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研究 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Posted 历史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研究 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毛泽东思想研究 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自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他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他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他又领导党和人民,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艰辛的探索。他的名字,是永远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完成了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民主和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继续前进,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地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辟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确立和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并提出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总方针;1957年2月,他又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国防等各个方面,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了历史的先河。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探索,也是艰难曲折的探索。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甚至包括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带来了严重损失。但纵观整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毛泽东仍然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的领导下,新中国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初步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在国防尖端技术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具有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勇气和魄力,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力更生所积累起来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所倡导的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对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永远属于人民。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中,表现出了一个人民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他不仅富有革命家的胸襟、政治家的睿智、军事家的谋略、战略家的眼光,而且富有诗人的壮丽情怀。正是这些文兼武备的气质、勇于进取的性格、雄才大略的豪情和审时度势的决策,使得他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都能够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带来光明。对此,江泽民在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对毛泽东同志永远怀着深深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原载《长沙晚报》2003年12月27日,收入本书时做了压缩、修改)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名词·《论持久战》

中国现代史·历史名词·《论持久战》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毛泽东针对国民党内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以及共产党内部分人中存在的轻敌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

毛泽东思想研究 “七大”的胜利召开巩固了全党团结的基础

“七大”的胜利召开巩固了全党团结的基础经过延安整风和通过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极大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增强了党的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做好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

春秋战国 毛泽东论文,商鞅徙木立信论

以前我们就学过立木建信的文言文,商鞅实施的变法已经准备好了,就差百姓的信任,为了树立诚信,商鞅在南门前放了跟木头,让人搬到北门,开始百姓都非常的奇怪都不为所动,于是商鞅加赏金,最终有人大胆的尝试了,商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而且是无人可替代的。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壮大,更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如果不是毛泽东中国仍将难以摆脱被奴役和被剥削的命运。正是由于有了毛泽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毛泽东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科学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阐明了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一切的革命真谛。他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在中国革命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

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

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是全党学习与运用历史知识的典范

毛泽东是全党学习与运用历史知识的典范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提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他说:“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一贯倡导领导干部

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而且是无人可替代的。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壮大,更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如果不是

毛泽东思想研究 少年毛泽东成长的若干特点

少年毛泽东成长的若干特点历史上任何伟人的成长,都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当时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当然与其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性格特征乃至家庭环境等因素,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

毛泽东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当历史的年轮进入1948年的时候,中国革命迎来了“大决战”的年代。随着三大战役决战决胜,“蒋家王朝”迅速土崩瓦解,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不可逆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