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平凉劫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Posted 事件

篇首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平凉劫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平凉劫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平凉劫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指唐朝与吐蕃在平凉会盟时,发生的吐蕃武力劫盟事件。

背景:

唐朝,吐蕃强盛起来,屡次与唐朝发生战争,为求和平,781年双方在清水会盟,确定了边界,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藩镇割据时期,诸藩拥兵自保,不听朝廷调动,使吐蕃在军事上占了优势。

783年,唐朝发生了“朱泚之乱”,叛臣朱泚攻占长安,德宗出走奉天。吐蕃权臣尚结赞请求出兵助唐收复长安。德宗派崔汉衡出使吐蕃,“许成功以北庭、伊西(今新疆北部)与之。”784年,唐、蕃联军击破了叛军于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此时吐蕃军因气候炎热,加以疾疫流行,撤兵西去。唐军收复长安。吐蕃军并未参与彻底平定朱泚之乱。唐朝遂以此为借口,不答应给吐蕃以北庭、伊西等地,只许厚给缯帛。尚结赞对唐朝食言毁约深表不满,决计报复,并准备乘机除掉唐朝镇守西北地区的三大将领。

尚结赞认为“唐之名将,李晟与马燧、浑瑊耳,不去三人,必为我忧”,787年5月的平凉劫盟事件,就是尚结赞报复唐朝和企图除掉唐朝三将的具体行动。

过程:

786年9月,吐蕃军队越泾、陇(今陕西省陇县)、邠、宁(今甘肃省宁县)等州,进兵至凤翔。李晟将共击退军,10月,再挫吐蕃军于摧沙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北)。尚结赞既不断遣使向唐求和,又派兵攻取盐(今宁夏盐池县北)、夏(今陕西省横山县西)二州。唐德宗担心将帅生事邀功,力主罢兵而与吐蕃和盟。12月,罢李晟兵权。787年3月,吐蕃又遣使求和,唐将韩游瓌觉察到吐蕃求和的反常:“吐蕃弱则求盟,强则入寇,今深入塞内而求盟,此必诈也”,但是德宗仍然主和,甚至还想联合吐蕃,共击回纥,答应与吐蕃和盟。德宗命崔澣见尚结赞,尚结赞以归还盐、夏二州,表示“诚意”,还提出请唐朝派浑瑊主盟。唐朝答应派浑瑊为会盟使,崔汉衡为副使。会盟地点几经磋商,最后决定在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市)。

事件:

787年5月15日,唐蕃会盟于平凉。尚结赞预先埋伏骑兵于盟坛西部,做好劫盟的准备。浑瑊在出发前,李晟警告他,此次会盟非比寻常,必须严加防备;但是唐德宗却命令浑瑊,不要猜疑对方,要表示会盟的诚意。致使浑瑊首鼠两端,莫衷一是。

会盟开始前,浑瑊等人应尚结赞之请,退去甲胄,入幕更着礼服。此时,吐蕃军伏兵在击鼓的号令下,从四面蜂拥而至,浑瑊觉察后果断从幕后逃出,乘马突围,唐朝会盟官员自崔汉衡以下60余人,皆被扣押,其余随从将士全部被杀。此次劫盟突袭事件,唐军死500余人,被俘1000余人。尚结赞又大掠邻近诸州县,然后退至清水县境内。

影响:

平凉劫盟事件后,唐德宗深悔坚持与吐蕃会盟的失误,为尚结赞求和说项的唐将马燧,也被唐德宗罢免了军权。尚结赞除掉唐朝西北三将的企图终于得逞。然而,此后30余年唐蕃之间未能和盟,直至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双方才再度和盟。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平凉劫盟的崛起

背景唐朝,吐蕃强盛起来,屡次与唐朝发生战争,为求和平,781年双方在清水会盟,确定了边界,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藩镇割据时期,诸藩拥兵自保,不听朝廷调动,使吐蕃在军事上占了优势。783年,唐朝发生了“朱泚

唐朝历史 平凉劫盟事件促使了唐蕃之间关系的转变

平凉劫盟的经过是怎样的平凉劫盟经历了哪些786年9月,吐蕃军队越泾、陇(今陕西省陇县)、邠、宁(今甘肃省宁县)等州,进兵至凤翔。李晟将共击退军,786年10月,再挫吐蕃军于摧沙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

唐朝历史 从平凉劫盟到吐蕃崩盘

唐朝和南昭结盟都要感谢吐蕃大相尚结赞。卑劣无耻尚结赞为他偷袭唐朝代表团付出了代价。而吐蕃必将遭受天谴其实在唐德宗贞元三年左右,那个只会趁火打劫的吐蕃开始由极盛转向衰弱。这也很正常吐蕃太贪了,与唐、大食

唐朝历史 从清水会盟,到平凉劫盟,再到长庆会盟

唐代吐蕃国自西勃兴,与唐王朝对峙,分庭抗礼。时而进犯,时而求婚;时而掠地,时而请和。而唐廷则或征伐防御,亦或绥靖安抚。这种战和交错的局面约略持续了二百余年。其中有一次讲和会盟就是公元783年正月,在清

唐朝历史 平凉劫盟大将马燧与唐朝外交史上的奇耻大辱

唐德宗贞元五年所表彰的凌烟阁功臣中,有一位名叫马燧的大将。此人是唐德宗时期天下三大名将之一。功绩卓著。但是同时也是唐德宗所忌讳猜忌的一个人。他自身的复杂性也超过了其他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事迹。马

历史军事 从清水会盟到平凉劫盟,再到长庆会盟,浅谈安史之乱后唐蕃的“爱恨情仇”

唐代吐蕃国自西勃兴,与唐王朝对峙,分庭抗礼。时而进犯,时而求婚;时而掠地,时而请和。而唐廷则或征伐防御,亦或绥靖安抚。这种战和交错的局面约略持续了二百余年。其中有一次讲和会盟就是公元783年正月,在清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的历史影响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真宗本来御驾亲征的意图也就此作罢。但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让他下了决心,亲临战阵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币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

唐朝历史 渭水之盟 唐朝代价 唐太宗李世民渭水之盟的传奇故事

唐太宗渭水之盟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的贞观之治成为后世多少皇帝借鉴的典范。但众所周知的是他皇位的得来并不是名正言顺而是杀了身为太子的哥哥之后,逼着他的父皇传位于他的。也正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引

金匮之盟简介,金匮之盟的影响

  金匮之盟,俗作金柜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的生母)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命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弟赵光义。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宋

唐朝历史 渭水之盟的赔偿 渭水之盟受到的评价到底为什么那么高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的贞观之治成为后世多少皇帝借鉴的典范。但众所周知的是他皇位的得来并不是名正言顺而是杀了身为太子的哥哥之后,逼着他的父皇传位于他的。也正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引起了外族突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