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古代科举名衔称谓一览

Posted 科举

篇首语:常识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见的东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中历史 古代科举名衔称谓一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历史 古代科举名衔称谓一览

 古代科举名衔称谓一览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古代科举有以下几个名衔:

  【童生】

  童生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秀才】

  秀才是古代中国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在汉朝使用举察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材称之为“秀才”。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试的一种。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朝时,凡经过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故此当时有“不第秀才”之称。

  【贡生】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

  【举人】

  中国古代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宋为乡试(贡举考试)各科中试者的统称。俗称举子。宋举人被解送礼部前,须经考试。举人在礼部应试落第者,仍须再应乡举,可方参加下科考试。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但无“出身”,可免丁役。金、元亦如此。明清沿袭,为乡试中试者的专称,俗称孝廉。

  【解元】

  解元,读(jiè yuán),科举制度中乡试第一名,唐制,举进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后世相沿,故后世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如世称明代唐寅为唐解元。亦称“解首”。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探花】

  “探花”一名在唐代的科举经已出现。当时中进士者会园游庆祝,称“探花宴”。以进士中的年少貌美者为“探花使”,到各名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北宋开始,进士必须经过皇帝殿试,并且定立进士一甲只有三人。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

  【榜眼】

  榜眼是对科举考试殿试第二名的称呼,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其名始于北宋初。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榜眼这名称跟状元、探花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状元,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耀眼。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凡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

相关参考

贡举制是否等于科举?

科举名衔称谓一览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刺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

历史秘闻 贡举制是否等于科举?

科举名衔称谓一览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刺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

高中历史 古代帝王政绩一览

古代帝王政绩一览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朝代更替史,同时也是一部帝王史。众多的君主在位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本文特地将教材中所出现的帝王政绩做一个归纳与整合,以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知识点。秦始皇:灭六国

高中历史 古代帝王政绩一览

古代帝王政绩一览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朝代更替史,同时也是一部帝王史。众多的君主在位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本文特地将教材中所出现的帝王政绩做一个归纳与整合,以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知识点。秦始皇:灭六国

初中历史专题《从汉到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温馨提醒:图片能够点击放大旁观。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测验的登科数量、测验内容、测验法式发生了转变。科举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封建统治根蒂络续扩大;科举测验内容由多元到以儒学为主,再到只限于四书五经,且以

古代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皇帝称谓的由来

皇帝称谓的由来: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

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将军称谓

古代将军称谓知多少?请看我给你细分晓:>>>  东周>>  大将军――官名。起于战国,历代多沿用,而以汉代地位最尊。汉初以韩信为大将军,其后又称为大司马大将军,位最尊贵,霍光、王凤等皆曾任之。大将军:

历史秘闻 结果又考中探花

探花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三名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为“三鼎甲”,如鼎之三足。探花虽比不上状元、榜眼,但若能考中亦是很高的荣誉。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一个人先后两次考中探花。这个人就是北宋名臣

一分钟了解古代年龄称谓,从出生到百岁你知道多少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对各项事物都有着很文雅的称谓,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代的各个年龄段是怎么称呼的。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这个词的由来是根据小孩子的日常形态来定

古代称谓说错了轻则被讥讽重则会引来杀身之祸

称谓,在生活中有人常常会混淆,甚至会闹出很多笑话,当然,这也不会有什么大损失,然而,在古代,称谓要是说错了,轻则被讥讽,重则会引来杀身之祸,而且,古时的称谓忌讳不仅多,而且有时还会变动,要是一不小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