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在长江下游最狭窄的江面上展开了怎样的战斗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在长江下游最狭窄的江面上展开了怎样的战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在长江下游最狭窄的江面上展开了怎样的战斗
江阴段是长江下游最狭窄的一段水道,江面仅有2公里宽,水流湍急。江阴有黄山、君山扼江面,东有儿狼山、福山为屏障,为南京之水路门户。黄山附近还设有中国海军电雷学校。中方在此构筑了江阴要塞军事设施,原有火炮49门,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守军增设88毫米高平两用半自动炮8门、150毫米加农炮4门,均为中国战前从德国买置的最新式火炮。8月以来长江江阴段航道已被中方沉船封锁。 沉船封航 进入9月后,日军舰队西入长江关隘,攻击江阴要塞。随着淞沪会战愈加激烈,日军对江阴发起大规模空袭。9月20日,长谷川清下令攻击江阴的中国军舰,22日,日军以50余架飞机协同作战,中国海军“平海”号舰首先遭袭,但该舰官兵奋勇还击,日机被击落4架,终被驱逐,而“应瑞”号 、“平海”号亦被炸伤。9月23日,日军继续以战斗机10余架掩护轰炸机16架,向江阴江面我海军舰艇袭击,下午,日机增加至70余架,以11架攻击江阴炮台,另以29架攻击“宁海”号,“宁海”号遭敌机重创后沉没,但日机也被击落了4架。“平海”号也在当天被敌炸伤搁浅,数日后被敌炸毁。9月25日,日机再次出动,集中袭击“逸仙”号,我官兵与敌激战一个多小时,伤亡11人,“逸仙”号被炸沉。海军部长陈绍宽在南京急令“健康”号前来增援,但“健康”号在龙稍港附近被敌炸沉。9月29日,“楚有”号又遭敌机重创。 被击沉的舰艇 进入10月后,“青天”、“湖鹏”“绥宁”、“江宁”号先后被敌炸沉。中国海军被迫将“海容”、“海筹”自沉江中阻塞航道,并把尚未沉没的各舰的舰炮拆除,组成太湖炮队,专门用来打击日军长江上的军舰。此后,我鱼雷快艇部队开始与日军舰艇打起了游击战。10月上旬,日军舰艇开始由吴淞口西进,并逐步向南通、江阴靠近,我鱼雷快艇部队在江阴外围江面扰袭日军。由于我快艇多在夜晚行动,日军飞机舰艇难以对付,陷入防不胜防境地。据《海军沪澄战役之检讨》记载,10月上旬的一天,(史34)号鱼雷快艇,自封锁线外换防归来,忽遭日机6架空袭。该艇毫无惊慌,以高射机枪沉着对敌射击,曲折疾驰于江中,对空鏖战约达半小时之久。日机连投资2颗炸弹均未命中。其后日机再以机枪扫射,始不幸洞穿快艇油柜,汽油爆炸起火。全艇官兵被焚,悉数殉难江底。此为开战3个月以来,鱼雷快艇被日机击沉之第一艘。 此后,日舰为避免中方鱼雷快艇的袭击,只在白天出航,并在通州至张黄港一带设立航标。这一段江面河床沙多,不利于快艇出没。夜晚,日舰为避免我快艇袭击隐藏不动。而我舰艇则昼伏夜出打击敌人,以致日舰始终不敢深入到张黄港以上水道,因为那里水深,适合快艇施放水雷。当我军部队在11月9日开始大规模撤退时,为策应部队转移,快艇部队主动出击,11月12日晚,江阴电雷学校总训练官马步祥,奉命率“史181”号快艇袭击江阴下游之日舰,13日晨,“史181”号在金鸡港江面与3艘日舰遭遇,我快艇迅速发射鱼雷攻击,但未中目标,快艇反被日舰火炮击伤,“史181”号带伤冲向敌舰,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日舰慌乱中二舰相撞,另一舰搁浅,此时,日机飞临,“史181”号中弹沉没,马步祥等全体官兵英勇牺牲。 马步祥 参考文献: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萧宸轩 郁花相关参考
江阴段是长江下游最狭窄的一段水道,江面仅有2公里宽,水流湍急。江阴有黄山、君山扼江面,东有儿狼山、福山为屏障,为南京之水路门户。黄山附近还设有中国海军电雷学校。中方在此构筑了江阴要塞军事设施,原有火炮
在八一三淞沪战役期间,为了配合日军刺探中国战略情报与军事布署,日本华北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派其助手南本实隆少将来到上海,欲刺探我方情报。戴笠奉蒋介石令到达上海密谋应对之策。他召来特务处上海办事处处长文强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抗战八年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持久的战役之一,震惊世界。烽火
1937年的淞沪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其中中国军队75万余人,日本军队30万余人。参战日军无论武器,还是战斗力都是远远超越中国军队的,惟独那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精神为中国军队所独有。此役中国
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中国政府为了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向国际社会寻求同情与支持来制裁日本、支援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依靠自己的国力很难战胜日本。因此,寻求西方
历史秘闻 淞沪战事一触即发,中日双方各图所需都开展了何种外交交涉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中国政府为了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向国际社会寻求同情与支持来制裁日本、支援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依靠自己的国力很难战胜日本。因此,寻求西方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战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被称为淞沪绞肉机。当时日军和国军双方都投入最精锐的重兵,集中数百架飞机和数百门火炮,参战的日军军舰也有40多艘。可以说,国军这方面无论海陆空三军都是不敌
淞沪会战意义:改变中日战略轴线中日的淞沪大会战,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战略历史上的大问题,当时蒋介石决定将主力东调,寻求上海决战的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先后在上海地区投入40多万兵力,与日军展开「淞沪大战」。9月,闸北宝山路阵地陷落;10月,日军突破大场防线。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