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与大明帝国同期的两大势力比,我们并非最优秀

Posted 王朝

篇首语: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与大明帝国同期的两大势力比,我们并非最优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与大明帝国同期的两大势力比,我们并非最优秀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的276年,被今天许多人顶礼膜拜。作为一位长期学习明朝的后学者,也对其尊敬有加。但作为现代人,如果只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显然视野狭窄些。近期,我也在学习国际史,欢迎各位同学指点、批教。此文只是简单介绍表面现象,希望和读者一起探讨这一时期中外之间的各种有价值的对比。 (1)亚洲的三大帝国各有千秋:一个家族两个传奇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古代文明国家中少有的文明没有断流的国家。到了明朝,其同期的亚洲强国中有一个帝国、一个家族创造了不输于朱明的帝国。 奥斯曼帝国从1299年建立,经历长达623年的漫长岁月直到1922年才彻底灭亡。 帖木儿家族建立了两大帝国,即帖木儿帝国(1370—1507年)、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 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等国。因为是帖木儿帝国灭亡后帖木儿的后裔建立,所以,莫卧儿帝国统治阶层是伊斯兰文化,宫廷皇室则又有波斯文化。其统治大众则是印度教。 帖木儿帝国只在帝国初期非常强大,之后越来越弱,最终在明朝正德二年亡国。 帖木儿帝国只是在第一大君主帖木儿在位期间最为强大。1369年,作为西察合台汗国的驸马在杀死可汗后建立了帖木儿帝国。经过南征北战,他的统治面积达460万平方公里、人口2850万。波斯、伊拉克、叙利亚、阿塞拜疆、阿富汗、印度西北部都是其领域。 就连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巴耶塞特一世(约1354年—1403年)都被其擒拿。不过,巴耶塞特比较硬气,在经过屡次越狱不成八个月后自尽而亡。之后,帖木儿准备征服中国,但在1405年2月,他死于征伐明朝的路上。 帖木儿没有和朱棣相遇,留给后人的只能是「 ”瞎想”了,但可以肯定必是一场恶战。但无论怎么说,帖木儿在位时期的帝国非常强大。但可惜,开国之君即是巅峰时刻。 帖木儿死后,其国内统治并不稳固,统治者间的权力争夺特别频繁。最终,帖木儿帝国彻底崩溃,后裔巴布尔攻入印度,并于1526年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王朝:印度的最后一个王朝 帖木儿后裔在印度统治并不稳固,但所幸在经历复杂、动乱后迎来了第三位统治者阿克巴尔(1542年10月15日-1605年10月27日)。他在整个亚洲伊斯兰文明史上都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 ”三大帝”之一的阿克巴大帝。 其统治时间,正是我国的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到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2)奥斯曼帝国在明朝时期:一直都很强大,其巅峰代表就是苏莱曼大帝 对应明朝所处时代,奥斯曼帝国一直处在上升时期。虽然在1402-1403年期间,因被帖木儿打得惨败,导致国内统治者互相征伐,其统治陷入混乱时期。 但自从默罕默德一世(1413—1421年在位)获得最终胜利后,他借助帖木儿帝国的内乱时机,不但完全恢复了故土,更是继续延续了奥斯曼帝国地传统——与欧洲各国鏖战,并向欧洲腹地进军。 1453年5月29日,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立国11个世纪,自395年建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因为拜占庭帝国灭亡,正在崛起的沙俄帝国便自称「 ”拜占庭的继承人”,以基督教正教(东正教)的「 ”保护者”自居。 可以说,正是上述的「 ”思想、宗教”的旗帜因素,为沙俄构建了完善的「 ”统治架构”。也正是这一点,沙俄在扩张根本原因之外利用这一旗帜与奥斯曼帝国战斗了二百年。 与明朝同一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彻底完成领土构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进入巅峰时代。其领域包括: 巴尔干地区成为其疆域。1415年,阿尔巴尼亚成为其疆域后,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各国在巴尔干地区不断地碰撞,基督教无论是新教还是东正教都被其打翻在地,到了16世纪,整个巴尔干地区成为其疆域。 北非地区成为其疆域。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地区横冲直撞地同时,自然将其兵锋指向北非地区。到了1517年,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574年,突尼斯成为其属地。利比亚、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也相继成为其囊中物。 中东地区不断地与萨非王朝(1501—1736年)交战。萨非王朝被称为「 ”波斯第三帝国”,在帖木儿帝国灭亡后,萨非教团崛起灭亡了白羊王朝。萨非王朝建立后,直到1638年才与奥斯曼帝国结束对中东、外高加索地区的争夺,双方签订协议各自保有既有领土,形成基本和平状态。 奥斯曼本来有机会占领整个中东地区,但可惜伊朗的萨非王朝在苏莱曼大帝病逝后,也出现一位大帝——阿巴斯大帝(1587—1629年)。 奥斯曼帝国在曾将高加索地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中的部分国家的部分领土纳入其版图。总体上,中东地区大部分国家例如沙特、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等国成为其版域内领土。到了苏莱曼大帝(1520—1566年)时期,奥斯曼帝其实力达到巅峰状态。 (3)明朝得封建社会地利之变,世界在混乱、我方风景独好 明朝276年的生命中,世界翻天覆地、战争频仍。整个世界都不太平,似乎只有我们风还算平、浪也算静。虽然有「 ”土木堡之变”(1449年),但因为于谦等人迅速推举了新皇帝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抵挡住了蒙古骑兵的进攻,大明有惊无险。其后,蒙古虽然经常南下,但在明朝的「 ”防守反击”下,对于大明并没有致命的生存威胁。 除了蒙古,大明的四面八方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没有敌人。 可以说,在同一时期的历史,奥斯曼帝国应该是世界上最风光的帝国。相对我国的明朝,则因为地理因素、儒家因素。一方面在内缩,专心搞农业和经济发展,最终商业发达,在地域和军事上相比与其他帝国并不出色。 一方面因为欧亚大陆乃是当时世界最为繁荣的地区,有奥斯曼帝国存在,我国的文化影响力范围一直比较固定。 从经济上说,奥斯曼帝国未必比明朝强大,但因为奥斯曼帝国善于经贸,其统治相对和缓。这一时期的奥斯曼帝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影响力上并不输于明朝。 从军事上说,奥斯曼帝国在与欧洲各国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其扩张性非常明显。相反,明朝的疆域从永乐开始后一直处于「 ”内缩”状态,且一些地区并没有实际统治。所以,个人认为我们在同一时期是不如奥斯曼帝国的。 我们并非最优秀。向所有比我们做得好的人或国家的好的方面学习,不自恋更不自卑! 我们需要问:何时我们开始内敛的民族性格?即使被称为坚强的明朝,也是如此。 大明德医制小吃,既为小儿治病又可老人养生,乾隆很喜爱 为艺术就不要历史真实?谈李鸿章影视形象转变的背后 「 ”私刑”与「 ”以暴制毒”:从美墨二百年关系谈毒品泛滥

