得丑吗?

相貌在任何时候都算是非常重要的一张名片,长得好看的人自然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瞩目,而天生一般甚至丑陋的,总会让人感觉不顺眼。但是毕竟人不可貌相,没有美貌或许会有才华呢?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庞统,史书记载他的

历史人物 庞统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孙权和刘备都不喜欢他?

我们都知道,与人会面的时候,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像是面试这种重要的时候,仪表、形象,如果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不少。那么在古代,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像是三国这种战乱时代,对

孙权为何不用影响力最大又忠心的张昭为相

张昭是东吴资格最老、影响最大的人物。他在孙策创业时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权继任后,张昭对孙权可说是忠心耿耿,“率群僚立而辅之”,为东吴的巩固发展贡献不小。孙策、孙权兄弟均得其助力不小。

孙权为何不用影响力最大又忠心的张昭为相

张昭是东吴资格最老、影响最大的人物。他在孙策创业时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权继任后,张昭对孙权可说是忠心耿耿,“率群僚立而辅之”,为东吴的巩固发展贡献不小。孙策、孙权兄弟均得其助力不小。

为何说刘备不过是庞统入吴求官不成的替代品

庞统不像诸葛亮,从一开始就追随刘备。庞统选择君主的时候,第一人选是孙权。当曹孙刘三家争霸的时候,庞统主动投靠了身在荆州的周瑜,帮助周瑜出谋划策。本来想借助周瑜的推荐,在东吴大展拳脚。不了周瑜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