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百科 攻击潜艇的特点和优势
Posted 潜艇
篇首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器百科 攻击潜艇的特点和优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器百科 攻击潜艇的特点和优势
攻击潜艇
攻击潜艇是指用于攻击水面舰船和潜艇的潜艇。最初的攻击潜艇指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基本艇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潜艇装备的武器已有根本变化,主要武器是鱼雷、水雷和反舰、反潜导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核动力攻击潜艇,一种是常规动力攻击潜艇。核动力攻击潜艇水下排水量3009~7000吨,水下航速30~42节,下潜深度300~500米,自给力60~90昼夜。常规动力攻击潜艇水下排水量600~3000吨,水下航速15~20节,下潜深度200~400米,自给力30~60昼夜。
核攻击潜艇由于排水量大,航速高,自给力强,备受各国海军青睐,竞相发展。美国和前苏联是发展核攻击潜艇的急先锋。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发展了6代、13级共100余艘。第一代为“鹦鹉螺”级,1954年服役;第二代为“鳐鱼”级,1958年服役;第三代为“铿鱼”级,1961年服役;第四代为“长尾鲨”和“鲟鱼”级,1968年服役;第五代为“洛杉矶”级,1976年服役;第六代为“海狼”级,1980年服役。前苏联发展了4代。第一代为N级,1958年服役;第二代为V级,分Ⅰ、Ⅱ、Ⅲ个型号,分别于1966年和1980年服役;第三代为A级,1983年服役;第四代为“塞拉”、“麦克”和“阿库拉”级,1985年开始服役。在攻击潜艇竞争中,数量上美国屈居第二,前苏联独占鳌头。前苏联拥有127艘,美国拥有90艘核动力攻击潜艇,美、苏两家在数量、武器、技术装备上各有所长,难分高低。英、法等国尽管实力不如美、苏,但也不甘落伍,奋起直追。各国为了超越对方,占领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在重点发展导弹和鱼雷武器的同时,还在降低噪声和深潜方面大作文章。
核动力潜艇的噪声主要是由核反应堆的回路主循环泵和汽轮机减速齿轮箱造成。噪声极大,远远超过常规动力潜艇,往往在很远的距离就已被对方探测得一清二楚。潜艇下潜深度是由壳体的耐压程度决定的,以前用合金钢制成的壳体,下潜深度在300~500米间。为降低噪声和加大下潜深度,各国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有的国家致力于提高核潜艇反应堆的自然循环能力,使得在中、低工作状况下可不用主循环泵,这样不但提高了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而且降低了主循环泵这一噪声源。有的国家改进推进方式。采用泵喷射推进器,利用高压泵喷射的高速水流推动潜艇前进,代替螺旋桨推进器。如美国的“三叉戟”级和法国的“红宝石”级潜艇,就是采用了降低主循环泵噪声的技术。英国的“特拉法尔加”级和法国的“红宝石”级潜艇,采用了泵喷射推进器技术,推进效率大为提高,噪声明显降低。为了增大下潜深度,许多国家研制新型合金钢。前苏联在这方面走在了美国的前边,在70年代,前苏联首先将钛合金应用于潜艇上,用钛合金制做潜艇的艇壳,使耐压能力明显增强,下潜深度远远超过钢壳潜水艇。从而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钛合金是一种极好的结构材料,在相同结构重量下,钛壳潜艇的潜深是钢壳潜艇的2~3倍,而且无磁性,使潜艇能更好地躲过敌方的搜索。前苏联已先后在“A”级和“M”级上采用了这种材料。美国在壳体方面落后于苏联,但也在研制新型高强度钢,如HY—100,性能虽然比不上钛合钢,但也强于普通的合金钢,应用于潜艇,可使潜艇下潜深度达到600米以下。美、苏两国为争夺下一个世纪潜艇的优势,拚命发展核动力攻击潜艇。美国不久前推出了“海狼”级潜艇,作为保持下一世纪优势的主要武器。“海狼”级潜艇。排水量为9150吨,全长仅99.4米,是美国性能最先进、耗资最大、吨位最大的一级艇。其主要特点是安静性较好、高速、深潜、装备强和可以在冰下作战等特长。该艇推进系统采用了泵喷射推进器,体外首次涂敷消声层。该艇的动力装置经过改进,功率更大,水下航速可达35节。“海狼”艇首部装有8具610毫米和760毫米鱼雷发射管,载弹量明显高于旧式潜艇。主要携载“战斧”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和高性能鱼雷,总量可载50枚。