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什么杀袁崇焕
Posted 太极
篇首语: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祯皇帝为什么杀袁崇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祯皇帝为什么杀袁崇焕
在袁崇焕死后一百多年,乾隆皇帝在看历史书时发现,原来袁崇焕是死于反间计,于是人们以后在说到袁崇焕的死因时,自然只能是因为反间计了。
在乾隆皇帝发现这个千古冤案前;整个中国,也没有几个人知道,袁崇焕之死竟然与两个太监有关。
但是,在乾隆皇帝发现这个千古冤案后,一个人如果敢说袁崇焕之死,与那两个著名的太监无关,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谁都知道袁崇焕是死于反间计。
在明帝国灭亡多年以后,反清复明的口号始终存在。
对此,满清的宣传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自然就是必须让人觉得,在明帝国的万恶统治下,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在满清的统治下,人民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就我理解,满清在相关领域的宣传,以袁崇焕之死最为成功。
因为,整个过程中,满清并没有露骨的丑化明帝国,相反还是把明帝国的一个将领,吹捧到了近于神的境界。
但是,无论谁看过袁崇焕的故事,都会觉得,明帝国实在太黑暗了。
总而言之,一个帝国黑暗到了这种境地,他还不灭亡,那实在没有天理了。
其实,袁崇焕之死,与反间计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如果袁崇焕能把皇太极堵在长城以北,不敢越过长城;皇太极还怎么用反间计呢?
如果袁崇焕把皇太极堵在蓟州一线,绝不让皇太极接近帝国都城,皇太极的反间计还怎么用呢?
如果袁崇焕很快把皇太极打得逃走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还怎么用呢?
问题是,如果皇太极打到了北京城下,而且袁崇焕又一筹莫展,有没有反间计,袁崇焕又拿什么向皇帝交待呢?在兵部尚书王洽都因为失职被拘捕的背景下,蓟辽督师袁崇焕因失职被拘捕有什么奇怪的?
虽然如此,袁崇焕或许也不用死的;但他很不幸,他遇到了信奉乱世用重典的崇祯皇帝。
这一次满清深入长城,明帝国拘捕兵部尚书王洽(死于狱中)、杀蓟辽总督刘策;甚至工部尚书张凤翔(北京城许多工事是豆腐渣工程)、刑部尚书乔允升(在混乱中竟然让众多犯人集体越狱)都一便儿抓进了监狱。
满清第三次入长城之后,梁庭栋(当时宣大总督)、张凤翼(当时的兵部尚书)连活命的幻想都不敢报了,干脆都自杀了。
崇祯皇帝就是如此信奉乱世用重典,既然如此,那蓟辽督师袁崇焕被抓、被杀,显然没有好奇怪的。
袁崇焕之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什么皇太极反间计,有多少可信度?刘策(蓟辽总督)、王洽(兵部尚书)与袁崇焕的级别类似,如果说袁崇焕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那刘策、王洽死于什么?如果说刘策、王洽死于失职,那袁崇焕就真的不失职吗?
