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关于林散之的评价是怎样的

Posted 草书

篇首语:习惯使我们双手机巧,使头脑笨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关于林散之的评价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关于林散之的评价是怎样的

评论家路东(《谈林散之与中国草书传统》):我们谈林散之与草书传统,即是在谈林散之在书法传统中的沉潜与出离,谈一个书法家的艺术生命是如何从传统中创造性绽出的。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风光迷离的高地,自王觉斯以来,以重碑称世的清代书家在草书领域不见建树,其间,不乏对草书艺术心向往之者,但都未入草书之精微,至林散之,这条中断的草书之道才真正得以延续,林散之的草书,浑厚生动,水墨淋漓,笔意充沛,线条的书写运动极富变化,艺术形式别开生面,且意境高远,与书法史上的草书大家相比,可谓独树书林而不可替代。林散之的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传统的一部分。>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林散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以刚为主,以柔为辅。坚挺瘦劲,开合有致。七十年代的作品是刚柔相济,动静相宜,以倚为正,字字相连。八十年代的作品,以柔为主,以刚为辅。亦行亦草,墨色淋漓。>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诗赞之:万里行程万卷书,精思博学复奚如?蚕丝蜂蜜诚良喻,岁月功深化境初。>>文学家、书法大师郭沫若: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著名大书法家、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草圣遗法在此翁。>中国书协主席沈鹏:林散之没有掺入其他因素,进入了书法的最高殿堂。>国画大家亚明:林散之是属于世界的。由于林散之的存在,从而使中国保住了传统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中国美术评论家马鸿增:草书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大书法家当推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唐代怀素、明代王铎、当代林散之。>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林老大作笔苍墨润,深得宋元神韵,在宾翁高足中实为仅见。>>书法家启功:老人之诗,胸罗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者,发于笔下,浩浩然,随意所之。无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应手之乐。>原国家主席江泽民: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林散之墓 怎么评价林散之

林散之年少好学,自习诗文书画,此后数十年寒灯苦学,大器晚成。林散之被称作“草圣”,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他的诗、书、画被誉为“当代三绝”。林散之>林散之墓>林散之先生逝世后初葬于采石镇的小九华山采

关于普鲁士的评价是怎样的

如果问二战结束后的反思中,被清算最彻底的字眼是什么,你也许会想起法西斯、纳粹抑或是日本军国主义。其实,真正的答案是个让不少人十分陌生的字眼—普鲁士。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在这里建立的普鲁士王国曾是德意

历史军事 关于浑河血战的评价是怎样的

浑河南北大战,令轻取沈阳的后金军意外遭逢劲敌,连续多次恶战,多次失利,险像环生,倍极艰苦。后来的清人魏源也感慨其为:"是役,明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而明人倍感自豪,

历史军事 关于大卢基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

大卢基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2年11月4日至1943年1月20日,由加里宁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大卢基集团(9个师),使之不能调往斯大林格勒。1942年11月28

历史军事 关于汤迪比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

“汤迪比战役”对西非历史影响甚大。随着摩洛哥占领桑海王国的心脏地区,原来许多依附于桑海的君侯国纷纷自立。桑海既无力驱逐摩洛哥,也无力羁縻各君侯国。至于摩洛哥人,在西苏丹各族人民看来,它是异族入侵者,因

历史军事 关于汤迪比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

“汤迪比战役”对西非历史影响甚大。随着摩洛哥占领桑海王国的心脏地区,原来许多依附于桑海的君侯国纷纷自立。桑海既无力驱逐摩洛哥,也无力羁縻各君侯国。至于摩洛哥人,在西苏丹各族人民看来,它是异族入侵者,因

历史人物 关于艾瓦佐夫斯基的评价是怎样

艾瓦佐夫斯基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共画了6000件作品,其中心题材是海洋。他表达了波浪起伏,透明的水,海洋和天空之间的对话,描绘了广阔无边的海面、惊涛骇浪、晚霞落日、在波浪上嬉戏的月光、暴风雨和船舶的倾覆

历史人物 关于高行健的评价是怎样的

高行健的作品极具创意,永远不会重复自己,视野广阔,气势不凡,成就是世界级。——香港作家董桥>高氏作品着重人性描述,带有个人主义色彩,有时亦会掺入佛学和禅的思想。——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方梓勋>高行健

历史人物 关于高行健的评价是怎样的

高行健的作品极具创意,永远不会重复自己,视野广阔,气势不凡,成就是世界级。——香港作家董桥>高氏作品着重人性描述,带有个人主义色彩,有时亦会掺入佛学和禅的思想。——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方梓勋>高行健

历史人物 关于王个簃的评价是怎样的

王个簃(WangGeyi,1897年10月20日-1988年12月18日),原名能贤,后改名贤,字启之,号个簃,以号行。斋名有“霜荼阁”、“暂闲楼”、“千岁之堂”等。祖籍江苏省海门市。现代著名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