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 质朴保守、清新自然

Posted 宋朝

篇首语: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历史 质朴保守、清新自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历史 质朴保守、清新自然

尽管宋代的丝织产品、质量与花色品种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与提高,但服饰样却没有很大变化。这无疑是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服饰不再艳丽奢华,开始崇尚简朴,重视沿袭传统,质朴、自然、清新、雅致成为宋代服饰的主要特点。

麻桑之富,衣被天下

由于南北技术的交流,宋代丝绸的产量和花色品种,较前代都有明显的增加,并且丝织品的花形、图案、质量及风格都有很大的创新。

宋代丝织品种类繁多,有绫、罗、缎、织锦、纱、绢、缂丝等。因为宋沿袭唐制,仍规定以绫为官服之用,所以,绫产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品种也大大丰富起来。除了原有的仙纹绫、越绫、白绫、白编绫、方纹绫、狗蹄绫、柿蒂绫、寺绫等,又增加了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白熟绫、白花绫,蓬州(今四川仪陇县)的综丝绫,阆州(今四川阆中县)的莲绫,荆州(今湖北荆州市)的方纹绫,宣州(今安徽宣城县)的熟线绫等品种。在宋代,绫除了用于服装外,也常被用作书画经卷的装潢封面。

北宋缂丝紫地花卉鸾鹊纺织物

织罗技术在宋代可以说达到了巅峰状态。宋代罗的名目繁多,技术进步,成为当时的著名织物,被称为“宋罗”,且多为贡品。“宋罗”的名贵品种很多,有成都的大花罗,蜀州的春罗、单丝罗,婺州的暗花罗、含春罗、江边贡罗、东阳花罗、越州越罗,还有润州和常州的孔雀罗、瓜子罗、菊花罗、宝相花罗、春满园罗等,而织罗署出产的云纹罗更是风靡一时,精美绝伦。江南一些庵堂的尼姑也加入了织罗的行列,她们生产的产品就是驰名的“尼罗”。

缎,是指缎地丝织品,缎织物在宋代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宋代的缎织品非常华丽,柔软而有光泽,如果再同多彩的织锦技术相结合,就是丝织品中最华丽的“锦缎”。

南宋花边单对襟衣

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蜀锦的著名品种有几十种。蜀锦在色谱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常用色有青绿、鹅黄、金周鸟、紫皂、绯红、翠池、雪花、玛瑙、真红色等,其中真红是蜀锦独具的特色。

真正值得赞美的是缂丝,缂丝的魅力在于能够逼真地织出绘画作品。缂丝是一种珍贵的丝绸产品,在花纹部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制,织法和“织成”相似,所不同的是“织成”的花纹部有通纬,缂丝没有通纬,因而在花纹和地纹的连接处出现明显的断痕,像刀刻一般,“缂丝”因此得名。古代又称“刻丝”、“克丝”、“丝”、“刻色作”,日本人称“缀锦”。

严谨有序的宋代官服

宋朝官员的朝服沿袭了唐代官服的特点,朱衣朱裳,里面穿着白色罗中单,外面扎系罗料的大带,还有绯色罗料蔽膝,身上挂着锦绶、玉佩、玉钏,脚上穿着白绫袜黑皮履。朝服的样式是统一的,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没有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体现级别变化。官员穿着朝服的时候,必须戴进贤冠、貂蝉冠和獬豸冠。不能戴别的冠,更不能不戴冠。进贤官的梁数也有所增加,最高的有五梁冠,最低的有二梁冠。手里要拿着笏(就是手板),穿紫红袍的官员用象牙笏,穿绿袍的官员用槐木笏。一开始的时候,笏是比较短而厚的,后来就用直形的了。

文官服

另外,宋朝官服与唐朝的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从宋朝初年开始,官员穿朝服时都要在脖子上套一个上圆下方的“方心曲领”,就像儿童脖子上戴的锁片一样。总的来说,宋代官服式样和唐朝的相比确实没有什么创新和发展。

中兴四将之韩世忠、刘光世

薄罗衫子薄罗裙

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服装样式有袄、襦、衫、褙子、半臂、裙子、裤等。宋代妇女的长裤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大多用罗纱制作,颜色纯正鲜艳,有红、蓝、黄、绿、青、白等色,上面还要加以刺绣与彩画,贵族妇女的裙子还会缀上一些珍珠。

宋朝的后妃命妇穿的衣服,分为袆衣、朱衣、礼衣、鞠衣以及常服几种,衣服的形制仍以衫、襦、袄、褙子、裙、袍、褂、深衣为主。不过,和前代不同的是,不论长衣、短衣,还是单衣、夹衣,抑或棉衣,式样都有不同变化,颇具有宋代风格:绝大部分款式都是直领对襟式样的,没有带子,没有扣子,颈部外缘重叠缝制着护领,并且都采用衣袖相连的裁剪方式;有的款式限于面料的幅度,还在衣片的背部采用接缝和贴边装饰;单夹衣有前身短后身长的式样,也有无袖的大背心式样;衣服都在领、袖、大襟的边缘部分、腰部和下摆部位分别镶边或绣有装饰图案,采用印金、刺绣和彩绘工艺,用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的图案来装饰。

