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袁崇焕死后,贴身侍卫对天立下3个毒誓,后人执行17代387年
Posted 将军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袁崇焕死后,贴身侍卫对天立下3个毒誓,后人执行17代387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袁崇焕死后,贴身侍卫对天立下3个毒誓,后人执行17代387年
关于袁崇焕和他干的事,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他是大明罪人,也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个中恩怨纠葛尤其复杂。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崇祯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
但此战过后,袁崇焕却被革去所有职务,并且逮捕入狱。理由是: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朝中大臣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故意放清兵入关。其实内在原因是:魏忠贤遗党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而后金皇太极也故意使用离间计,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
朝野上下无人为袁崇焕求情,就这样,崇祯三年八月(公元1630年),袁崇焕在北京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放三千里,所有家产充公。袁崇焕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袁崇焕一名姓佘的部下,也是袁崇焕的老乡,深知袁将军一心为国,不会通敌叛国,于是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把袁崇焕的头颅拿走,埋在了自己家的后院里。
不仅如此,这位姓佘的义士临终前还嘱咐后人,留下了三条遗言:1,自己死后埋在袁将军旁边,守护袁将军;2,佘家后人可以读书,但绝不能做官;3,佘家子孙世代为袁将军守墓。
后来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后,袁崇焕却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得以平反昭雪。乾隆下令寻访袁氏后人,只可惜一代英雄故去,再无后人遗世。只找到了为袁崇焕守墓的佘家后人,乾隆得知佘家后人一直在为袁崇焕守墓后,很是感动,于是请他们入朝为官。但佘氏后人谨遵祖训,婉拒了乾隆的好意,坚持世世代代为袁崇焕守墓。
如今387多年过去了,佘氏后人一直没有忘记祖训,坚持为袁崇焕守墓,已传到了第17代人,而这代佘氏守墓人是一位年近七旬的佘奶奶。有人说佘奶奶年纪大了,可以请其他人来帮忙看守,但佘奶奶却拒绝了好意,表示一定要守护着袁将军的墓,不仅是因为祖训,更是为了一种叫做忠义的精神!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袁崇焕被凌迟后,其贴身侍卫发了3个毒誓,子孙后代执行400年
中华民族5000年兴盛不衰,靠的不是武力的强盛,靠的不是金钱的满足,而是一种传承,对古代英雄的崇敬和对其精神、气节的坚守和继承,几千年不改其志,这才是我们民族的气节和兴盛不衰的根本。而袁崇焕被凌迟后,
袁崇焕被凌迟,部下冒死将他埋葬,并立下一个祖训,后人恪守几百年
导读: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了进士,此时他刚满35岁,并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做县令的这几年,不仅政绩显著,处理了不少冤假错案,当地百姓也对他赞不绝口。当时明朝已经出现了衰微的迹象,袁崇焕就开始研
历史秘闻 袁崇焕被凌迟,部下冒死将他埋葬,并立下一个祖训,后人恪守几百年
导读: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了进士,此时他刚满35岁,并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做县令的这几年,不仅政绩显著,处理了不少冤假错案,当地百姓也对他赞不绝口。当时明朝已经出现了衰微的迹象,袁崇焕就开始研
钱谦益与袁崇焕都是晚明末世人物。袁崇焕的功绩主要有3个:宁远之战打破努尔哈赤不可战胜的神话;修建了让清军再也无法逾越的关宁锦防线;宁锦之战大败皇太极。可是,他却被明朝末世皇帝崇祯以“通敌资敌”的叛逆之
钱谦益与袁崇焕都是晚明末世人物。袁崇焕的功绩主要有3个:宁远之战打破努尔哈赤不可战胜的神话;修建了让清军再也无法逾越的关宁锦防线;宁锦之战大败皇太极。可是,他却被明朝末世皇帝崇祯以“通敌资敌”的叛逆之
袁崇焕后人袁崇焕是明朝时期极为著名的一位军事将领,袁崇焕出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袁崇焕拥有极为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政治谋略,更是因为袁崇焕蒙受了千古冤屈,承受力千刀万剐之罪。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下令彻查袁
关于袁崇焕功罪的争论,从明清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依然存在着争论不休的“挺袁”和“倒袁”两派。倒袁派以草根为主,多是依据各种史料证据中袁崇焕寡谋、损兵、丢粮、不救、议和、献媚、暮气、资敌、斩帅、纵敌、
在金庸小说《碧血剑》中,袁崇焕有一个儿子,取名承志,寓意继承其父亲的遗志。袁崇焕惨死时,袁承志年仅七岁,后被父亲的旧部救出,学习武功,要为父亲报仇。后来,袁承志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动荡,还与李自成帐下的谋
历史人物 袁崇焕的后代袁寿山_袁寿山子女_袁崇焕死后其他人投降_ 袁寿山墓
中文名:袁寿山民族:满族职业:黑龙江将军主要成就:抗击沙俄侵略袁寿山–黑龙江将军 光绪二十四年,率部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任步兵统领。其间历经草河岭、四棵树、凤凰城等战斗,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甲午战后,
在袁崇焕死后一百多年,乾隆皇帝在看历史书时发现,原来袁崇焕是死于反间计,于是人们以后在说到袁崇焕的死因时,自然只能是因为反间计了。在乾隆皇帝发现这个千古冤案前;整个中国,也没有几个人知道,袁崇焕之死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