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为何不向西向南打,占有更多土地,再和曹魏叫板不更好吗

Posted 理由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蜀汉为何不向西向南打,占有更多土地,再和曹魏叫板不更好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蜀汉为何不向西向南打,占有更多土地,再和曹魏叫板不更好吗

蜀汉在实现三分天下以后,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征伐曹魏,向北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有人不免突发奇想:蜀汉为什么只是一味地向北发展,为什么不向其它方向发展呢?向其它方向发展,把国土面积变大了,以此为基础,再来和曹魏争夺天下,不是更加有利吗?

用这个问题来问蜀汉是有道理的,毕竟这个问题对东吴来说没有意义。东吴除了与蜀汉、曹魏接壤外,其余方向上都是大海。按照东吴那时候所拥有的航海技术,他们也不可能向海外发展。但是蜀汉不一样啊,除了东面与东吴接壤,北面和曹魏接壤外,西面和南面都是陆地,而且那些地方也生活着人,为什么蜀汉不往那些地方发展呢?

(蜀汉区域图)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一、向北发展是蜀汉发起战争的唯一借口。

蜀汉政权是一个外来户。这个政权之所以能够在巴蜀地区扎根,并非仅仅凭借武力。

他们凭借的是什么呢?

一是刘备是皇家后代。虽然原先蜀地的统治者刘璋也姓刘,但是他就没有刘备那样有个明确的皇家身份(或许有,但他并没有把这个提出来,也没有把身世理清楚)。而刘备一直对外宣扬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一点,对他立足蜀地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刘备以光复汉室为己任。刘备在四处征伐的时候,一直都在提自己的目的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既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向被发展,把“窃夺汉家权柄”的曹操打败。

正是因为刘备有这样的身份这样的理由,他才能在蜀地立足,才能不断地发动战争,同时还能得到蜀地的门阀士族和士人知识分子的支持。

(刘备剧照)

二、向北发展符合蜀汉统治者心中的政治愿景。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刘备等蜀汉统治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同时,也符合他们心中的政治愿景。

他们心中的政治愿景是什么?就是“逐鹿中原”。“逐鹿中原”一词,很早就产生了,它是争夺天下的代名词,也是所有志在天下的诸侯们的关键方向。只有把中原地区拿下来,把都城定在那里,才能叫做获得天下。

不过,这个政治愿景虽然存在于诸侯们的心中,但他们不会说出来,他们说出来的,都是另一番理由。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们,他们说出来的理由是维护周王室,是伸张正义打抱不平。比如秦末的诸侯们,他们说出来的理由是推翻暴秦,平定天下,给老百姓带来幸福安康。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统治者,他们说出来的理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因为说出来的理由,和藏在他们心中的政治愿景高度契合,因此,他们发动战争不但理直气壮,也特别起劲。

(诸葛亮剧照)

三、其它方向的发展费力不讨好没有意义。

首先,不能向东发展。向东发展没有理由,而且还费力不讨好。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还是在他登上皇位以后。因为登上了皇位,所以他就是以皇帝的身份,去讨伐不服从他的东吴小政权,理由很充分。不过,就算理由充分,其实也是费力不讨好。因为既打不赢,而且还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因此,夷陵之战后,诸葛亮制定了只向北发展的策略,再也没有往东打过。

其次,不能向南发展。南边主要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这些地方山高林密,土地瘠薄,瘴疠横行,不出庄稼。不出庄稼倒也罢了,关键是这些地方还有非常多的势力,很不太平。你就算把一股势力打败了,一者他容易反抗,二者其他势力还不服。所以,蜀汉统治者所采用的办法,一直是以和平收复为主。诸葛亮深入南方,曾经“七擒七纵”孟获,就是很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以安抚为主。

再次,不能向西发展。西边是高原,高原真正发展起来,还要往后延续到唐代。就算是强悍的唐代,也一直没有把吐蕃征服,不得不多次采用和亲的办法。何况是弱小的蜀汉,他们完全没有必要翻山越岭,劳师远征去占领高原上那些,对于他们来说没用的土地。

