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向北发展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向北发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向北发展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的战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的重大决策。其核心是同国民党争夺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发达,资源丰富、粮食充足,中共建立东北根据地,就可背靠苏联、朝鲜、蒙古,将根据地联成一片。一旦国民党控制东北,解放区将被包围或遭受南北夹击。为此,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 《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 的指示,明确提出 “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就是 “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向南防御就是将分散在江南八个地区的人民解放军,收缩到江苏、山东,加强苏、鲁防区,保障东北和华北。为执行“向北发展” 的战略方针,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由彭真任书记,各解放区调集11万军队和2万干部进入东北,加强解放区的防卫力量和地方党政建设。还建立了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为第二政委。正当中共经营东北之时,11月初,国民党首先令杜聿明率两个军从秦皇岛登陆,向东北发展,16日占领山海关。中共中央鉴于东北的复杂形势,决定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即把东北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让出来,占领中小城市、次要交通线和乡村。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的指示,具体提出在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东满、北满、西满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东北解放区军民坚决执行上述指示,发动群众,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分配土地、建立民主政权,发展人民武装,发展生产。到1946年初,人民军队发展到30万,解放区面积增加1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东北根据地的基本巩固,为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打下了基础。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民国四月风暴的发展过程 华北学联各大学罢课向北平行辕请愿抗议
北大组成“争取公费联合会”,为争取全面公费而斗争,但国民党政府北平行辕以反动命令查禁华北学联,未果,接着制造四九血案,未果,再制造四·一一暴行,而华北学联各大学罢课向北平行辕请愿抗议并以“保卫学联、保
蜀汉在实现三分天下以后,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征伐曹魏,向北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有人不免突发奇想:蜀汉为什么只是一味地向北发展,为什么不向其它方向发展呢?向其它方向发展,把国土面积变大了,以此为基础,再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扈伦)、东海(野人)女真三部。建州女真大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集结到以斡木河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经常袭掠朝鲜境内。明成祖即位后为了扼制其向北发展,骚掠朝鲜于永乐元年十
郑众是东汉时期的官员,曾经受命出使北匈奴,且拒绝向北匈奴单于下拜,保全了气节,后又促成度辽将军的设置以防南北匈奴勾结。北匈奴使者也因此称赞郑众“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郑众的故事守正不屈>汉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地球知识局——越南扩张史NO.1073-越南扩张史作者:Andy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棉花古代王朝时期的越南,一直推行内帝外臣的基本国策,表面对北方的中原王朝
松江布,中国历史上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松江府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在今上海市境内。宋元之际,棉种自广东、福建向北传播,松江及其邻近地区得风气之先,棉花种植发展很快。元代元贞年间,松江乌泥泾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柴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周世宗柴荣39岁英年早逝,赵匡胤才有机会发动陈桥兵变篡位。至于赵匡胤的所谓统一,那都是建立在柴荣打下的基础之上的。>柴荣志在统一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大刀阔斧的改革家,宋仁宗时的“庆历新政”就是他首倡的,不仅如此,老范在戍边过程中,军事上也多有建树,最终使雄心勃勃的西夏人在边境上终无所作为,使宋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大刀阔斧的改革家,宋仁宗时的“庆历新政”就是他首倡的,不仅如此,老范在戍边过程中,军事上也多有建树,最终使雄心勃勃的西夏人在边境上终无所作为,使宋
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以及在重庆谈判中向国民党作出的让步,新四军在浙东、浙西、苏南、皖南的部队先后北撤到长江以北地区。与此同时,新四军军部和3支部队北上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