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从平凉劫盟到吐蕃崩盘
Posted 僧侣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从平凉劫盟到吐蕃崩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从平凉劫盟到吐蕃崩盘
唐朝和南昭结盟都要感谢吐蕃大相尚结赞。卑劣无耻尚结赞为他偷袭唐朝代表团付出了代价。而吐蕃必将遭受天谴
其实在唐德宗贞元三年左右,那个只会趁火打劫的吐蕃开始由极盛转向衰弱。这也很正常吐蕃太贪了,与唐、大食、回鹘为敌,也就使战争负担远远超过实有的力量,崩盘是迟早的。吐蕃民众困于兵役,又遭灾荒,所谓“差征无时,凶荒累年”,实在是吐蕃的致命伤。有道是吐蕃狗吞东西吞多了消化不良还是要吐了。而统治阶级根本不留意这个危机,却一心只想着争夺权利,变乱接连发生。南诏王在给唐朝名将韦臯信里所说:“天祸蕃廷,降衅萧墙,太子兄弟流窜,近臣横污,皆尚结赞阴计以行屠害,平日功臣,无一二在。”到了贞元十二年,弃松德赞赞普死,吐蕃内乱开始表面化,正式进入衰亡时期。
唐宪宗元和年间,弃猎松赞死,子弃足德赞赞普继位。此时,吐蕃内部已经趋于分裂,国力削弱。
弃足德赞(热巴巾)赞普长期患病,钵阐布代替赞普执政,造成僧侣擅权,僧侣成为封建主的一派,钵阐布就是这一派的首领。其他贵族自然不肯交出手中的权力,以灭佛为名同僧侣争夺政权。他们诬陷钵阐布与王后通奸,将钵阐布杀死,灭佛大臣还缢杀弃足德赞赞普,立弃足德赞的弟弟达磨为赞普。达磨信钵教,反佛教,结果在唐武宗会昌年间被僧人射杀。信不信佛都要被杀,这就是当时吐蕃赞普的悲惨命运。
达磨赞普没有子嗣,王后綝氏立内侄乞离朋为赞普。大相结都那反对立异姓子,被王后一党杀死。另有一派大臣则拥立赞普支属俄松为赞普。吐蕃分裂了。
两个赞普争位,实际是大贵族争夺政权,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举兵击渭州(甘肃平凉市),大相尚思罗战败,西奔松州。论恐热追击至松州,杀尚思罗,自称大相。后出兵20万攻打鄯州(青海乐都县)节度使尚婢婢。两军混战,互有胜败。唐宣宗大中三年,尚婢婢大败,引残众到甘州西游牧。河陇民众乘吐蕃统治崩溃,举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宁夏固原县北)等七关归唐。离战争中心稍远的地方,吐蕃治下的唐人起义就更早些。公元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沙州(甘肃敦煌)张议潮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吐蕃守将逃走。张议潮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甘肃酒泉)、兰(甘肃兰州)、鄯、河(甘肃临夏县)、岷(甘肃岷县)、廊(青海化隆县西)十州。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张议潮让哥哥张议谭带着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归唐,唐宣宗在沙州设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公元857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吐蕃将领尚延心带着河湟二州投降唐朝,河湟一带再次为唐所有。
相关参考
唐代吐蕃国自西勃兴,与唐王朝对峙,分庭抗礼。时而进犯,时而求婚;时而掠地,时而请和。而唐廷则或征伐防御,亦或绥靖安抚。这种战和交错的局面约略持续了二百余年。其中有一次讲和会盟就是公元783年正月,在清
背景唐朝,吐蕃强盛起来,屡次与唐朝发生战争,为求和平,781年双方在清水会盟,确定了边界,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藩镇割据时期,诸藩拥兵自保,不听朝廷调动,使吐蕃在军事上占了优势。783年,唐朝发生了“朱泚
平凉劫盟的经过是怎样的平凉劫盟经历了哪些786年9月,吐蕃军队越泾、陇(今陕西省陇县)、邠、宁(今甘肃省宁县)等州,进兵至凤翔。李晟将共击退军,786年10月,再挫吐蕃军于摧沙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
历史军事 从清水会盟到平凉劫盟,再到长庆会盟,浅谈安史之乱后唐蕃的“爱恨情仇”
唐代吐蕃国自西勃兴,与唐王朝对峙,分庭抗礼。时而进犯,时而求婚;时而掠地,时而请和。而唐廷则或征伐防御,亦或绥靖安抚。这种战和交错的局面约略持续了二百余年。其中有一次讲和会盟就是公元783年正月,在清
平凉劫盟是什么历史上如何评价平凉劫盟平凉劫盟是唐蕃关系史上一次特殊的事件,促使了唐蕃之间关系的转变,导致了唐蕃之间早已形成的会盟关系中断近四十年,使唐蕃自706年神龙盟誓以来所保持的盟誓关系发生重大挫
唐德宗贞元五年所表彰的凌烟阁功臣中,有一位名叫马燧的大将。此人是唐德宗时期天下三大名将之一。功绩卓著。但是同时也是唐德宗所忌讳猜忌的一个人。他自身的复杂性也超过了其他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事迹。马
兴元元年(784年),李泌第四次奉诏回朝担任宰相。面对唐朝连遭「”泾原兵变”、「”平凉劫盟”打击的窘境。李泌开始力主构建「”西联大食、北和回纥、南盟南诏”的反吐蕃大联盟(贞元之盟)。但唐德宗李适对贞元
公元842年,辉煌豪劲了二百年的吐蕃王朝猝然崩盘。之后,西藏地区再也没有建立起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政权。关于吐蕃王朝崩溃的原因,长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著作中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那究竟吐蕃王朝
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今藏族的前身),于公元6、7世纪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吐蕃与唐时战时和,几乎与二者存亡相始终。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