当然了,如果袁崇焕的过错,只有这些,估计也就是被砍头。
问题是,他的错误,显然比这大多了。
所以,皇帝把他凌迟处死了,而老百姓也恨得真想生吃他的肉。
在帝国都城被敌人包围之际,关宁军队竟然不管不顾的集体撤走了。
从这层意义上,袁崇焕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就是祖大寿造成的。
本来呢。
大家都觉得袁督师像汉奸,祖大寿就更应该率领关宁军队,给袁督师争一口气。
总而言之,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袁督师及他的军队,是真正忠君爱国的军队。
但是,敌军正在北京城下肆意劫掠时,祖大寿直接就率军走了。
面对这种结果,皇帝自然恨得发狂了,而北京城附近的百姓,自然恨得发狂了。
皇帝拘捕袁崇焕,并不意味着皇帝一定会杀袁崇焕,也不意味老百姓一定会恨袁崇焕要死。
但是,祖大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大家并没有看错袁督师。
因为,一支政府军,竟然被你袁大督师折腾成了军阀。
总而言之,相对于关宁军队的利益而言,什么北京城的安危,什么皇帝的安危,什么敌军在腹地肆虐,那都是浮云!总而言之,皇帝敢作初一,我就敢作十五。
我看你这个昏君,下回还敢这样牛逼?你也别说,皇帝以后面对关宁军队,还真不敢这样牛逼了。
总而言之,你们老百姓敢说我们与满清军队不清不白,老子就不清不白了,满清军队想折腾老百姓,就随便去折腾吧。
谁叫这些愚民,连个最基本的黑白都弄不清楚。
因为,大家都是站在关宁军队的角度看这段历史。
其实,只要设身处的处于皇帝的位置上,或是当地老百姓的角度上,谁也不会原谅袁崇焕的。
因为,皇帝是那样的信任袁崇焕,为此支持他随心所欲的变动关宁地区的人事;为此甚至默认他擅自诛杀高级将领。
这些事,表面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除了崇祯那种刚刚当皇帝的少年,估计没有一个皇帝舍得投这样大的资。
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血本啊!因为这等于把帝国一支军事主力,全部交给了某个人。
现在,我抓你,你的军队就敢这样给我脸色看,你也真是太会带兵了?
因为,帝国的百姓,早让辽饷折腾的要死要活,一年把数百万两白银,拿给你们关宁军队用。
结果,敌人竟然打到北京城下了;更主要的,在敌人在京城之下肆虐之时,你们竟然不管不顾的撤军而去了。
就是皇帝用这样一大笔,训练一大批民兵,也比你们管用。
袁崇焕最初的计划,大约就是保持现状;换而言之,还把满清束缚在辽东。
只要能保持住这种现状,而且又能把关宁部队军阀化了,那他能不能兑现五年平辽,皇帝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了。
因为,到时皇帝只要敢追究袁崇焕的责任;就有可能让局势失控的;到时就算皇帝想通过各种方式解除袁崇焕的权力,袁崇焕也可以编一些理由拒绝的。
从结果去看,袁崇焕显然是有些乐观了。
因为,他显然缺乏维持现状的能力;换而言之,满清渐渐破了四面受制的困境。
而在袁崇焕复出一年之后,皇太极就率军打到了北京城下。
这种结果,显然是袁崇焕始料不及的。
因为,袁崇焕最主要的罪行是让关宁部队军阀化了。
但是相关罪行,是不能说的,因为给袁崇焕定了这种罪。
该如何处理祖大寿呢?
所以,只能袁崇焕定其它罪名了。
相关参考
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等罪名,凌迟处死。 后世许多人为袁崇焕的死喊冤,认
朱由检为什么杀袁崇焕,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们大概知道袁崇焕是崇祯皇帝手下的大将之一,有着很强大军事能力,那么崇祯朱由检为什么要杀了他呢,杀了他是对还是错呢,这之后究竟造成多大的影响呢。这里小编将和大家一
朱由检为什么杀袁崇焕,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们大概知道袁崇焕是崇祯皇帝手下的大将之一,有着很强大军事能力,那么崇祯朱由检为什么要杀了他呢,杀了他是对还是错呢,这之后究竟造成多大的影响呢。这里小编将和大家一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时期历史记载十分混乱,主要争议的集中点是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之过及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袁崇焕因为行事作风的问
不杀袁崇焕的话,明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
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147》)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
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147》)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
熟悉晚明史的朋友知道,崇祯与袁崇焕的反目,发生在后金军偷袭、京城被围。而后,袁崇焕驰援解围。结果,救驾者不仅没有立功,反而被新账旧账一起算。崇祯皇帝以议饷之名召见袁崇焕入城,实施诱捕。拿住袁崇焕的崇祯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清军,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袁崇焕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一介书生却在外敌进犯之时挺身而出,面对当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清军,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袁崇焕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一介书生却在外敌进犯之时挺身而出,面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