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

Posted 经济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

   文/博华

  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中国辽阔的疆域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呈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就整个中国古代经济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经济发展的重心是由北向南逐步转移的。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及鼎盛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先进地位,后来长灌流域的经济逐步发展,并赶上和超过了黄河流域,这一转变的完成时期大致在五代和北宋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普遍使用了换器、牛耕,再加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等,使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水平都占绝对优势。三国时期,黄河流域大批农民为逃避战乱,南迁长江流域,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江南人民一道劳动,使江南地区得到了初步的开发。西晋末年,北方又有大批农民为逃避民族压迫和战乱,流亡到江南。到东晋、南朝时,由于南方社会秩序较为安定,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又有了很大提高。隋唐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得到发展。大运河的开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江南经济的重要。唐朝中后期,封建经济继续向闽江、珠江流域扩展,广州是当时南方的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由此可见当时南方经济的繁荣。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而北方又有在批劳动力为避战乱逃亡江南,使南方经济又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大约在这一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已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此后这一趋势不断加剧,到南宋时,南方经济已占绝对优势,当时太湖周围地区已成为全国农业产量较高的区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状况。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出口,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元朝开通漕运和海运路线,其目的就是实现南粮北调。可以说,元大都的繁华,有赖于南方经济的强大支撑。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继续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明朝时,全国出现了30多个城市,且大多数处在江南地区。到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在清朝前期得到缓慢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之所以由原来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转移到江南,这是当地所在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黄河流域地处温带,四季分明,而平原广阔,土质疏松;江南地区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而地多丘陵,土质坚实。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当上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农业种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来得早,且发展得更为容易。因此,黄河中下游地区首先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但秦汉以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再加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频繁战争,使这一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而江南地区相对处于比较安定的环境,这吸引了大批逃避战乱的北方人口,这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自唐代中叶以后,江南水稻的产量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从而有了“天下江淮为国命”之说。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 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区的变迁

 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区的变迁  三国以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课本中未有“江南地区”一词,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江南地区&rdquo

高中历史 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区的变迁

 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区的变迁  三国以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课本中未有“江南地区”一词,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江南地区&rdquo

高中历史 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概况  城市的发展演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因此,了解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情况,对于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中学历史教材对城市发展概况的

高中历史 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概况  城市的发展演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因此,了解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情况,对于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中学历史教材对城市发展概况的

跪求高中历史关于宋代所有知识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成就

一、经济:1、精耕细作技术成熟,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西北得到发展。2、制瓷业享誉世界,涌现一批名瑶(五大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瑶)。3、商业繁荣,打破市坊界限;商业交换品迅速增

历史秘闻 跪求高中历史关于宋代所有知识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成就

一、经济:1、精耕细作技术成熟,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西北得到发展。2、制瓷业享誉世界,涌现一批名瑶(五大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瑶)。3、商业繁荣,打破市坊界限;商业交换品迅速增

初一历史第10课

一、求初一历史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板书老师上我们讲18课,可板书教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

中国历史 为什么中国的经济重心会逐渐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明,最早大多产生在北方黄河流域,尧舜禹汤、夏商西周,都在所谓的“三河之地”(黄河“几”字拐弯的河东、河西、河南),而春秋时期的“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也都在这一片传统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

1.七年级下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简述】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

北人南迁,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却逐渐由黄河流域南移至长江流域。经济重心的南向移动和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密不可分,该过程是漫长且痛苦的,同时也铸就了中华民族成长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