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韩赵魏三分晋室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韩赵魏三分晋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韩赵魏三分晋室
韩赵魏三分晋室
经过几百年的大国争霸,到了春秋末期,一些小国被大国吞并了;还有一些小国,虽然没有灭亡,也已经成了大国的附庸,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有些诸侯的内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像周天子的大权旁落一样,他们的大权,也渐渐落到了卿大夫手中,造成了公室名存实亡的局面。晋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晋国本是中原地区屈指可数的大国。晋文公在位时,曾纵横天下,号令诸侯,就是天子见了,也要为之侧目。然而好景不长,文公一死,无休止的内战耗尽了国家的元气,使这个举世瞩目的大国逐渐衰落下去。到了晋出公的时候,实际上已分裂成了几个独立的小国,公室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玩偶而已。
这些由卿大夫把持的小国,割据地盘,建立武装,相互征伐,各不相让。到了后来,只剩下六个强有力的集团。他们是智氏、韩氏、魏氏、赵氏、范氏、中行氏,称为“六卿”。“六卿”中又以智氏的势力最为强大,其他“五卿”只求自保,不敢同他抗衡。
后来,范氏和中行氏又被智氏打败,“六卿”又变成了“四卿”。
智伯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一心想夺取公室的领地和权力,向晋发动了进攻。晋出公哪是他的对手,根本不敢出兵抵抗,只好慌慌张张向齐国逃命。路上受了惊吓,又染上疾病,竟死在途中。
智伯本想立即取代公室,又觉得自己力量还不够雄厚,时机尚未成熟,左思右想,还是立了一个傀儡国君,并将他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作为自己的工具。
智伯的贪心并没有因此得到满足,他还想侵占其他三家的领地,便找了一个借口,说国君准备远征越国,为了加强实力,要求各家献出100里土地,连同户口一起交给公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的狼子野心。屈于压力,韩康子强忍住胸中的怒火,首先交出了土地和户口;接着,魏桓子也乖乖地照着办理。
智伯看到事情进展顺利,心里十分高兴,便派人到赵家索取。谁知那赵襄子根本不予理睬。他对智伯的使者说:“土地是祖先传下来的,我怎敢随便拿着送人呢?请转告智伯,就说我赵襄子不敢遵命。”
智伯得到使者碰壁的消息后,气得火冒三丈,立即与韩、魏组成联军,大张旗鼓地向赵家发动进攻。
赵襄子自知势单力薄,便带领人马退守晋阳城中。
晋阳是赵家的根据地,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府库丰盈,易守难攻。百姓也同仇敌忾,对赵襄子十分拥戴,只是武器不足,需要赶紧制作。
赵襄子采纳了家臣张孟谈的建议,拆除了城内的公房,将木料加工成箭杆,把铜栓锻造成箭头,亲自组织防务,不给智伯的军队以可乘之机。
智伯率领三家联军,凭着人多势众,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还是攻不下来。
一天,智伯在晋阳城外巡察,一眼看到了那条向东北方向流去的晋水,紧锁的眉头顿时便展开了。他立即回到军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韩康子和魏桓子。他说:“现在还是枯水季节,可急速命人在河中筑起一道大坝,截住河水。等到洪水暴涨的时候,再把南面的堤坝挖开,水漫晋阳,看他赵襄子如何招架!”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韩、魏两家哪敢说个不字,只得连连称“是”,照办不误。
不几天,一道高高的拦河坝便在晋水中修筑起来了,还开凿了一条通向城内的小河。
雨季说到就到了。一连几天,大雨下个不停,拦河坝内的水位猛涨,水淹晋阳的时机到来了。智伯立即下令扒开南面的堤坝,顿时,洪水像脱缰的烈马,奔腾直下。要不是城墙阻挡,晋阳早已成了一片汪洋。
这时,大雨还没有停止。如果长此下去,城内定将遭受灭顶之灾。
智伯站在高处眺望,心里好不得意。寻思:等到洪水漫过城头,满城军民,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到时候,赵襄子就是跪在地上乞降,也将办不到了。
事出智伯意料之外,洪水的涨势越来越慢,后来竟逐渐停了下来。洪水虽然没有漫过城头,但晋阳军民还是遭受了一场严重灾难。天上的雨水,渗入的河水,搅得人们无法安身;加上食物短缺,疾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但晋阳城里的百姓全都恨透了智伯,他们宁可被大水困死,也不愿做智氏的顺民。
这时,赵襄子心急如焚,他不忍心看到百姓遭殃,便同张孟谈商量说:“城内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民心固然没变,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晋阳也就难以守住了。”
张孟谈了解他的心思,便说:“民心是不可忤的!要知道,投降并不比死亡痛快,请主公千万打消这个念头。可要想解晋阳之围,我看,非得联合韩、魏两家不可。”
赵襄子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瞪大眼睛,期待他进一步说明。
张孟谈接着说:“韩、魏两家同智氏也是貌合神离。他们虽然献出了土地和户口,也是迫于智氏的威势,绝不是心甘情愿的。因此,我准备去韩、魏军中陈述利害得失,争取他们自动撤军。如果能够成功,问题就好办了。”
赵襄子觉得有理,便同意他去试试。
