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如果晋国没有分为韩赵魏
Posted
篇首语: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如果晋国没有分为韩赵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如果晋国没有分为韩赵魏
在群雄争霸的东周春秋时期,晋国文公是继齐恒公之后第二个称霸诸侯的君主。如果从晋国称霸的时间来看,除了春秋初期的齐桓公称霸和末期的吴越之争,晋国称霸天下长达一百三十年。其中有长达百年的时间都是晋楚争霸,其它各国添为陪衬。除了楚庄王时期楚国占些优势外,其余时间,晋国总体处在上风,晋国所处的中原地区,在土地、资源、人口等多方面上都是优于其他诸侯国的,而且,晋国良相、战将等人才倍出。那么,如果晋国不被韩、赵、魏三家肢解,是否能统一华夏?
首先,在春秋末期,晋国拥有最广阔和肥沃的土地,在这一点上,楚国的国土面积虽然广阔,但是春秋战国时的南方,大都还是蛮荒之土,没有开化之地。再加之,当时的气候属温暖期,南方炎热,蚊蝇滋生,瘟疫、疟疾横行,河道纵横,便于舟楫,不便于车战,步战。因此,楚国君主及士族位并不是积极向南方开疆拓土,而是不断地北上和中原各国争夺江淮之地及中原沃土。而且和北方诸侯争雄,也有挑战中原人士视楚人为南蛮的偏见。至今,武汉的土语中,还保留有“不服周”即“不服气”的意识。最常见的打架习语,就是一方推着搡狠头狠脑地说:“么样!你不服周?”一方却撑着挡着赳颈傲腮地回道:“不服周,就是不服周!么样?”。
楚国虽然没有像晋国那样分裂,可国内政治基本上也是由出身于王族的贵族世家掌控,其它人才难以在楚国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贵族世家之间也是相互掣肘,虽有广阔国土,财力,军力也是足够具备有一统华夏的实力。然而,这样的体制往往政出多门,贵族世家们相互也是为权、为利而相互明争暗斗,所以,在与诸侯的争霸中,楚国并不能发挥出自己国家的全部实力。国虽大,只是虚胖而已。吴起在楚国实施变法,可因此也触及贵族的利益,所以,短暂的变法图强后,随着支持变法的楚王去世后,吴起连带起实施的变法也随之被抛弃,楚国实际上已经退出了统一华夏的历史机遇。其在战国后期也只能是个配角而已。
其次,晋国的人才倍出,分家后的赵国、魏国等在战国时期也是名将、良相纷纷涌现,而秦国之所以能走上强大,乃至秦始皇可以横扫六国、统一华夏。拔擢人才、选贤任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如若晋国没有分裂,在和其它诸侯国争夺人才中将占有极大的优势。再者,只要晋国不被分裂,便是中原第一强国,那种三晋相互攻伐,互相吞并的话,那么秦国很可能就会被压制在函谷关以西,其中,魏国曾经一度有灭亡秦国的战略机遇,只是当政的魏国君主及大夫们,没把秦国这个西僻穷弱之邦当回事,才给了秦国孝公变法图强的战略机遇期。
然而,常言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晋国的分裂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晋国卿士制度发展演变了近二百年,前期尚能六卿和睦,大夫尽职,大家能团结在晋公的周围,南征北战,会盟诸侯,尊王攘夷,成就晋国霸主地位,然而,到了后期,卿士之间的关系越发变的微妙,大家相互争权夺利,因为,不在争斗中成为胜利者,随时可能面临身死族灭。再则,后续国君的能力和威望不能保证都如文公、襄公一般。对国家权力的掌控也是每况愈下。晋国在没有分裂成三个诸侯国之前,已经政出私门,相互内斗不断。在战国时期,各国所进行的变法改良政策,也很难在晋国推行。
在战国的大争之世背景下,谁能最后脱颖而出,关键还是看其能否通过内部改革,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富国强兵。因此,秦国能崛起,还是待看秦孝公之贤,用商鞅之能,对国家实行深彻的变法,这一点秦国无疑是成功的。而且,孝公之后,虽然商鞅被处死,然商鞅之法并未废除,并在后续国君执政中获得以一贯之的执行。经过变法后的秦国就是为了适应战国这样的环境而生的,其最后能实现一统华夏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点,山东六国是没法比的,即便是那个大晋国真的还存在,如果没有像秦国那样实行变法,仅仅是个虚弱的胖子而已。
秦国的胜利是其制度的胜利,就算是在统一之后的秦帝国只历经二世,仅仅存在了15年。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国的制度在当时的七国争雄的大时代背景中是最成功的。秦帝国的短暂存在,便遭灭亡,内在本质是从战争转到和平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实现政策转变,再加上其它的偶然因素,如:没有在死前确定帝国的继承人,给赵高、李斯这些人改变历史走向的机会。
所以,晋国就算没有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也不可能实现统一华夏的可能。
相关参考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自韩赵魏三国打败知氏瓜分晋国后,在雄才大略的魏文侯的带领下,晋国三大家族虽然相互独立但是始终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这也使得他们一度成为中原霸主。韩赵魏三国组成的同盟牢不可摧,向西压制了日益发展壮大的强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韩赵魏三国之间的纠葛,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战国七雄中,人们常常把韩国、赵国和魏国排在一起说,这并不是偶然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韩、赵、魏先后灭亡又揭开了秦灭
公元前403年原为晋国六卿的韩虔﹑赵籍﹑魏斯被周王正式册封为诸侯,自此日后雄踞中原的三大强国韩、赵、魏应运而生。当然我们都知道韩赵魏三国的崛起是建立在分裂晋国疆域之上的。而在瓜分晋国的时候,赵国不但得
早在晋文侯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昭侯继位,把自己的叔父成师封在了曲沃;曲沃的土地规模,比当时晋国的都城“翼”还要大。如此传了三代到“曲沃武公”的时候,这一支晋国公族就把都城“翼”的一支征服了,并取代他们
赵魏韩三家分晋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意义巨大,它直接改写了今后历史的发展。认真的说,晋国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国,而且晋国正好堵在了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上。如果晋国没有解体,秦国根本没有东出的机会。即使齐国选择
三家分晋,魏斯成为晋国最后一任中军将,此时晋国国君为晋幽公,从这时候开始,强盛的晋国开始谢幕。当时晋幽公只有绛都和曲沃两地作为食邑,能够调动的武装力量不超过三百人,他以为魏斯将就此放过他,想不到一场针
韩赵魏三分晋室经过几百年的大国争霸,到了春秋末期,一些小国被大国吞并了;还有一些小国,虽然没有灭亡,也已经成了大国的附庸,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有些诸侯的内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像周天子的大权
战国时期,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国争雄,我们熟知的都是七国的战争,但在当时,还是有强国存在的,只不过被灭亡的早,而没有被记载的太详细。越国在战国时期时已经没落,春秋时越国是可以和齐国并称的四强,在强盛时期的
一统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吞并六国是秦国崛起和强大的最终结果,而与秦国的崛起相伴的是其他诸候国的衰落,两者之间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在秦国崛起的进程中,其中一个诸侯国的衰落,对秦国确立优势地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