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世民为什么不立吴王李恪为皇太子?

Posted 李世民 李恪

篇首语:有了知识不运用,等于耕耘播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李世民为什么不立吴王李恪为皇太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不立吴王李恪为皇太子?

在嫡长子李承乾与唐太宗最喜爱的皇子李泰因废之后,李世民的众多儿子中,也只有晋王李治与吴王李恪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了。按理说,李恪性格与太宗类似,李治性格温和,李恪胜出的概率应该更大。然而事实是立李治为皇太子,李治后面也顺利登基。那么,李世民为什么选择了李治而不是更像自己的李恪呢?

其一,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度。中国古代从周代开始便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李治虽然排行老九,却是长孙皇后所出。李恪年纪虽比李治大,怎奈是杨贵妃所出。原本长孙皇后大子李承乾是第一继承人,可惜他出事了,老二李泰也出事了,按照规矩当然该李治继承。

其二,李恪身份特殊。李恪的生母杨贵妃是隋炀帝杨广之女,也就是说他是杨广的外孙,唐太宗如果立李恪就要冒风险的,以李恪刚强的性格为杨广翻案是极有可能的。即便是太宗同意,恐怕那些大臣们也不同意。李世民曾经询问过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很肯定地说选李治(不论是否有私心,在朝臣中还是有影响的)。

其三,李恪不是唐太宗,能力有缺陷。李恪从性格上是很像唐太宗,但他毕竟不是,甚至可以说是差的远。贞观十一年,李恪在任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的时候因狩猎过度、践踏庄家而被御史柳范弹劾,一个地方刺史都做不好,怎能指望治国。反观李治,在下去锻炼的时候政绩就不错,受到民众爱戴。

其四,保全所有儿子。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深深知道帝王之家兄弟残杀的残酷性,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如果选了李恪,一向与李承乾、李泰有矛盾的他,可能不会放过李承乾与李泰。李治则不同,他性格温和,不喜欢杀戮,他当了皇帝各方都能保全。

各种因素一结合,加上朝臣们的意见,让太宗很快便打消了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事实证明,李世民的选择没错,李治当皇帝期间,大唐疆域达到最大,文治武功都很不错,甚至还灭了高丽圆太宗一生之梦,有贞观遗风。

当然,有人会说,那些功劳都是武则天的,李治不过是个傀儡。如果选择李恪,便不会出现后来李氏被屠杀的事情。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弄清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问题。可以肯定的说,李治自始至终掌握大权,武则天只是他完成工作的工具。李治在位的时候,一直是亲理朝政,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临死前三个月还罢免了宰相李义琰。最为重要的一点,大唐的军权始终牢牢掌握在手中,只此一点便足以证明李治是一个有极高权谋之术的人。至于李氏族人以及长孙无忌等人,基本可以说是李治想杀而不能自己出面杀,武则天便是这个出面替他杀人的人。

武则天后面称帝,与其说是李治无能,不如说是他的儿子无能。李治在晚年,便着力培养皇太子,只奈天赋不够再怎么培养也白搭。李治还让裴炎辅政,只不过裴炎也斗不过武则天,连长孙无忌都斗不过,何况裴炎。从李治去世,到武则天称帝共经历了经历了七年,也说明了在高宗时期武则天并没有掌握实权,无论威望还是权力都不足以支撑其称帝。

可以说,李恪如果当皇帝,历史确实会改写,武则天无法称帝。然而这种原因并非李恪能力比李治强,读史书便知道李治是一个腹黑且高明的帝王。根本原因在于李恪可能根本不会娶武则天,但是他是否能在文治武功上赶上李治则很难说。至于李家被杀的那些人,李恪上台也极有可能杀,而且杀得比较直接,引起的矛盾会更大。当然,李恪当皇帝的这些结果都是按照性格、能力推测,历史则没有如果。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世民为什么不立最喜欢儿子的李恪为太子

  唐太宗立风波:唐太宗曾欲立吴王为这件事,历来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那么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唐太宗立了李治不久之后又觉得这个小儿子只有十五岁,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经过什么历

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残酷真相 李恪悲剧人生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

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残酷真相 李恪悲剧人生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

揭秘唐太宗为何想要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唐太宗立李治时的雷厉风行,在一干重臣面前以秀自杀为要挟,而反观李恪,唐太宗只对一个最不可能赞成的人随口说了一句。而且从《资治通鉴》的史料上看,就算李治十一月十七日拒绝纳妾,唐太宗疑其仁弱并立马想到了李

揭秘唐太宗为何想要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唐太宗立李治时的雷厉风行,在一干重臣面前以秀自杀为要挟,而反观李恪,唐太宗只对一个最不可能赞成的人随口说了一句。而且从《资治通鉴》的史料上看,就算李治十一月十七日拒绝纳妾,唐太宗疑其仁弱并立马想到了李

历史人物 李世民为什么想立李恪为太子?最终为什么选择了李治?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立太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不光是在为自己选择继承人,更是为这个国家选择一个可以接替自己延续下去的力量。唐太宗李世民就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先是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

揭秘吴王李恪和房遗爱的谋反究竟有无关系?

吴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他的身份一个是非常显赫的,但是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十分悲惨的:因为被当时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认为参与了房遗爱谋反一案而被处死。但是历史绝对没有那么

揭秘吴王李恪和房遗爱的谋反究竟有无关系?

吴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他的身份一个是非常显赫的,但是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十分悲惨的:因为被当时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认为参与了房遗爱谋反一案而被处死。但是历史绝对没有那么

李恪简介李世民和如意的儿子李恪是怎么死的

【李恪简介】李世民和如意的儿子李恪是怎么死的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李恪贤能无比,李世民曾多次想要立李恪为太子,可是最终还是立了李治为太子。贤能无比的李恪,年仅39岁

历史人物 李世民和如意的儿子李恪简介 李恪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隋唐英雄》中,是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贤能无比,曾多次想要立李恪为太子,可是最终还是立了李治为太子。贤能无比的李恪,年仅39岁就了,那么,李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