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忍辱负重促孙刘团结 文人笔下平庸属歪曲
Posted 鲁肃
篇首语: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鲁肃忍辱负重促孙刘团结 文人笔下平庸属歪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鲁肃忍辱负重促孙刘团结 文人笔下平庸属歪曲
将帅的才能,并不只限于排兵布阵,纵横沙场。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却有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无论在小说或在影视、戏剧中总是被人忽视,乃至遭到贬损,这便是东吴大将鲁肃。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鲁肃不过是一个忠厚而又平庸的好人,好到有几分颟顸,平庸到成为诸葛亮神机妙算和关羽忠勇过人的反衬。
比如写诸葛亮“草船借箭”一节,诸葛亮偕鲁肃同往,一个成竹在胸,一个被蒙在鼓里;一个谈笑自若,一个惊慌失色。最后是孔明借箭成功,志得意满,而鲁肃钦敬拜服。
再如关云长“单刀赴会”一节,鲁肃在被孙权多番埋怨的情况下,为讨回荆州,设下刀斧手,请关羽赴宴。结果不仅未达到目的,反被关羽识破计谋,佯醉退席。小说这样写道:关羽强拉着鲁肃的手直到船边,鲁肃吓得“魂不附体”,“如痴似呆”,眼睁睁“看着关公的船乘风而去”。在各种影视戏剧中,这样的场面被更加夸张地加以渲染,鲁肃似乎愚蠢到几近无能了。
然而,事实上,鲁肃却是这样一位非凡的人物,没有他,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三国局面的形成,取决于孙权和刘备联手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而在这场大战前后,积极穿梭于孙、刘之间,分析形势,指陈利弊,同时有效协调两家关系,最后导致战争胜利的就是这位鲁肃。
鲁肃和周瑜是至交,正是周瑜慧眼向孙权推荐了鲁肃。他说:“鲁肃有辅佐帝王的大才。”孙权立即召见鲁肃,对他说:“我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勋,应该怎样办呢?”鲁肃为他分析说:“现在曹操的势力很大,将军怎能建立齐桓、晋文那样的霸业呢?当今之计,只有保守江东,坐观形势变化。如果北方有事,则乘机灭掉黄祖,然后沿长江西上,据有荆州、益州。”孙权深以为然。鲁肃这一席话,实际上奠定了孙吴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
当时,曹操大败刘备,并乘胜东下。东吴朝野震惊。在孙权召开的朝会上,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占了上风。还是鲁肃力挽狂澜,他先以利害得失打动孙权,而后又奔赴夏口,说服刚刚打了败仗惊魂未定的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当时刘表刚刚亡故,荆州一片混乱,两个儿子不和,军队分崩离析。如何吸纳荆州的军事力量投入抗曹,关键在寄寓荆州的刘备。刘备有相当的人脉,但遭受新败后对战事已全无信心,想到广西投靠苍梧太守吴巨。鲁肃劝他说:吴巨是平庸之辈,所据有的苍梧郡又十分偏远,不久一定会被人吞并掉。而孙权聪明过人,又礼贤儒士,江东英雄豪杰都归附于他。现在替你着想,不如和江东结好,共同干一番事业。正是鲁肃向他分析形势,表明孙刘联手抗曹的可能,才有了改变整个局势的赤壁会战,从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保全、巩固了孙吴政权。
刘备按照鲁肃的安排,率领本部和部分荆州军队进驻樊口,加入抗曹作战序列,而后又派遣诸葛亮作为军事代表赴孙军大营。鲁肃的个人诚信成为两家合作的基石。
尤为重要的是,鲁肃作为抗曹联军总司令周瑜的副手,处处从大局出发,以高超的外交手腕,成功地协调了孙、刘两家以及周瑜、诸葛亮个人间的微妙关系,维护了团结,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没有鲁肃的穿梭外交,没有鲁肃的深明大义,没有鲁肃的大智若愚,特别是没有鲁肃的高瞻远瞩,便不可能有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把鲁肃说成是这场战争的总导演其实并不过分。
这一点,东吴国君孙权看得很清楚。战争刚刚结束,孙权得知鲁肃回来,亲自出城迎接,一见鲁肃,便下马施礼,对他十分恭敬。
这一点,东吴统帅周瑜看得也很清楚。因此,周瑜临终前极力向孙权推荐鲁肃顶替他的统帅职务。他这样说:“鲁肃为人有忠臣烈士的气概,处事认真负责,从不苟且,可以代替我的职务。”须知当时功勋卓著的老将程普、黄盖等俱在,而鲁肃不过是一介书生罢了。
