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由来 土家族民歌
Posted 土家族
篇首语: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由来 土家族民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由来 土家族民歌
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由来
四川民歌(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又称为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曲调清新质朴,悠扬舒展,郎朗爽口;歌词蕴涵着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劳动,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四川乡土气息十足的表现形式深深感染了大家,以至传承了近60个春秋,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作者金鼓(原名:李犹龙),1917年生于重庆市梁平县。(现在定居上海,已96高龄)从小喜爱文学和音乐,热爱家乡生活,年轻时就写过许多四川民歌。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
这首歌是金老1942年创作的作品,曲子是根据当地民间小调(小时候常听当地人哼上几句)进行改编,最后填上歌词。在创作时,为了更好地适合大众演唱,在音域上只有6度,高、中、低音的歌手都能唱。另外,歌中掺入大量衬词“啰儿”“郎郎扯匡扯”等是为了渲染锣鼓等打击乐器的热闹气氛。
真正问世是在50年代,有一天,金老在和挚友著名歌唱家蔡绍序先生(也是四川出身)聊天时,由于对家乡的思念,蔡绍序先生突然提出想唱一首反映出浓厚家乡韵味的民歌,于是就请金老替他写一首,当时金老就把这首现成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推荐给他,并在蔡绍序先生试唱的同时,金老还作了略微的修改。之后,一炮唱红了大江南北。
1951年第一张唱片问世后,有人问过金老,为何曲作者栏里没有署上金鼓的名字?金老说:考虑到曲是根据当地民间小调改编而成,自己只是改编而已,为此,就要求唱片公司在出唱片时,曲作者栏里就写四川民歌或四川山歌,这就成了后来所有出版这首歌的出版物的统一标识:四川民歌;金鼓词。金鼓的名字也伴随着这首歌的闻名而闻名。
1953年周恩来总理来上海视察时,在观看由上海市委在兰心大戏院举办的文艺晚会上,总理点的唯一一首歌就是《太阳出来喜洋洋》,也是晚会开场的第一首歌。高亢激越、热情洋溢的歌声,不仅打动了全场观众,也打动了总理,当著名歌唱家蔡绍序先生刚唱完,全场观众和总理一起站了起来,久久的掌声……但是,在文革期间,大多数的音乐作品无法正常与广大民众见面,因此在文革之后,《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作者金鼓老师的名字也被淡忘了。现在《太阳出来喜洋洋》已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啰儿调”的代表作。
《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啷啰),
挑起扁担(啷啷扯匡扯)上山岗(殴啰啰)。
手里拿把(啰儿)开山斧(欧啷啰),
不怕虎豹(啷啷扯匡扯)和豺狼(欧啰啰)。
悬崖陡坎(啰儿)不稀罕(欧啷啰),
唱起歌儿(啷啷扯匡扯)忙砍柴(欧啰啰)。
走了一山(啰儿)又一山(殴啷啰),
这山去了(啷啷扯匡扯)那山来(欧啰啰)。
只要我们(啰儿)多勤快(欧啷啰),
不愁吃来(啷啷扯匡扯)不愁穿(殴啰啰)。
(作者为《太阳出来喜洋洋》原创作者李犹龙之子)
相关参考
在土家族居住的南溪村一直传承这样一种文化,叫做“南溪号子”,被认为是土家族民歌的活化石,对土家族文化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那么,什么是南溪号子呢?南溪号子最初形成是土家族农民在生产劳动中解乏鼓劲的劳
黄四姐儿——喊我干啥子儿?给你送根丝帕子儿,要你丝帕子儿干啥子儿?戴在妹头上,行路又好看,坐着有人瞧,四姐好漂亮!我的妹儿啥——哎呀我的哥,送上这么多。我东西虽说少些啥,何必这么说——这是在建始县三里
土家族名字土家语属于藏缅语系,其传统名字仅仅有名而无姓。例如:雍尼、布所、日客额、地额额、匠帅拔佩、洛雨、墨比卡巴、春巴嬷嬷、墨贴巴、傩贴巴、依窝嬷嬷、头嘎、西朗等等土家人和大自然有天然的亲和力,于是
傩愿戏又叫做土地戏,是土家族的人民祭祖还原的仪式衍生出来的一个戏种,具有三十多个曲牌,二百多个曲目,发展也比较成熟。那么,在土家族文化中,傩愿戏是如何发展的呢?土家族傩愿戏的由来土家族傩愿戏具体从哪年
跳丧舞又名跳丧鼓,土家语叫“撒尔嗬”,是恩施土家族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早在隋唐时期,土家先民就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据有关史料记载:“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
僳族的摆时发展与特点我国的少数民族人民都能够善舞,他们在劳作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趣事结合当地语言表达出来就变成了歌曲。在傈僳族文化中音乐文化也是其中之一,它充分的体现了傈僳族的智慧,那么对于傈僳族的“摆...
藏族民歌是藏族文化中一朵瑰丽的花,反映出了西藏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西藏素有“歌舞海洋”之称。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
各个民俗文化都是当地人民的劳动结晶。畲族民歌随处可见,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畲族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大多是在重要节日、田间劳作和探亲访友的时候便以歌对话。那么,下面一起深入畲族文化看看他们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众分布最广且支系繁多,因而彝族民歌最为丰富。同地区、不同支系的彝族民歌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色。概括而论,彝族的民歌大体上可分为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和儿歌等几大类。叙事歌多属
傈傈族民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傈傈族民歌在传承傈傈族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傈傈族民歌在傈傈族中老幼都能唱,它不需要任何的目的,也没有音乐背景,它只是人们触景生情,信口而唱的民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