《对镜理红妆图》壁画

“大袖”是宋代贵妇最常用的一种服装,因为它的两个袖子宽大所以得名。而普通的妇女一般穿褙子来代替这种服装。这种大袖一般都是生色领,霞帔,带玉坠子。南宋时期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款贵妇的大袖衣服很有特点,是用单层的素罗制作的,前身长120厘米,后身长121厘米,两个袖子加起来一共长182厘米。袖口镶有花边。两边袖口各接出一段,接缝的地方也用花边装饰。

宋代大袖衣

男子衣着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名画,它从一个侧面极其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汴京繁荣兴旺的景象。画面人物有数百人,百行百业、农工士商、各色人物无不具备。

《清明上河图》局部

画面中,凡是体力劳动者,担夫、小贩、农民、船家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上衣都很短,大多是短襦或短衫,不超过膝盖,或者刚刚超过膝盖。他们头戴巾帕,头巾也是比较随便的,甚至还有的没有戴头巾,直接露出发髻。这类人的脚下一般穿麻鞋或者草鞋。

官吏、商贾、文人、有钱的市民则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襕衫,头戴巾子或幞头,下身穿长裤,足蹬靴履。他们的衣袖虽宽窄不一,却比较适中,没有太宽的,也没有太窄的,但衣身都比较宽松。

从画面看,宋代平民的服饰,不论是颜色、配饰、衣料,还是式样,都是受到严格的限制的,各行各业的服饰式样也有详细规定,不可以随便地改变和逾越。

相关参考

后人是如何评价黑塞的?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

黑塞,著名的德国作家和诗人,全名赫尔曼·黑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德国浪漫主义学派的代表作家,诗作清新自然,质朴高远,具有非常治愈人心的力量,主要作品

后人是如何评价黑塞的?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

黑塞,著名的德国作家和诗人,全名赫尔曼·黑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德国浪漫主义学派的代表作家,诗作清新自然,质朴高远,具有非常治愈人心的力量,主要作品

宋朝历史 中国文化是从宋朝开始走向没落的吗

中国文化是从宋朝开始走向没落的,宋朝文化保守,封闭,懦弱,极端。宋朝出现儒教宋朝理学这个极端学派,中国人是从宋朝开始下跪,开始裹脚的。也可以说,中国从宋朝开始慢慢走进黑暗保守的中世纪,到了明清就完全进

比唐詩更玲瓏,比宋詞更清新,有你背不了的嗎

我們都知道唐詩宋詞,詩與詞分別是唐朝和宋朝最輝煌、最主流的文學樣式。但其實,宋朝的詩歌成就,一點也不比唐朝差,涌現出了蘇軾、王安石、陸游等諸多著名的大詩人。宋詩相較於唐詩,也許格局略小,但更加精緻玲瓏

语言风格的类型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例析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

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由来 土家族民歌

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由来四川民歌(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又称为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曲调清新质朴,悠扬舒展,郎朗爽口;歌词蕴涵着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劳动,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四川乡土气息十足的

宋朝历史 宋朝的草粉事件,主角早已家喻户晓

宋朝的草粉事件,主角早已家喻户晓1、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端了变法活动。此时,保守派人物韩琦、司马光、欧阳修和苏东坡等人纷繁外放,分开东京汴梁。此中,苏东坡被录用为杭州通判,从而揭开了一

历史秘闻 《清平樂》展現宋代美學高光時刻

「賞心悅目!」「每一個鏡頭都美美噠。」電視劇《清平樂》開播以來,圍繞主角宋仁宗所展現出的宋朝風物引起觀眾關注,內斂含蓄、清新雅緻的宋代美學讓觀眾津津樂道。大至典雅的宮殿樓宇,小到清新脫俗的茶爐、團扇,

宋朝 宋代·大将曹彬

大将曹彬曹彬是真定灵寿人,字国华。后周时隶世宗帐下,从镇澶渊,擢升河中都监,后迁潼关监军。太祖典禁军时,与太祖保守中立距离,受太祖器重。乾德初年以败契丹、北汉功绩,任左神武将军兼枢密承旨。次年攻后蜀,

粗犷质朴的柯尔克孜族摔跤 柯尔克孜族习俗

摔跤,柯语“谢力西”。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一种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对发展人体的力量、技巧、增强意志,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摔跤游戏,粗犷质朴,不择场地,可以随地进行。柯尔克孜族摔跤运动由来已久。很早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