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研究 执政兴国的历史开端

Posted 领导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研究 执政兴国的历史开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毛泽东思想研究 执政兴国的历史开端

执政兴国的历史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面临着两个方面考验。一方面,能否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另一方面,能否带领人民群众巩固新政权、建设新政权,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在新的历史考验面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着执政兴国这个时代主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意识到党执政后容易出现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问题。因此,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及时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指出中国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提醒全党要防止“糖衣炮弹”的进攻,认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不久,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他又提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学会我们自己不懂的东西。

这两段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毛泽东执政兴国的思想。即一个方面要保持过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执好政,服好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围绕着这样两个方面的任务,毛泽东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 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

针对革命胜利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开展了整风整党运动,努力使党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这次整风整党运动,与当时的“三反”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惩处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腐败分子。

随后又开展了对高岗、饶漱石的斗争。高饶事件是党执政后出现贪图享受、骄傲自满和争权夺利等的腐败行为的典型表现。通过这场斗争,增强了全党的团结统一。毛泽东在1955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深刻指出:骄傲自满情绪在我们党内确实是存在着的,在有些同志的身上这种情绪还是严重的,不克服这种情绪,就会妨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任务的完成。会议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坚强监督和检查工作。

1957开展的整风运动,也是以反对官僚主义为主要目的。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提醒全党,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后来,他还强调,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打掉官风,破除官气。

可以说,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这些都是我们党的事业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毛泽东探索的重要方面。

二 强调党必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在批判高饶联盟、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教训的同时,还站在适应经济建设新任务需要的高度,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学习、提高领导本领的重大任务。他说: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新时期,适合这种新的情况钻进去,成为内行,这是我们的任务。

到1956年“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力量的思想。他认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他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全党要更加团结,在人民中间更好地起核心的作用。这一思想,突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执政兴国,关键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过去长期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因此,在“八大”上,毛泽东特别向全党提出要善于学习的问题,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必须善于学习。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总结新经验。他认为,我们现在的中央委员会,还是一个政治中央委员会,将来要成为一个科学中央委员会,里面应该有许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毛泽东关于全党都要善于学习的号召,是站在党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为了能够成为执政兴国的坚强领导核心,他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强调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因此,要求所有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委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做到又红又专。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探索历程,可以得出一条主要的经验,就是注意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执政和兴国两项重要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党的领导本领,通过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执政兴国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 努力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要真正做到执政兴国,关键是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56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要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又要求全党要进行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他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正是为了实现第二次结合,毛泽东亲自做调查研究,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样的重要著作,提出了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主导,正确处理农轻重比例关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等这样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对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到了1960年代,毛泽东总结了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从我们全党来说,社会主义建设知识非常不够,应当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

正是在不懈的探索中,我们党逐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终于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正如第二个“历史决议”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原载《瞭望》周刊2009年第26期,收入本书时做了较大修改,重拟了标题)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开端详情

一、中国历史研究是从黄帝时期开始的,是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部落起源地。二、解读:关于黄帝和炎帝部落的起源地,绝大多数古代文献记载黄帝部落起源于陕西渭水流域,黄帝以姬水(位于陕西中部)成。黄帝起源地——姬

唐朝历史 唐太宗执政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面对隋末唐初百废待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复杂的严峻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心存忧患,治不忘乱,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

关于毛泽东概论历史事件汇总

1919年:五四运动,导火索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确立最低纲领和最

毛泽东思想研究 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自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他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

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是全党学习与运用历史知识的典范

毛泽东是全党学习与运用历史知识的典范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提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他说:“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一贯倡导领导干部

毛泽东思想研究 少年毛泽东成长的若干特点

少年毛泽东成长的若干特点历史上任何伟人的成长,都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当时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当然与其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性格特征乃至家庭环境等因素,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历史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陈奇涵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陈奇涵别名:圣涯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省兴国县出生日期:1897年8月24日逝世日期:1981年6月19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云南陆军讲武堂信仰:马列、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主

毛泽东思想研究 延安整风运动和第一个历史决议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延安整风运动和第一个历史决议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中共“六大”到“七大”,中间相隔了整整17年,其时间之长,在我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七大”之所以迟迟未能召开,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主观上来说

历史秘闻 不搞好“贵族阶层” 我们会被革掉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抵御执政风险问题就成为一个直接而现实的问题。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高度重视抵御执政风险问题,阐发了一系列带有规律性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不仅为化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毛泽东思想研究 “七大”的胜利召开巩固了全党团结的基础

“七大”的胜利召开巩固了全党团结的基础经过延安整风和通过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极大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增强了党的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做好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