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略说士族制度的兴衰及评价

Posted 制度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略说士族制度的兴衰及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略说士族制度的兴衰及评价

   士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从历史上看,士族制度有一个萌芽、形成、充分发展(又称鼎盛)、衰落和走向消亡的漫长过程;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把士族制度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评价。

  士族制度的兴衰  士族制度萌芽于东汉时期。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士族地主(又称世族、门阀地主)在东汉开始形成,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  曹魏、西晋时期士族制度开始形成。士族制度的形成,是指统治阶级颁行各项法令,从制度上维护士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权。曹魏政权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原因是东晋王朝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存在。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那时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这一时期,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经济上封锢山泽,占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为维护这种制度,东晋南朝时,士族非常重视编撰家谱,讲究士族世系源流,作为自己享有特权的凭证,于是谱学勃兴,谱学专著成为吏部选官、维持士族特权地位的工具。  东晋后期到南朝时期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根本原因在于士族自身的腐朽,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就可做官,世代控制高级官职。特殊的社会环境使许多士族不思进取,沉溺于清闲放荡的生活,不屑于政务军务。加之士族是近亲联姻,身体素质极差,因此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以后,一些庶族出身的将领脱颖而出,显示出较高的政治、军事才能,声望与权力迅速上升,(高中历史www.lishixinzhi.com)南朝宋、齐、梁、陈开国诸帝均为庶族将领。南朝帝王虽无法改变高级士族垄断高官的局面,但却引用庶族官吏委以品位不高却握有实权的职务,在实际执政中分享了士族的特权。这一时期士族制度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二是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原因之三是士族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中受到打击、削弱。上述三种原因相互作用,极大削弱了士族制度的阶级、经济基础。  隋唐时期士族制度走向消亡。其原因一是隋唐科举制的实施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摧垮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九品中正制”;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使一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些土地,也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其禁止无限占田和随意买卖土地的规定,多少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和保护自耕农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二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三是农民战争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士族制度。从此,存续了六七百年的士族制度最终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如何评价士族制度  高中学生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科学观,根据士族制度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消极作用:士族制度的政治、经济特点,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往往特别尖锐,导致南北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士族田庄经济强化了封闭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越到后期愈发腐朽,是一群社会寄生虫。  客观上的积极作用:1。经济上,士族田庄经济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士族占有大量劳动力,强化了封建依附关系,在魏晋动荡的政治局势下,编户农民依附于世家大族,有较为保障的生产条件,这对封建经济的发展显然有利;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作为北方移民核心的士族地主来南方立国创业,客观形势使得他们成为开发南方经济的组织者,他们在南方建立的田庄、山墅,毕竟对江南荒丘山泽地区的开发起了推动作用。2。民族关系上,士族士大夫在推动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思想、科技文化上,士族生活优裕,有条件从事文化事业,部分士族蔑视礼法,倡导个性自由,思想上富有想象和浪漫色彩,因而东晋南朝时期在哲学、文学、书法、绘画、科学上有较多的成就,并且富有特色。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启示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启示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有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一、古代的选官制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启示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启示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有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一、古代的选官制

详解豪门士族兴衰,总结时代发展变迁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干掉了自己的堂哥宇文护之后,又花了几年时间,用以安抚强邻突厥。到了公元575年8月,宇文邕正式出兵东征北齐,经过一年半的苦战,最终灭掉了北齐。北齐灭亡的原因我之前已经写过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

  在目前《中国古代史》课本上的选官、用人制度,虽然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但用人标准、作用及实质方面都有所不同,现将它们总结比较如下:  1.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这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

  在目前《中国古代史》课本上的选官、用人制度,虽然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但用人标准、作用及实质方面都有所不同,现将它们总结比较如下:  1.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这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

古代门阀士族的势力有多大

士族,是我国历史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它的前身是东汉时期以世家大族和名士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集团,由于察举、辟除等制度的存在,这些人以举主、门生及故吏等身份结成一种比较牢固的社会关系。他们或在朝,或在野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怎么写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及对西周的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⑵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2.情感态

清朝八旗制度兴衰,清朝八旗制度

清朝八旗制度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

历史人物 唐代天可汗制度兴衰

  公元七世纪的初唐,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振奋的时期。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以其超群的谋略,以霸道灭其国,以王道收其心,在以三千铁骑灭东突厥之后,成功令西、北诸民族臣服,共上尊号「」,此段史实大家耳熟能详

历史人物 陆逊生平简介于历史典故及评价

陆逊,字伯言,原名陆议(公元183年-公元245年),吴郡吴县人士(现江苏苏州)。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帐下杰出军事家,著名政治家,颇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吴郡士族>陆逊家族,为江东大族。祖父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