这一点,诸葛亮看得更清楚。鲁肃病逝,诸葛亮为之发哀。他明白,孙、刘联盟自此宣告解体。果然,不久便有吕蒙白衣渡江袭荆州之举,导致关羽战败走麦城;更导致刘备兴兵伐吴,最后兵败彝陵。
当然,孙吴朝堂对鲁肃极力将荆州借给刘备一事颇有微词。赤壁之战后,刘备亲自到京口见孙权,以兵多地少为由要求都督荆州。周瑜不仅上疏反对,还提出应当设法把刘备留在吴郡。只是鲁肃对孙权说,曹操虽败,但还是北方强敌,应当团结刘备。周瑜死后,他更是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同抵御曹操。
正如鲁肃所设计的那样,由刘备控制的荆州牵制了由曹仁统领的曹操主力部队,使得曹操南下的企图一再受挫。因此鲁肃生前始终为维持孙刘的团结而忍辱负重。
而正是在荆州主将关羽全力对付曹军,致使后方空虚之际,吕蒙指挥的孙吴部队才得以大举渡江,收复荆州。荆州在完成了如此深重的历史使命之后正式划入孙吴的版图,倘没有鲁肃超凡的战略远见能实现吗?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将帅,在文艺作品中本应该光辉四射。然而,有意思的是,鲁肃不曾被时势埋没,不曾被当时的政治家们埋没,却被千百年后的文人们埋没了。
相关参考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市抗击曹操的一场重要战役,最终曹操大败。很多人都认为,这场战役最大的收益者是诸葛亮,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从史料上看,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鲁肃,鲁子敬。当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市抗击曹操的一场重要战役,最终曹操大败。很多人都认为,这场战役最大的收益者是诸葛亮,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从史料上看,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鲁肃,鲁子敬。当
新三国鲁肃鲁肃的形象在许多文艺作品中都有呈现,因为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或者说是其看穿了三国鼎立的必然,并且积极的将其实践,所以鲁肃是具有非凡的战略眼光的人。鲁肃早年资助周瑜是看出了周瑜的不可限量,
鲁肃是三国时期战略家,与周瑜是好友,赤壁大战时期两人坚持主战,最终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格局。本文带来三国第一战略家鲁肃简介。鲁肃简介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
周瑜病故之后,孔明前往柴桑吊丧。众位将领都说,人人都说什么周瑜大都督和诸葛亮关系很差,可是,诸葛亮却亲自前来吊丧,而且哭得那么伤心,看来,人们说的都错啦。而东吴新任都督鲁肃,和孔明关系一向和善,看到孔
鲁肃简介鲁肃,字子敬,生于公元172年,卒于公元217年,今天安徽定远人,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说是鲁肃提出并且积极的实践了东汉末年的孙刘联盟,是在鲁肃的有生之年,一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那严峻何人,
很清楚,在孙刘联盟谈判之前诸葛亮早就知道为孙权所信任的鲁肃主张孙、刘结盟。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有兄弟诸葛瑾在江东,吴蜀联盟是诸葛亮根据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三国周瑜鲁肃是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苏轼的辞赋中,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气周公瑾”等故事为大家描述了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形象。>>《三国演义》将孙刘联盟的促成全都归功于诸葛亮的舌战群儒
宋人江休复在其笔记《醴泉笔录》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唐末昭宗李晔在位时,眼见藩镇势力逐步壮大,唐帝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作为傀儡皇帝,昭宗一言一行都得看大军阀、混世魔王朱温的眼色行事,于是昭宗在寂寞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