苏联在发展核潜艇上也不遗余力,自80年代以来,研制开发了多种型号的潜水艇,设计精良,技术性能先进,可称得上独具特色。如“水潜滴”型的5级潜艇,水下排水量7550吨,全长110米,水下航速35节;结构为双壳体,外部壳体采用了钛合金,下潜深度550米,装备有6具533毫米和650毫米鱼雷发射管。不但可发射重型鱼雷、巡航导弹、反潜导弹和核装药深弹,而且具有远距离对岸、对海和对水下目标的攻击能力。D级潜艇,排水量达1.4万吨,装有24具垂直导弹发射管,同时还有6具533毫米和650毫米鱼雷发射管。但是,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是A级艇。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火力,而且还具有深潜极限900米的下潜深度,破坏深度1350米,水下航速达到42节,是跑得最快的潜艇。
核攻击潜艇应用于实战,并首开战例的是英、阿马岛之战,英军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击沉了阿根廷军队在马岛水域的一艘导弹巡洋舰。英军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征服者”号排水量为4500吨,可以在水下连续航行3个月,速度为30节,比阿根廷的导弹巡洋舰“贝尔格兰多将军”号的速度快一倍。其声纳可搜索到64公里以外的目标,而“贝尔格兰多将军”号上的声纳陈旧,发射距离很短。在“征服者”号进行跟踪时,阿巡洋舰竟毫无察觉,英“征服者”号从容地发射两枚有线导引鱼雷,将阿根廷导弹巡洋舰送入海底。
相关参考
猎潜艇猎潜艇是以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小型水面战斗舰艇。用于搜索和攻击敌潜艇,以及巡逻、警戒和布雷等。满载排水量通常不超过500吨,航速在24~38节之间,水翼猎潜艇可达50节以上。续航力在1000~3
猎潜机猎潜机是用于搜索和攻击潜艇的海军飞机。主要用于对潜警戒,协同其他兵力构成反潜警戒线;在己方舰船航行的海区遂行反潜巡逻任务;引导其它反潜兵力或自行对敌方潜艇实施攻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在大
潜地导弹潜地导弹是由潜艇在水下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导弹。用潜艇发射导弹,其机动性大,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便于实施核突击,是战略核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核潜艇一旦下潜,可连续在水下活动3个月不上浮
鱼雷鱼雷是一个形似雪茄、装有战斗部、能自行推进和控制的水中兵器。一般由潜艇、舰艇、飞机、直升飞机发射,主要攻击目标是潜艇和水面舰船。世界上第一枚鱼雷是19世纪60年代制成的。当时奥地利海军上校勒皮乌斯
水雷水雷是海军武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布设在水中用来炸毁敌潜艇和水面舰艇、或用来阻止其航行的一种水中武器。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隐蔽性好、攻击突然、易布难扫、破坏力大,可对敌形成长期威胁,素有“水下伏
火箭助飞鱼雷火箭助飞鱼雷亦称反潜导弹。舰艇在水中发射,由火箭运载飞行至预定点入水,自动搜索、跟踪并攻击潜艇的鱼雷。火箭助飞鱼雷和火箭发射装置、射击指挥控制系统、探测设备等构成火箭助飞鱼雷的武器系统。目
运输潜艇运输潜艇是指用于输送兵员和物资的潜艇。潜艇不只用于作战、侦察,它在水下运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水下运输潜艇活动隐蔽,能够达到战斗的突然性,有出奇制胜的功效,且水下运输不受气象和水文等条件的影
战略导弹潜艇战略导弹潜艇主要用于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略核袭击。多为核动力,也有常规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地导弹,并装备有鱼雷。核动力导弹潜艇水下排水量一般在5000~30000吨之间,水下航速20~30
护卫舰护卫舰是以水中武器、舰炮、导弹为主要武器的轻型军舰。主要用于反潜护航,也用于侦察、警戒、支援登陆和保障陆军濒海翼侧的轻型军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以潜艇破坏海上交通线和封
强击机强击机也叫攻击机或近距支援攻击机。主要任务是:(1)作低空或超低空飞行,突破敌方的防线,攻击敌战术或潜近战役纵深内的小型目标,如对兵站、军事据点、指挥机构、交通枢纽、仓库等目标实施轰炸和扫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