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是如何评价黑塞的?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

Posted 作家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后人是如何评价黑塞的?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后人是如何评价黑塞的?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

黑塞,著名的德国作家和诗人,全名赫尔曼·黑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德国浪漫主义学派的代表作家,诗作清新自然,质朴高远,具有非常治愈人心的力量,主要作品有《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黑塞 照片

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父亲、祖父都是传教士,家庭宗教氛围浓厚,宗教信仰一直影响着黑塞的一生,从青年时期到晚年,体现在他的众多作品和诗歌中,而且因为家人身具多国血统,从小黑塞就接受了多国文化的熏陶,这种条件下塑造了黑塞开放包容的思想,在1884年,七岁的黑塞就开始写作诗歌了,在1892年开始独立谋生时期,期间黑塞走遍了很多城市,并从事了多种工作,但是做得最多的还是书店管理员。这也他爱好文学爱好写作是分不开的。

1899年,黑塞发表了《浪漫之歌》诗集,但是没有影起注意,在1904年,黑塞发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获得热烈反响,还获得包恩费尔德奖,从此进军文坛。之后和妻子移居波登湖畔,潜心写作达八年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与了保卫家园的战争。在194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在当时的中国也有小众的推崇者,1962年在瑞士的家中因脑溢血逝世。

黑塞作品

黑塞,全名赫尔曼·黑塞,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德国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被雨果称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在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 照片

黑塞作品,主要分为三类小说、诗歌和散文,小说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盖特露德》、《印度之行》、《漂泊的灵魂》等,诗歌集有《浪漫之歌》、《孤独者之歌》、《一根断枝的呻吟》等,散文有《堤契诺之歌》等。

黑塞的童年时期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他的父亲、祖父都是传教士,具有多国文化素养,而黑塞在这种环境接受了宗教信仰和多国文化的启蒙,性格上也更开明和包容,在成年后,黑塞接触了中国古典哲学,深受老子、庄子等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上。

黑塞作品,充满了孤独、漂泊、出世的感觉,他爱好大自然,喜欢乡村生活,曾经在波登湖畔潜心写作达八年之久,在早期的作品充满了感伤孤独的气息,成熟期的作品,更多的关注了内心心理的对立和统一,因为对精神分析的刻画,让黑塞的作品显得深度有内涵。

黑塞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受到了主流大众的喜爱,而黑塞成了继海明威后,新一代的文学崇拜偶像。特别是他的小说《荒原狼》,成为当时美国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引起了青少年模仿的“狼潮”。

黑塞评价

黑塞,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和诗人,被大文豪雨果·巴尔称赞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出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194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诗歌,著名的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盖特露德》、《浪漫之歌》、《孤独者之歌》等,还在堤契诺的乡间生活时,创作了大量的水彩画,专注于自然风景的描绘。

黑塞 创作的水彩画

黑塞评价,从他所获得的荣誉就能看出,在1946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声名达到了鼎盛的,他的文学作品在全世界畅销,被译成53种语言,译本就有742种之多,他也成了美国新一代的文学崇拜偶像,《荒原狼》小说在美国青少年中形成了一种流行文化。

黑塞评价,不仅来自于读者的热烈追捧,更有来自于同行作家的赞誉,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托马斯·曼对黑塞这样评价,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这是对黑塞文学艺术的肯定,黑塞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热爱自然,向往乡间隐士生活的黑塞,一生都在追求”人类回乡“的终极答案,他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深深刻画在了他的小说里,追求两极世界的平衡统一,现实与理想、无限与有限、人性与道德的对立和谐,是黑塞小说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赫尔曼·黑塞作品_赫尔曼·黑塞诗歌_赫尔曼·黑塞名言

中文名:赫尔曼·黑塞外文名:HermannHesse别名:赫曼·赫赛国籍:德国(1877-1923),瑞士(1923-)出生地:德国巴登-符腾堡邦卡尔夫市出生日期:1877年7月2日逝世日期:1962

历史人物 关于赫尔曼·黑塞的评价是怎样的

1962年黑塞逝世,但他的生命在作品中延续着,影响着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人,百年不衰。黑塞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五十三种语言,有七百四十二种译本,仅在印度,《席特哈尔塔》就被译成了十二种方言。>二次大战后,

历史人物 关于赫尔曼·黑塞的评价是怎样的

1962年黑塞逝世,但他的生命在作品中延续着,影响着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人,百年不衰。黑塞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五十三种语言,有七百四十二种译本,仅在印度,《席特哈尔塔》就被译成了十二种方言。>二次大战后,

历史百科 附-简介·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介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介位于南斯拉夫中部,是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新国家之一。面积51129平方公里,人口436万(1991年),其中塞尔维亚族占36.2%,克罗地亚族占19.7%,穆斯林族占10%,此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

南斯拉夫·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南斯拉夫中部,面积为51,129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是山地,河流密布,湖泊众多,还有较大的温泉70多处,在亚得里亚海有约22公里长的海岸线。人口412.

历史百科 1908—1909年10月波斯尼亚危机

1908—1909年10月波斯尼亚危机1908年10月由于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引起的国际冲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是巴尔干战略要地,从19世纪起一直是俄奥争夺的重点。1908年7月土耳其

人物志 毛奇生平简介,毛奇历史评价,毛奇怎么死的?

赫尔莫特·卡尔·伯恩哈德·毛奇(HelmuthCarlBern-hardMoltke,1800—1891),普鲁士元帅,普鲁士-德国的军事战略家和著作家,军国主义的鼓吹者。1800年10月26日,毛奇

历史人物 弗朗茨·约瑟夫·赫尔曼·迈克尔·玛利亚·冯·帕彭简介 弗朗茨·冯·帕彭生平 弗朗茨·冯·帕彭人物事迹 弗朗茨·冯·帕彭评价

中文名称:弗朗茨·冯·帕彭国籍:德国出生地:威斯特法伦城镇韦尔(Werl)出生日期:1879年10月29日www.cha138.com逝世日期:1969年5月2日职业:德国政治家和外交家信仰:天主教主

历史百科 近东危机

近东危机1875年7月,巴尔干半岛的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的斯拉夫民族发起了反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起义。俄国在巴尔干和黑海海峡有着巨大的利益,它企图利用与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同宗同族的特殊关系,在“泛斯

心理学知识 开启你的美好生活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黑塞《德米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