所以,综合考虑,蜀汉就只是一直往北边用兵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关参考

如果诸葛亮不选择进攻曹魏,而是深耕蜀汉,能翻盘吗

东汉末年,诸侯并起,后天下三分,曹魏实力最强,蜀国丞相诸葛亮依旧选择和曹魏多次争斗,七出祁山,虽寸功未立,但是同样牵制了曹魏的发展。如果诸葛亮不选择进攻曹魏,而是老老实实的深耕蜀汉,蜀国最终能取的胜利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后孙权为什么不趁势消灭蜀国?东吴拿下蜀汉能打赢曹魏么?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前期最大的转折点,蜀汉步入到了寒冬期,而东吴和曹魏的国力依旧强盛。主要是刘备伐吴实在太过冲动,虽然整备了几年,但似乎太急于求胜,每一步都在陆逊的算计当中,最后陆逊一把火将蜀军烧的节节

蜀汉阵营中的官二代为何普遍不如曹魏

作者:热血三国系列页游今天我们来谈谈蜀汉和曹魏的「”官二代”差距问题。私以为与家教无关、与基因无关、与父母无关、与个人禀赋无关……蜀汉政权不是只有先主刘备的儿子过于平庸,而是整个集团所有的二代人物都不

哪位开国中将“叫板”上将 官司打到总参谋长处

核心提示:“官司”后来打到了总参谋长罗瑞卿那里。罗瑞卿让陈士榘将“剩料”原数退还二十基地,并十分严厉地说:“国家供给二十基地的建材是不允许随便挪用的,本来运进去就不容易,又把它运出来,下一步二十基地的

历史人物 刘备死后,曹魏一方为什么只有黄权并不高兴?

汉末三国时期,黄权是蜀汉和曹魏的将领,先是效忠于刘备,后来改投曹魏。他在刘备身边的时候,虽然在后世并不是特别出名,但实际上刘备攻取汉中的主意也都是黄权力劝才让刘备下定决心的,他深知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

诸葛亮五次被罚攻打曹魏,姜维11次,为什么曹魏只防守不反抗呢

三国时期经过了长时间的奋战,大小诸侯实力纷纷的被消灭,慢慢的只剩下了三个国家,那就是曹魏蜀汉和孙吴。其实到了三国的后期,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蜀汉和曹魏的战争,孙吴偏居一偶,好像不想要争霸天下,只需要在

刘备和曹操其实是亲家 不敢说的秘密

蜀汉后主延熙十二年,曹魏齐王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春二月间,曹魏驻防陇西前线与蜀汉对峙的讨蜀护军夏侯霸,自绝于曹魏皇帝,自绝于曹魏人民,投奔蜀汉。讨蜀护军,顾名思义,就是专职与蜀汉拍砖的大将。现在竟然

为何魏延宁愿被冤杀,都不选择投奔曹魏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蜀汉历史上有着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谋反事件,那就是魏延反叛。在此之时,诸葛亮刚刚病逝,朝中由刘禅做主,而魏延是当时军界第一大将,蜀汉的中流砥柱,因与同僚杨仪水火不容,在诸葛亮病逝之后

历史秘闻 为何魏延宁愿被冤杀,都不选择投奔曹魏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蜀汉历史上有着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谋反事件,那就是魏延反叛。在此之时,诸葛亮刚刚病逝,朝中由刘禅做主,而魏延是当时军界第一大将,蜀汉的中流砥柱,因与同僚杨仪水火不容,在诸葛亮病逝之后

中国导弹显威 IS敢跟美军叫板靠9种重量级武器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再表示,美军不会再到伊拉克打地面战,刚部署到伊拉克的美军顾问团15日就被迫与“伊斯兰国”(IS)展开第一场地面战。没有任何空中支援,人数也不占优势的IS武装为何敢在美军地盘上“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