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王涯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
Posted 宰相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王涯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王涯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
唐元和三年(808年),王涯的外甥皇甫諟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参加制举贤良方正科策试,因“指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得罪了当朝宰相李吉甫。王涯也因“坐不避嫌”,褫夺翰林学土之职,贬出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司马,后迁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五年(810年),王涯奉召回京,历任吏部员外郎、工部侍郎、知制诰等官职,扑再入为翰林学土,受封清源县男。 王涯文思清丽,风格雅正古朴,永贞(唐顺宗年号)、元和年间的诏令,多出自他的手笔。当时,士大夫们结党营私,互相倾轧,而王涯独以“孤进自树立”,深揖唐宪宗信任,“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元和十一年(816年),王涯担任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为讨伐淮西(今河南汝南)藩镇吴元济,执政大臣裴度、李逢吉等为和战问题斗争得非常激烈,在此事关国家安危的重大问题上,身为宰相的王涯竟不发一言,元和十三年(819年)因“循默不称职”罢相。>>唐穆宗、敬宗在位的数年间,王涯在朝任职时间较短,较长时期在剑南东川(治在四川绵阳)和山南西道(治在陕西汉中)任节度使。王涯在东川时,针对吐蕃的严重威胁,曾上疏唐穆宗。建议“实边兵,选良将,明斥堠,广资储”,并特别建议朝廷应采取以回鹘牵制吐蕃的策略。>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王涯奉诏自山南西道调回中央,任太常卿,主持制定了《云韶乐》。次年,王涯升任吏部尚书、检校司空、兼领盐铁转运使,掌握了唐朝的财政大权。自宪宗朝平定淄青10余年来,淄青属州的巨额铜铁税收,一直被观察使霸占。王涯把这笔数额达百万之巨的税利权归唐朝中央,为政府增加了一笔财政收入。>太和七年(833年),唐文宗任命王涯为宰相,进封代国公,食邑二千户。九年(835年)九月,王涯“奏致江淮、岭南茶法,增其税”。这项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遭到人民的反对。同年十一月,“甘露之变”发生,王涯等人仓惶逃出中书,在永昌里茶肆被禁军抓获,腰斩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他的全家遭诛灭,家产被没收,田宅入官,直到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王涯等人才被平反昭雪,追复其爵位 。>藏书故实>雅好典籍、书画。《旧唐书》记载他“前代法书名画,人所保惜者,以厚货致之;不受货者,即以官爵致之”。所以,在家居长安时,以厚资“获书数万卷”,侔于秘府之藏,并且所藏书皆装潢华丽精美。现存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惟一留世墨迹《出师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法作品,就是由他递藏过。藏书画印章有“永存珍秘”等字样。及被诛后,众人得其卷轴,皆取其奁盒、金玉、牙锦,其余弃于道旁,遭践踏者无数。著有文书10卷。相关参考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
崔祐甫早年考中进士,授为寿安县尉。他生性刚直,遇事不肯回头,历任起居舍人、吏部司勋员外郎、御史中丞、永平军行军司马、中书舍人。>交恶常衮>大历十三年(778年),中书侍郎之职出缺。崔祐甫以舍人之职处理
崔湜年轻时便以文辞著称,后考中进士,累迁至左补阙,又参与编撰《三教珠英》,改任殿中侍御史。神龙元年(705年),崔湜改任考功员外郎。当时,桓彦范执掌朝政,害怕武三思向皇帝进谗,便将崔湜派到武三思身边,
咸亨四年(673年),年仅十八岁的郭元振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通泉县(今四川射洪)县尉。在任内,郭元振常做些违法之事,甚至铸造私钱、掠卖人口,百姓对他非常厌恶并深以为苦。至少到长寿二年(693年)为止,郭
韦思谦的祖先自雍州杜陵(今西安杜陵)南迁,客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后又迁徙到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八岁时母亲去世,因孝顺而出名。考中进士后,多次升任后做到了应城令,一年后参加选考。韦思谦在任上,因为
魏知古为人正直,二十岁便考中进士,历任著作郎、凤阁舍人、卫尉少卿,参与编修国史,又兼任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元年(705年),魏知古担任吏部侍郎,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因母丧离职,后被起复为晋州刺史。>疏谏
周道登(公元?-公元1632年),苏州吴江人(今江苏吴江),为宋朝理学的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明末大臣,崇祯朝内阁首辅。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供职。天启元年升至礼部
郑綮,(公元?年至八九九年),字蕴武,郑州荥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及进士第,历监察御史,擢累左司郎中。因窭甚,丐补庐州刺史。黄巢掠淮南,綮移檄请无犯州境,巢笑,为敛兵,州独完。唐僖宗嘉之
王颁字景彦,隋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卒年不详,王僧辩的次子,曾担任隋灭陈之战的先锋,并在胜利后为父报仇。>经历>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祖父王神念,为梁左卫将军,为梁太尉王僧辩次子。王颁从小洒脱
梅文鼎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3月16日,因自幼聪颖,儿时便随父并塾师罗王宾仰观天象,遂能了解运旋大意,9岁熟五经,通史事,有“神童”之誉,14岁入县学,15岁补博士弟子员(中秀才),以后屡应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