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民国四月风暴的发展过程 华北学联各大学罢课向北平行辕请愿抗议
Posted 行辕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民国四月风暴的发展过程 华北学联各大学罢课向北平行辕请愿抗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民国四月风暴的发展过程 华北学联各大学罢课向北平行辕请愿抗议
北大组成“争取公费联合会”,为争取全面公费而斗争,但国民党政府北平行辕以反动命令查禁华北学联,未果,接着制造四九血案,未果,再制造四·一一暴行,而华北学联各大学罢课向北平行辕请愿抗议并以“保卫学联、保卫自己”,“反迫害、反饥饿”的口号下掀起而震动全国。受影响作用下,北平警备部致函师院对非法逮捕学生一事表示道歉,并答应赔偿损失。 四月风暴的发展过程当局查禁华北学联 1948年3月29日,国民党政府北平行辕宣布华北学联为“伪组织”,并加以查禁。3月30日,华北学联根据北平党组织的指示,在北大开会,以对付国民党当局查禁华北学联的反动命令。会议决定发动各校罢课进行抗议,组织同学奋起自卫。北平学生在“保卫学联、保卫自己”,“反迫害、反饥饿”的口号下,掀起了震动全国的“四月风暴”。 保卫华北学联 同年4月1日,清华先修班学生为保卫华北学联,罢课五天,清华系科代表130余人决议与华北学联各单位一致行动。4月3日,北大、清华、师院、中法、燕京、北洋、南开等7所高等院校的学生反对解散华北学联及逮捕学生,推出代表向北平行辕请愿,要求收回查禁华北学联的命令。请愿没有结果,各大学决议自即日起实行总罢课3天。北大、清华两校教授和校工罢教、罢工,支持学生。下午,北大民主广场召开反迫害、保卫学联大会,誓作华北学联的后盾。4月4日,清华、燕京两校学生联合举行“团结抗议示威营火大会”,会上教联会、职员工会、工警联合会等宣布6日起总罢三天。北大学生在民主广场举行控诉大会。4月5日,各校教职工联合发表“反饥饿、反迫害罢工宣誓”,并宣布从6日起罢课、罢工三天。清华系科代表大会决议响应教职工行动,罢课三天,同时成立“反饥饿、反迫害行动委员会”。4月6日,北平各大学校教职工及医院医务人员宣布罢教、罢职、罢工、罢研、罢诊,同时,北大、清华等五校决定延长罢课,在北平实现了“六罢”。国民党警备司令部非法传讯北大学生自治会12名理事,同学们拒绝出庭,并表示“一人被捕,全体坐牢”。各校同学及校工校警都一致声援,12位理事终未出庭。4月7日,北大学生在民主广场开会决议:与学生自治会12位理事永远在一起,北大教授也表示师生一起去坐牢。中法、清华、燕京、铁院、朝阳等校学生罢课支援北大。相关参考
1968年5月五月风暴法国群众运动风暴。1968年5月初,为抗议大学当局开除学生运动领导人,巴黎大学学生群起罢课,并迅速波及全国各地。一些学生占据校舍,构筑街垒,同政府派去的警察发生冲突。5月12日,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的芦沟桥发动进攻,8月13日又在上海发起进
梅思平(1896—1946),浙江永嘉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国民党中央法制专门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低调俱乐部”的主要成员之一。曾代表汪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的重大决策。其核心是同国民党争夺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发达,资源丰富、粮食充足,中共建立东北根据地,就可背靠苏联、朝鲜、蒙古,将根据地联成一片。一
八、当代汉族的形成过程(11).金元清的汉化金建国初期女真族有60万人口,后来入主中原的女真人有40万人,而1207-1223年全国人口1.254亿,其中金国治下的汉族人口有4200万,金国治下的华北
概述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
1922.2.4华盛顿中国、日本彼此极愿以友谊、按着共同利益,解决关于山东各悬案,因决定订立一解决各该问题之条约。为此简派全权:大中华民国大总统特派全权公使施肇基①、全权公使顾维钧,前司法总长王宠惠;
1915.6.7恰克图大中华民国大总统,大俄罗斯帝国大皇帝,外蒙古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诚愿将外蒙古因现势发生之各问题公同协商解决,各派全权专使如左:大中华民国大总统特派都统衔毕桂芳、少卿衔上大
一九三八年四月,华北日军为摧毁我刚刚建立起来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调集三万多兵力,以分进合击的战术,分九路对晋东南地区进行“围剿”。我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一一五师三三四旅、决死一、三纵队和各基干支队、地方
1913.4.26北京此合同于西历一千九百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北京订立。其订立者:一为中华民国政府(此下简称日中国政府),由国务总理、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表;②一为汇丰银行、德华银行、东方汇理银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