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史 开国大典
Posted 解放战争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共产党史 开国大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共产党史 开国大典
今天如果有人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在哪一天举行的?在什么地方?绝大多数人大概都会这样回答:这还用问吗?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上。国庆节不是10月1日吗?那幅有名的、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几次修改最后又还原了的油画《开国大典》,画的不是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庆祝仪式的情景吗?
是的,这已经习以为常被认为是当然的了。可是,这并不符合历史真实。“国庆”和“开国大典”并不是一回事。把天安门城楼上那个场景叫做“开国大典”其实是个误解。
严格地说,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建立的标志。放宽尺度,也不妨说:从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人民政协开幕,到10月1日举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典,可以统称为“开国大典”。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是真正的开国盛典
有《人民日报》当年发表的全部有关报道为证。
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新闻标题是:
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中国人民政协开幕
早在1947年,毛泽东在领导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同时,就开始筹划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准备建立新中国。
1947年10月,当人民解放军全面转入战略进攻后不久,毛泽东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8年4月30日,经毛泽东审定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中共中央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海外华侨的热烈响应。
从1948年8月起,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周恩来的周密安排下,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代表,陆续进入东北和华北解放区。北平解放后,已到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汇合到北平。
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等23个单位的代表共134人。毛泽东在会议的开幕式上讲话。他说:“这个筹备会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全国人民希望我们这样做,我们就应当这样做。”
新政协筹备会在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常务委员会之下,设立了6个小组,分别完成以下任务:(一)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二)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三)起草共同纲领;(四)起草宣言;(五)拟定中央人民政府大纲;(六)拟定国旗、国徽及国歌方案。
经过3个月的紧张准备,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和委员126人到会。会议原则通过常委会提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草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同意将起草大会宣言和拟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两项工作移交给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向大会主席团提出报告的提议;通过常委会提出的大会主席团及秘书长名单。会议决定,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样,召开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准备已经完成。
1949年9月21下午7时,毛泽东等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大会在欢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场外鸣放54响礼炮声中隆重开幕,全体代表起立,热烈鼓掌达5分钟之久。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庄严时刻!
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他生动地扼要地叙述了会议召集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毛泽东的充满说服力量和乐观情绪的演说,几乎每一句都引起了会场雷鸣般的鼓掌。
在毛泽东的开幕词结束以后,全场起立,为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静默3分钟志哀。
各民主党派、各界代表88人在会上发了言。特邀代表宋庆龄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一个建设的巨力,一个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让我们现在就着手工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新中国。”
代表宋云彬在日记中对这些发言者有一番评头论足:“讲演词以宋庆龄的最为生辣,毫无八股气,可惜她不会说国语,用一口道地上海话念出来,就没有劲了。陈毅的最简单,也很得体。黄炎培的发言,既不庄严,又不生动,令人生厌。程潜之讲词文句不通,意思也平常,应考末一名矣。宋庆龄讲话时,正雷雨大作,电灯忽灭,幸不久就亮。”
张元济日记说:“十时半散会,先是大雷雨,此时已止。”
徐铸成日记更生动些。“今日大会开幕时,忽雷电交加,大雨如注。散会步出,已满天星斗矣。”
不能忘记,毛泽东主席的名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就是这一天在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说的。也就是在这篇开幕词中,他宣告:“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同时发表的《人民日报》社论的题目,就是《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社论开头就旗帜鲜明地揭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个会议,在全世界进步人类为世界和平民主事业与人类美好的未来而进行的伟大斗争中,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永远不可磨灭的贡献。”社论中回溯:“一九四八年的五月一日,正当(蒋介石集团召开的)伪‘国大’完结的那一天,中国共产党中央,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愿望,发出了对时局的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主人士,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伟大的号召,配合着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民主运动的前进,立即得到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国内外爱国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我们今天终于看到了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民主运动胜利地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胜利地召开了人民自己的政治协商会议。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伟大胜利。”社论最后殷切地期望:“从此,全世界的人都将看到中国人民以空前英勇的姿态站起来,成为有高度文明的新社会新国家的光荣的主人。”
政协会议决定新中国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称,并明确规定: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即本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
政协会议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图案,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北京,以公元纪年。
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政协会议全体一致通过的《共同纲领》。《人民日报》的头条大标题把《共同纲领》称为“人民大宪章”,10月1日的社论中称之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宣言宣告:人民政协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朱德副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典礼上的闭幕词。闭幕词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工作,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我们全体一致,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欢呼:“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完满成功!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这一天《人民日报》社论的题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开宗明义:“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盛典
既然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开国盛典,那么,10月1日天安门的盛大集会,又是什么性质?
