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百科 声纳自导鱼雷的特点和优势
Posted 鱼雷
篇首语:成功无须解释,失败却有许多托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器百科 声纳自导鱼雷的特点和优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器百科 声纳自导鱼雷的特点和优势
声纳自导鱼雷
声纳自导鱼雷是利用水声自动寻找的鱼雷。它和发(投)射装置、射击指挥系统、探测设备等构成自导鱼雷武器控制系统。有被动声自导鱼雷和主动声自导鱼雷。被动声自导鱼雷是接收目标的噪声导向。主动声自导鱼雷是接收自己发出并被目标反射回来的脉冲声制导。主、被声自导鱼雷,是两种制导方式交替使用。被动声自导鱼雷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人们发现,海水的密度高达空气密度的800倍。它能大量吸收电磁波和光源,所以无线电及光电不能用来制导鱼雷。然而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却达1450米/秒,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4倍多,所以利用水声特性制导鱼雷是一条重要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鱼雷都是蒸汽瓦斯鱼雷和电动鱼雷,都是直航鱼雷。只能沿着预设的方向前行。所以只有占领有利阵位和攻击舷角发射鱼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声自导开始投入使用。这种鱼雷发射以后发动机启动,进入预先设定的水深,然后进入搜索阶段,自导装置和非触发引信开始工作。搜索方式有三种:像直航鱼雷那样沿发射方向向前搜索航行、环形转圈搜索和蛇形搜索。如经过一段时间未曾发现目标,则再由计算机发出指令改变波束宽度、工作频率、自导方式和环形搜索直径,重行搜索。自导装置发现并捕捉目标后便转入追踪阶段,追踪也有三种方式:咬尾跟踪追击,固定提前角拦截和自动调整提前角截击。如跟踪过程中由于规避或施放诱饵等失去目标,自导装置重新启动,进入初始搜索阶段。如往复几次仍发现不了目标,鱼雷待燃料或电能耗尽之后沉于海底或自毁。和声自导相似的还有一种制导方式——尾流自导,它也是利用水声传播原理,沿目标舰艇航行时所发出的辅射噪音和尾流咬尾追击。它实际上也属于声自导鱼雷。
相关参考
航空声纳航空声纳是装备在海军反潜直升机和反潜巡逻机上的主要探测设备。又称机载声纳。按使用方式,分为吊放式声纳、拖曳式声纳和声纳浮标系统。吊放式声纳装备在反潜直升机上,它对潜艇的搜索通常采取跳跃式的逐点
声纳声纳是利用水声传播原理对水中目标进行传感探测的技术设备。其工作原理同雷达一样,用于对水中目标的搜索、测定、识别和跟踪,进行水声对抗、水下技术通信、导航和武器制导,保障舰艇、反潜飞机的战术机动和水中
远程拖曳式列阵声纳远程拖曳式列阵声纳通常有两种形式,即水听器沿拖缆排列的拖曳式线列阵声纳,以及把类似于舰壳声基阵安装在导流罩内由舰艇拖曳的拖体阵声纳。远程拖曳式线列阵声纳通常分为两大类:远程警戒型和战
海岸固定式声纳海岸固定式声纳是设置在近岸固定式声纳,是海岸防潜警戒系统的主要水中探测设备。它由水听器基阵、海底电缆或光缆、海底电子放大器和电子设备等组成。用于海峡、基地、港口、航道和近海水域对潜警戒,
鱼雷鱼雷是一个形似雪茄、装有战斗部、能自行推进和控制的水中兵器。一般由潜艇、舰艇、飞机、直升飞机发射,主要攻击目标是潜艇和水面舰船。世界上第一枚鱼雷是19世纪60年代制成的。当时奥地利海军上校勒皮乌斯
线导鱼雷线导鱼雷是由发射舰艇用导线传输指令制导的鱼雷。线导鱼雷弹道一般分为5个阶段:(1)发射入水进行寻深;(2)到达预定深度后母舰开始线导。母舰不断通过导线给鱼雷下达航向、深度和速度的指令,对鱼雷弹
火箭助飞鱼雷火箭助飞鱼雷亦称反潜导弹。舰艇在水中发射,由火箭运载飞行至预定点入水,自动搜索、跟踪并攻击潜艇的鱼雷。火箭助飞鱼雷和火箭发射装置、射击指挥控制系统、探测设备等构成火箭助飞鱼雷的武器系统。目
鱼雷艇鱼雷艇是以鱼雷为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近岸海区与其它兵力协同作战,以编队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船实施鱼雷攻击,也可用于反潜和布雷等。鱼雷艇的历史已有120多年。1877年英国最先研制成
攻击潜艇攻击潜艇是指用于攻击水面舰船和潜艇的潜艇。最初的攻击潜艇指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基本艇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潜艇装备的武器已有根本变化,主要武器是鱼雷、水雷和反舰
战略导弹潜艇战略导弹潜艇主要用于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略核袭击。多为核动力,也有常规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地导弹,并装备有鱼雷。核动力导弹潜艇水下排水量一般在5000~30000吨之间,水下航速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