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四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Posted 战争
篇首语: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四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四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四次中东战争的来龙去脉
中东,一般指西亚沿地中海的一些国家和非洲的埃及等地。四次中东战争都与此地区的巴勒斯坦问题有关。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远祖希伯来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创立了希伯来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但不久被灭亡。公元前65年罗马帝国入侵该地后,曾三次镇压犹太人的大规模反抗运动,大批犹太人被屠杀,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此后的一千多年间,该地区成为阿拉伯人的长期居住地。
犹太人逃往西欧各国以后,饱尝欺凌和迫害,他们渴望重建犹太人国家,摆脱苦难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19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这一运动得到英国的支持,英国企图借此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一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托管地,大批犹太人涌向巴勒斯坦地区。1922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叫外约旦(1946年5月,英国被迫承认外约旦独立),西部仍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想在这里建国,双方矛盾非常尖锐。
二战削弱了英国的实力,但犹太复国运动日渐发展。同时,阿拉伯民族的反殖斗争也不断高涨,英国的统治难以为继,因而被迫于1947年2月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同年11月,在美苏控制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该决议因分裂巴勒斯坦、偏袒犹太人而引起阿拉伯人强烈的不满。l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建立。次日,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五国出兵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结果,阿方失败,以色列乘机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中规定的要多4850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由约旦和埃及军队控制,上百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此后,以色列进一步靠拢美国,并不断侵犯阿拉伯国家,使阿以矛盾更加激化。
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失败,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引起人民、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不满。1952年埃及爆发了由纳赛尔领导的“七月革命”,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了关于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法令。为了破坏这一行动,英法以三国首脑在伦敦制订了入侵埃及的计划。1956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出动4。5万人的兵力,向西奈半岛发动全面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英法以的侵略行径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谴责,美苏两大国也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表示反对。1956年联合国大会紧急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英、法、以军队撤出埃及,埃及终于实现了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第二次中东战争明显暴露出英法两国在中东影响的逐步衰退,但这一真空地区又被山姆大叔和北极熊视为战略要地而进行争夺,真可谓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67年6月5日,又叫“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这是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对埃及、约旦和叙利亚发动的一次闪电战。
阿以之间的矛盾随着两次中东战争而变得更加尖锐复杂,以色列对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一直耿耿于怀,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叫嚣:“我们准备跟阿拉伯人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第七次、第八次战争!”由此可见,以色列的侵略野心未死。此外,美苏对中东的争夺也使该地区的形势更加复杂。
在战前,以色列多次发出假情报,通知美国,埃及不久将进攻以色列。美国立即向苏联施压,苏联要求埃及“不要首先开火”,并强调苏联已从美国得到保证,以色列不会发动进攻,如果以色列动手,苏联
亦不会坐视不救。埃及因此放松了警惕,以色列遂于1967年6月5日拂晓,突袭埃及,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军在几天内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全部地区、戈兰高地的一些地区,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6月8日,安理会下令停火,阿拉伯国家因战败而被迫接受停火协议。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名十月战争、“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中东地区出现了“不战不和”的局面。以色列继续占领着大片阿拉伯人的领土,巴勒斯坦难民仍然流浪在外。1970年萨达特出任埃及总统后,决定打破“不战不和”的僵局,收复失地。1973年9月,埃及、叙利亚。约旦三国在开罗举行首脑会议,协调了三国的军事行动。经过认真准备后,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得人民决定利用犹太教的赎罪日,对以军发动突袭。根据犹太教规,在赎罪日,凡犹太教的信徒,从日出到日落,不得进食,不得喝水,也不能抽烟。1973年10月6日,埃及军队向守在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士兵发动突袭,叙利亚军队也在戈兰高地向以军发动全面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也运用游击战术在以色列占领区袭击以军,阿尔及利亚、苏丹等阿拉伯国家,都先后出兵参战,正当双方酣战之时,美苏两国却抛开交战双方,进行中东停火问题的谈判。在美苏的威逼下,埃及、叙利亚在22日和24日先后宣布停火,以色列在22日也宣布停火。但以军并未遵守停火协议,却向埃、叙发动新的进攻,占领了大片土地。为此,联合国不得不派维和部队到中东监督停火。
第四次中东战争沉重打击了以色列,粉碎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它也给阿拉伯国家造成重大损失,阿拉伯国家收复失地的目标也没有实现。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石油打击以色列及其背后的支持者,引发了震憾世界的石油危机。在石油危机的打击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滞胀。这一行动鼓舞了第三世界国家反霸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进入90年代,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通过谈判的方式使中东的和平进程明显加快,但关于圣城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一直是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个棘手问题。巴以双方目前的冲突也无不与此有关。命运多舛的耶路撒冷,不知何处是归宿!
相关参考
同学你好!着实基础很重要,回归课本,需要对教材有所熟悉。要养成系统的读书方法,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都要搞清楚,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还有就是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重要的历史人物所做的重要事情按时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打击以色列的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丧失了一些土地,阿以矛盾十分尖锐。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及
“赎罪日”发生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出动8万人的军队,动用3000架飞机、4000门大炮及火箭发射器,于下午2时零5分全线强渡苏伊士运河,向运河东岸的以色列军队阵地发动突然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六·五战争”后,美苏在中东争夺加剧。美苏大搞“不战不和”局面。苏联利用埃及困境,在经济上进行渗透,政治上进行干预和控制,侵犯了埃及主权。1972年7月埃及不能容忍不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人物评说1、写出五个改革的时间;后四次改革时在位的统治者。(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公元前350;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亚历山大二世;1868明治维新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和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领土争议,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在本文中,作者二混子stone以幽默搞笑的方式,用极简的文字和漫画把的七七事变的来龙去脉勾勒出来,让您在短时间内对
原标题:历史上越南曾经四次属于中国,最后因为战争失败而分离越南历史悠久,考古遗址可证,距今40万年的远古时代,越南土地上已发现有人类生活的痕迹。据传说,越南第一个国家文朗国(后改名为瓯雒国)是在青铜器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连续发动三次战役,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打退到北纬37度线附近
杀俘虏的历史自古至今,对于战争的参与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无非有三种,即胜利凯旋者、战死者和被俘者。对于战争的胜利者而言,战争的结束意味着幸福与荣耀的到来;对于战争的阵亡者而言,胜负已经没有意义,他们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