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史 二万五千里长征
Posted 二万五千里长征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共产党史 二万五千里长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共产党史 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
简称“长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8月,红六、二军团作为大军西征的先遣队,已挺进湘西。同年10月,红一方面军及中央机关87000多人,从江西瑞金、于都、福建长汀、宁化等地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红军虽然突破四道封锁线,但伤亡过半,损失惨重。之后,根据军委多数同志主张,红一方面改变了突进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掉转方向,强渡乌江,于1935年1月占领遵义城。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路线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会后,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领导下,转战川滇黔边区、四渡赤水、迂回穿插,歼灭了大量敌人; 出其不意,佯攻贵阳、直逼昆明,胜利渡过了金沙江,摆脱了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同年5月,又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在彝族人民支持下,由安顺场越过大渡河天堑,进入大雪山区。6月到达四川懋功。旋与从川陕根据地长征前来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两军会师后,一方面军主张以取川、陕、甘三省为进军目标,张国焘则力主向康藏、青新地区退却。8月毛尔盖会议后,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两军混编为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右路军和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率领的左路军。但军至巴西后,张国焘公然南下,分裂红军,软禁朱德、刘伯承等人。中共中央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对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作了严肃批评,为避免内部冲突,会议决定右路军单独北上。会后,右路军翻过六盘山、攻占腊子口,突破渭水、西(安)兰(州)大道封锁线,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师,胜利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张国焘带领左路军南下后,于10月5日在卓木碉成立伪中央,自任书记,公开分裂党和红军。1936年7月,久战不利的左路军退至四川甘孜,随后与从湘西长征前来的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六军团组成)会师。根据中央指示,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抗日,过草地、翻雪山,终于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是中国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几个省,在党和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史诗般的篇章;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相关参考
抗战胜利后,彭真曾经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在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第一件:红军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举行的紧急会议。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今后的方针、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党中央在汉口三教街11号(今鄱阳街139号)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的首次武装起义。大革命惨遭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懂得了掌握军队,实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7月20日,叶挺的第十一军廿四师、贺龙的第二十军“
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中国共产党整顿党内作风的运动,也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遵义会议后,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正确,中国革命事业大为发展,共产党也更加成熟。但是,曾使革命遭致挫败的王明“左”
朱德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字玉阶,四川仪陇人。早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在云南参加反对袁世
重庆谈判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的谈判。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迫切希望和平民主的新局面。但美帝国主义从称霸全球、独占中国的战略出发,积极帮助蒋介石抢夺战果、发动内战,以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后来在这里兴建起了
今天如果有人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在哪一天举行的?在什么地方?绝大多数人大概都会这样回答:这还用问吗?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上。国庆节不是10月1日吗?那幅有名的、随着政治
省港大罢工广州、香港工人为支援五卅运动反对帝国主义而举行的政治大罢工。1925年6月91日,香港工人在共产党人邓中夏、陈延年、苏兆征等领导下,举行了支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的大罢工,罢工人数增至25万。6
传说中大禹治水的长江,虽然哺育了沿江两岸的代代子孙,但也给中下游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自汉代到清末的2100年间,长江洪水平均不到10年泛滥一次。1860年和1870年的两次特大洪水,荆江大堤决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