也请看看当时《人民日报》上是怎么说的。
10月2日的头条大标题是:
首都三十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典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很清楚,这是宣布和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盛典。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曾经有不少人认为那天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显然是把他在政协开幕词中的话搬到这里来了,而且字句也不完全准确。
也许由于当时人民政协会议是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而中央人民政府庆典是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比较起来,后者比前者更容易引起众人瞩目;也许由于国家和政府这两个概念在不少人的脑子里分不大清楚;或者由于后来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而人们容易把开国盛典与国庆日混为一谈;也许由于人民政协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后来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种种因由,使得当年本来讲得很清楚的“开国盛典”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典”,后来渐渐被混淆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简要看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典的具体情况。
1949年10月1日,中国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气象学家竺可桢记下了那天北京的天气,“早晨阴,下午阴”。“午后二点乘车经午门至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天安门前之广场新辟成,可容十七万人,如排得紧可容三十万人。……会场之庄严为余所未曾见。”
下午2时,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会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随后,毛泽东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委员,分别乘车驶向天安门。车队开出中南海东门,缓缓而行,穿进故宫,直接开到天安门城楼下。毛泽东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全体委员,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拾级而上,登上天安门城楼。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广场上30万群众立即沸腾起来,欢呼雀跃,无数面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场景十分壮观。
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会。毛泽东走近麦克风前,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顿时,广场上再次欢声雷动,情绪激昂。
接着,毛泽东按动电钮,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肃立,经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的28年历程。
把五星红旗作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作出的郑重决定。9月25日晚,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座谈会,听取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意见。参加者有: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
毛泽东首先谈了对国旗的意见。他说:“过去,我们脑子老想在国旗上画上中国特点,因此画上一条以代表黄河。其实,许多国家的国旗也不一定有什么该国家的特点。苏联的斧头镰刀也不一定代表苏联特征,哪一国也有同样的斧头镰刀。英美德国旗也没有什么该国特点。”说着,他拿起画有五星红旗的国旗方案,用手指着说:“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毛泽东讲完,与会者鼓掌一致通过。
《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传遍祖国大地,成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首高昂的战歌。在这次座谈会上,马叙伦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成,一部分委员提出需要修改歌词。有的提出,“歌词在过去有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让位给新的歌词”。有的说:“歌曲子是很好,但词中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妥。最好把词修改一下。”周恩来表示,就用原来的歌词,他说:“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最后,毛泽东拍板,与会者一致赞同,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和与会者一起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座谈会在这首激荡人心的歌曲中结束了。
升旗结束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郑重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组成的方队,通过主席台前,威武雄壮地由东而西行进。由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驾驶的14架战斗机、轰炸机和教练机,在天安门广场凌空掠过,格外引人注目。
阅兵式持续近3个小时,结束时天色已晚。这时,长安街上华灯齐放,群众游行开始了。一队队怀着欢欣、激动心情的游行群众拥向主席台,然后分东西两路离开会场。这时,“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扩音器里不断地传出毛泽东洪亮的声音:“同志们万岁!”人民拥戴毛泽东,毛泽东热爱人民,两种真挚的感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
晚上9时25分,游行结束。这一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整整站了6个多小时,他的精神始终十分饱满。回到中南海住地,他对身边卫士说的第一句话是:“胜利来之不易!”这句蕴含深刻内容的话他连续说了两遍。
著名记者徐铸成在日记中记下了那一天的亲历亲闻,当毛泽东大声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时,“全场一片欢腾”,他也禁不住“感极泪下”。他和老朋友郭春涛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了这一盛况。“回忆二十一年前国民党军‘底定’京津,亦在天安门举行庆祝大会,群众不过数千人,政分会主任张继任主席,吴稚晖代表中央致词,忆有‘你不好,打倒你,我来干,不要来而不干’之精语。时春涛为二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代表冯玉祥发言。余当初当新闻记者,亲自参加采访。余提及此旧事,春涛谓亦记忆犹新。问有何感想,春涛沉吟有顷,说:‘如蒋不如此倒行逆施,今日亦当为主角欤?’余则谓历史人物,往往如此:拼命抓权,排除异己,最后两手空空,成为孤家寡人,殆即所谓历史的辩证法欤?”
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各式各样救国救民的探索、试验,包括改良的和革命的,都不成功,都失败了。中国依然没有找到出路。只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革命才取得胜利,人民共和国终于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起来了。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毛泽东也有6位亲人为此献出了生命。胜利确实来之不易!
然而,要巩固和发展这个胜利,更为不易。这一点,毛泽东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来了。他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相关参考
主要内容:《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历时两个半小时,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场面非常壮观,揭示了中华人
核心提示:对北京饭店来说,不仅办“开国第一宴”是头一遭,就是办如此正规的大型中餐宴会也是头一回。开国大典资料图本文摘自:一点资讯,作者:极一万象,原题: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开国第一宴”吃什么?>夜
核心提示:陈知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国大典时,我爸陈赓没能上天安门,那天他正率领大军在广州进军云南的路上。”陈赓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淮黎霞,原题:开国大将粟裕之子粟戎生忆开国大典精
他是开国少将,曾驾战机参加开国大典;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揣着一本《党证》走完长征;他是一个严格的父亲面对家人似乎显得有些「”无情”;他一辈子勤俭节约影响着后人的一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
开国大典
核心提示: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中央五大书记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都参加开国大典。唯独任弼时没有参加。开国大典的新闻道传播中外的时候,作为中共最高层领导人——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政协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
近日,中央档案馆公布开国大典彩色视频,网友纷纷围观点赞。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天安门城楼下,有一群「”知识分子”格外激动,十几天后,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们,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名叫郑士德,那
原标题:开国大典为什么选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但是,地点选在何处?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上要举行阅兵式,所以,在选择地点上,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有阅兵场地。
1:1;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