张孟谈趁着黑夜,把绳子系在城头,滑了下去,悄悄地进了韩、魏两家的军营。他对韩康子和魏桓子说:“唇亡齿寒,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现在你们跟着智伯来攻打赵家,赵家要是完了,下面就轮到你们韩、魏两家了。”
韩康子和魏桓子听了张孟谈的话,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们想:“即使三家平分了赵家,势力雄厚的还是智伯。他野心勃勃,贪得无厌,赵家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遂与张孟谈商量好了消灭智伯的具体方案。不过,韩、魏两家还是有些担心,万一谋事不密,计划败露,智伯是不会轻易饶恕他们的。张孟谈对天发誓,保证严守机密,才解除了他们的顾虑。
第二天,韩康子和魏桓子同智伯一道察看水情。智伯指着眼前浩浩荡荡的洪水,十分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大水的厉害!你们看,城边有条河流,反倒成了祸害,即使是千军万马,也比不上它的威力。不用几天,我们就可大获全胜了。”
韩康子和魏桓子听了智伯的话,脸色顿时煞白。他俩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封邑的旁边,也有一条这样的河流,智伯的话提醒了他们,说不定哪一天,晋阳城的命运就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按照三方的约定,第二天深夜,韩、魏两家派人扒开北岸的堤坝。瞬间,滔滔的河水便改变了流向,一泻而下,冲进了智氏的营寨。
这时,正做着好梦的智伯,突然被一阵喊杀声惊醒,连忙翻身下床,衣裳竟是湿漉漉的。再向营外一看,全是白花花的汪洋一片,军营早被大水围困。士兵们束手无策,四处乱窜,不知如何援救。
这时,韩、魏两家兵马从左右合围过来。智伯早已吓得魂不守舍,慌乱之中爬上了一条木筏,想乘机溜走,却被赵家军队截住退路,智伯终于束手就擒。赵襄子立即将他当场处死。
智伯的士兵,有的死在水中,有的中箭身亡,只有少数人逃脱。
韩、魏、赵三家灭了智伯,不但收回了被侵占的土地,还平分了智伯的财产和地盘。
没过多久,赵襄子去世,他的侄孙赵浣(huàn)继承了大夫的爵位。他跟韩、魏两家商量,趁晋幽公即位的机会,干脆瓜分了他的领地。这样,晋国这个春秋时的大国,就分成了完全独立的三个政权。这件事,史书上称作“三家分晋”。此后,晋幽公虽然还保留着国君的名分,但只能靠三家留给他的两座小城过活,没有丝毫权力,形同一具僵尸。
韩、魏、赵尽管势力越来越大,却没有诸侯的名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他们各派自己的使者去洛阳朝觐天子。周王哪有胆量同他们作对呢?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于是正式封韩、魏、赵三家为诸侯。从此,它们逐渐成了中原大国,再加上原有的秦、齐、楚、燕,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夺取了晋国的政权,封建制度已经形成。
相关参考
一统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吞并六国是秦国崛起和强大的最终结果,而与秦国的崛起相伴的是其他诸候国的衰落,两者之间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在秦国崛起的进程中,其中一个诸侯国的衰落,对秦国确立优势地位、最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在群雄争霸的东周春秋时期,晋国文公是继齐恒公之后第二个称霸诸侯的君主。如果从晋国称霸的时间来看,除了春秋初期的齐桓公称霸和末期的吴越之争,晋国称霸天下长达一百三十年。其中有长达百年的时间都是晋楚争霸,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韩赵魏三国之间的纠葛,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战国七雄中,人们常常把韩国、赵国和魏国排在一起说,这并不是偶然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韩、赵、魏先后灭亡又揭开了秦灭
自韩赵魏三国打败知氏瓜分晋国后,在雄才大略的魏文侯的带领下,晋国三大家族虽然相互独立但是始终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这也使得他们一度成为中原霸主。韩赵魏三国组成的同盟牢不可摧,向西压制了日益发展壮大的强秦,
战国时期,泛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而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东周王朝灭亡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56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
1.山西阳泉市历史唐虞夏商时,今阳泉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
1.山西阳泉市历史唐虞夏商时,今阳泉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超级大国,而将魏国推向超级大国地位的就是他的首任君主——魏文侯。魏文侯时期,晋国卿大夫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赵氏陷入内乱后实力衰弱,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各国纷争不断,在战国时期出现了实力最强的七国,史称「”战国七雄”,即:秦齐楚燕韩赵魏!在人们印象中,通常都觉得军事实力最强的是秦国,秦国贪得无厌不断扩张,但是在战国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