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区的变迁

Posted 南北朝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区的变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区的变迁

 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区的变迁

  三国以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课本中未有“江南地区”一词,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江南地区”一词,还专门讲述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狭义是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魏晋以来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历史教材中的“江南地区”是广义上的江南。

  远古时期

  据考古发现,距今170万年左右,我国云南省元谋县生活着一支远古人类,我们把他们称为 “元谋人”。这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大约距今七千年,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余姚市生活着河姆渡人,已经进入到氏族公社时期,他们已经会种植水稻,建造房屋,开凿水井,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

  黄帝尧舜禹时期,华夏族活动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对江南地区控制较弱。《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苍梧之野”就是指称湖南的九嶷山,九嶷山也叫苍梧山。毛泽东诗云:“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那时,江南地区荆莽未开,居住着少数民族,是落后的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蜂起,江南地区有楚国、吴国、越国,虽然有“吴越争霸”、“晋楚争霸”,楚庄王也一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可是那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地带,是黄河两岸。争霸的目标是北扩争夺中原霸主。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可是势力范围始终在长江沿岸,没有进一步向南拓展,那时南方仍被称为蛮夷之地。

  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五十万大军继续南下,开疆拓土,一直打到南海,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秦始皇对这些地区进行了开发,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特设立象郡、桂林郡、南海郡三郡管理江南事务。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公元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南越国。南越国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统治时期,江南政治、经济均有所发展。

  两汉时期

  西汉建立后,南越国王向刘邦称“外臣”,关系几经反复,汉武帝时,出兵10万,灭亡南越国。两汉时期,黄河中下游是政治统治的中心,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落后,手工业、商业发展水平较低,很多地区尚未开发。《史记·货值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也无千金之家。司马迁时期的江南地区还是人烟稀少,刀耕火种,商品经济水平比较低,因此没有富裕人家。

  东汉后期政局动荡,军阀割据,战乱纷纷,很多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拉开了江南开发的序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吴国招抚山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东晋建立前后的数十年间,中原地区以百万计的人口涌进南方,其中有大量的劳动力,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也随之南来,这对南方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影响。“永嘉南渡”不仅是北方百姓的南移,北方的士族大姓,甚至是晋朝政府的南移,也为江南的发展带去了大批人才。北方的流民为了重建家园,求得安定的生活,他们有着强烈的经济开发愿望。这对于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了南朝刘宋时期,江南已经成了鱼米富足之乡,《宋书》载: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区几经变迁,几经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终于从荒芜之地成为鱼米之乡。从江南地区的变迁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有自然因素,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劳动力、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统治者的政策导向。南方政权的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相对于北方的战乱,南方相对安定,老百姓安居乐业,老百姓也维护这样的政权。

  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徐杰,女,中学高级教师,临淄区教学能手,临淄区优秀教师、淄博市优秀教师,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教育事业,致力于历史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多篇。

相关参考

安东的历史变迁

丹东历史悠久,距今38至18亿年前,就有丹东地域的原始古陆。1982年发现的:“前阳人”头盖骨化石表明,早在1.8万年以前,丹东地区已有处于原始母系氏族时期的先人在开拓、繁衍、生息。东港市马家店镇三家

高中历史 中国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中国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一、中国人口总量的变化。  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中记载的人口数据有:秦朝2000万,西汉末近6000万,东汉和帝时期5300万,隋唐4600万,北宋1亿,清朝前期3。6亿,

高中历史 中国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中国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一、中国人口总量的变化。  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中记载的人口数据有:秦朝2000万,西汉末近6000万,东汉和帝时期5300万,隋唐4600万,北宋1亿,清朝前期3。6亿,

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服饰(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3)阶段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高中历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服饰(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3)阶段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高中历史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

   文/博华  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中国辽阔的疆域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就整个中国古代经济的历史发展

高中历史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

   文/博华  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中国辽阔的疆域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就整个中国古代经济的历史发展

高中历史的巧记方法有哪些

我以前就是学历史的,我是这样记的。首先,整理一条朝代,时间先后的粗线,俺记得小学时就有教这样一首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历史秘闻 高中历史的巧记方法有哪些

我以前就是学历史的,我是这样记的。首先,整理一条朝代,时间先后的粗线,俺记得小学时就有教这样一首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答案(12课到最后)

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北朝与南朝读图学史观察地图,谈一谈中原居民的南下,对促成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汉末的战乱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北方人口被迫向长江流域乃至更南的地区转移。由北向南的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