相关参考

李成梁并非大明最优秀的将领,为何可以成为不世之功臣

李成梁出身于将门世家,明代武官为世袭制,李成梁的父亲是指挥佥事,父亲去世后,按规定李成梁本来可以接替父亲的职位,由于朝廷规定世袭的武官必须到京城报到,李成梁却穷得连去京师的盘缠都没有,因此直到四十岁他

最终导致大明的灭亡 袁崇焕致命的两大失误

袁崇焕是个已经争议了几百年的人物,宁远,锦州两战沉重打击了后金的实力。让正在蓬勃兴起的女真遭到了当头一棒。虽然他是遭受崇祯猜忌,甚至是卷入党争,一代英雄最终惨遭千刀万剐的酷刑。虽然袁崇焕的光辉战绩为人

最终导致大明的灭亡 袁崇焕致命的两大失误

袁崇焕是个已经争议了几百年的人物,宁远,锦州两战沉重打击了后金的实力。让正在蓬勃兴起的女真遭到了当头一棒。虽然他是遭受崇祯猜忌,甚至是卷入党争,一代英雄最终惨遭千刀万剐的酷刑。虽然袁崇焕的光辉战绩为人

历史人物 东吴最厉害的两大使者,其中一个狠怼刘备获嘉奖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期间,魏、蜀、吴三方的关系非常有意思,它们既是敌对关系,又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瞬间结为同盟。而在这三方势力当中,东吴在其中的位置非常特

历史人物 东吴最厉害的两大使者,其中一个狠怼刘备获嘉奖

大家好,这里是全榜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期间,魏、蜀、吴三方的关系非常有意思,它们既是敌对关系,又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瞬间结为同盟。而在这三方势力当中,东吴在其中的位置非常

汉朝历史 东西两大帝国“第一次亲密接触”

>  作为东西方的两大文明古国且经济文化大国——中华帝国(东汉)与罗马帝国,有着各自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明。罗马在汉代被称为“大秦”,意即泰西(极西)之国,又称“海西国”。那么,这两个大国是何时开始进行

为何阿兹特克的抵抗比印加要强不少

16世纪前期,西班牙征服者对美洲的开发可谓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案例。刚刚涉足美洲大陆不仅的他们,就用很少的兵力掀翻了美洲的两大古代帝国--阿兹特克和印加。相对而言,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印加帝国的文明水平和组

中国古代两大“顶尖技术”被别国窃取始末

瓷器与丝绸是中国的两大金字招牌,这两种东西,是古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独门绝学”,既挣来成箱的黄金白银,也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天下谁不知道“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当然,这两条路并非中国

官渡之战中袁绍麾下不可忽视的两大谋士大揭秘

官渡之战袁绍麾下谋士:田丰、沮授是袁绍手下两名优秀的谋士,对于这两个人,识人用人皆胜袁绍的曹操有过这样的话:对沮授“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对田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对于袁曹两军,沮授认为

官渡之战中袁绍麾下不可忽视的两大谋士大揭秘

官渡之战袁绍麾下谋士:田丰、沮授是袁绍手下两名优秀的谋士,对于这两个人,识人用人皆胜袁绍的曹操有过这样的话:对沮授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对田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对于袁曹两军,沮授认为北兵数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