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Posted 战争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打击以色列的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丧失了一些土地,阿以矛盾十分尖锐。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及与以色列进行了两年的消耗战争。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积极插手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日益频繁。埃及与叙利亚最高当局秘密磋商,决心乘联合国召开大会之机,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以色列发动攻击,力图通过武力夺回被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领土。1973年初,阿拉伯国家军事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商讨战争的准备和战略问题。同年8月,埃叙两国最后审定了在北、西两线同时向以色列发动军事进攻的联合作战计划。1973年10月6日中午14时,埃军潜水员事先在水下埋入的炸弹爆炸,炸毁了苏伊士运河东岸以色列防御工事的沙垒。随后,埃及突击队强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以色列巴列夫防线,突入西奈半岛。叙利亚军队则在戈兰高地与以色列军队发生激战,并重兵包围战略重镇库奈特拉。此外,巴勒斯坦游击队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军事力量对埃叙联军实行增援。同时,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及其西方支持者实行石油禁运。战争进行的前10天,阿拉伯部队的突然袭击给予以色列军队以重创,使以军坦克力量的半数以及110架作战飞机被摧毁。但10月16日以后,战局发生逆转。以军在北线取得主动后成功地偷渡苏伊士运河,从而切断了埃军的补给线。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338号决议,埃、叙表示接受停火,但以色列在表示接受决议的同时仍继续向阿拉伯军队进攻,而且又占领了一些阿拉伯土地。10月25日,安理会决定向中东战区派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以监督停火,以色列才停止攻击,战争遂告结束。第四次中东战争历时18天,阿以双方的战争消耗共达50万美元以上,双方阵亡官兵25000多人。埃军收复苏伊士运河以东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以色列又占领了2300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1973年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中东问题的338号决议
1973年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中东问题的338号决议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的突然爆发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联合国安理会就这一事件举行了紧急磋商。10月22日,
1973年10月日本1973年石油冲击指1973年10月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而造成的对日本的石油冲击。从60年代起,日本利用廉价的进口石油,使本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资本主义世界最高速度。但过分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和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领土争议,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
1973年10月6日,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在以色列军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渡运河,空袭以军阵地,仅用3天时间,就全线突破了以色列花费了几亿巨款经营
“赎罪日”发生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出动8万人的军队,动用3000架飞机、4000门大炮及火箭发射器,于下午2时零5分全线强渡苏伊士运河,向运河东岸的以色列军队阵地发动突然
在斋月和赎罪日进行的十月战争 这是埃及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进行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24日。10
土耳其 土耳其·1973年10月第一座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建成
1973年10月第一座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建成1973年10月,第一座连接欧亚两洲的大桥——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建成通车。该桥始建于1970年,整个桥长1560米,跨越水面部长为1074米,两端引桥分别为
1973年10月6日十月战争爆发1973年10月6日,埃及武装部队成功地越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被以色列吹嘘为“不可逾越”的防御工事—“巴列夫防线”。埃及军队收复一部分西奈领土,在西奈控制着从苏伊士湾
1938年9月第四国际成立第国国际,又称托派国际,由托洛茨基分子组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亦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1938年9月,由托洛茨基组织几个国家的共产国际“左翼反对派”的代表在法国首都巴黎正式成立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动10万大军,包括空军、海军和装甲兵,向黎巴嫩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次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一次战争,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