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列强为什么没有出兵干涉日本维新改革
Posted 天皇
篇首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列强为什么没有出兵干涉日本维新改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列强为什么没有出兵干涉日本维新改革
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一节时,不少同学提出疑问:自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入侵日本,日本开始面临民族危机。可是,在维新运动期间西方列强未直接出兵干涉。日本得以顺利通过维新变法,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那么,西方列强为什么不出兵干涉呢? 首先,西方列强的意图是变日本为其远东的“前哨”。早在5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以武力恫吓为手段逼迫日本“开国”,当时主要着眼点是将日本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列强提供市场和原料。但通过贸易活动等,列强很快便认识到日本国土狭窄,人口太少,物产资源十分有限,较之中国等其他东方国家要差得多,根本无法满足或实现其愿望。于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便将着眼点放在日本的战略地位上面,企图变日本为其远东的战略基地。1858年,美国带头迫使日本订约时就专门规定了一条来保证美国海军军需品可不纳税运进日本几个通商口岸,储存在那里以备军事之需的条款。英、法、俄等国援例订约。十年后,长崎便成为美国的远东舰队基地。 英国的战略打算远不止是要在日本建立军事基地,更主要在于使日本成为维护西方列强在东方利益的“前哨”。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就看中日本,并将其作为在远东同沙俄进行争夺的得力帮手而加以扶植。在维新运动兴起之时,英国便尽可能地接近倒幕派,对之施加影响。从而使日本维新运动在民族危机形势下能够较顺利地展开。 其次,新成立的天皇政府采取了承认列强侵略权益的策略,避免了引起干涉的麻烦。 在武装倒幕运动中,以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为首的倒幕派,于1867年12月9日,以天皇的名义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成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新政府成立后,考虑到倒幕的主要任务是铲除幕府势力,便采取了暂不触动列强侵略问题,尽力避免引起列强干涉的策略。于是,新政府便以天皇名义通告各国使节,宣布今后内外政事统统由天皇亲自裁断,从前条约用“大君”的称号,自今以后改用天皇的称号。并将这些内容也向国内作了正式通告。这不仅表明天皇成了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且继承了“开国”以来所订的不平等条约,维护了列强在日本的侵略权益。 再次,日本人民反侵略斗争打击了西方列强,使列强不敢贸然出兵。 “开国”后面临的民族危机,在倒幕运动中再一次尖锐地摆在日本人民面前。对当时西方列强来说,是想把日本变成其殖民地。日本人民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掀起斗争高潮,不仅支援了新政府的军事胜利,且粉碎了蠢蠢欲动的西方列强干涉和颠覆的阴谋。尤其是伏见、鸟羽战役以新政府军获胜,从而确立了新政府的威信。英国等西方列强都一致表示“严守中立”。其实在倒幕运动期间,它们一直在进行干涉,如英国为左右倒幕势力向萨摩、长州两藩出售武器等。然而这些都 未发展到直接出兵干涉,主要是因为英法等列强害怕出兵干涉会引起日本人民的革命,从而危及其侵略权益。尤其英国唯恐外国出兵干涉引起列强瓜分日本,从而损害英国的特殊利益,因此,不主张直接出兵干涉。但是如果内战持续下去最终免不了列强的直接出兵干涉。当时这种危险确实存在,只是日本的人民斗争发展迅猛,帮助了新政府在内战中获胜,才避免了西文列强趁火打劫,出兵干涉的危险。 亚洲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给列强以牵制作用。 当维新运动兴起之时,中国、印度等亚洲各国人民反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民族运动蓬勃地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不仅直接给西方殖民势力以沉重打击,也在客观上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和干涉。同时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其它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迫使西方殖民者汲取了某些政治上的教训,从而使他们对日本的人民起义和反幕势力采取了较为慎重的态度。因此,英法等西方列强在日本的倒幕运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敢于公开地进行武装干涉,从而使日本的社会变革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相关参考
百日维新1.背景:A.甲午战败,朝野震惊,意识到过去自强运动片面的改革是错误的B.面临列强瓜分的危机,有识之士体认到救中国必须从事于政治及制度上的根本改革,方能达到国家富强的目标C.光绪24年初,德国
百日维新1.背景:A.甲午战败,朝野震惊,意识到过去自强运动片面的改革是错误的B.面临列强瓜分的危机,有识之士体认到救中国必须从事于政治及制度上的根本改革,方能达到国家富强的目标C.光绪24年初,德国
世界近代史··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日本进行的一次资产阶级改革。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幕府统治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国内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破坏了日本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等级制度;外国列强的侵入破
1925年11月23日,奉军第三军团副军团长兼第十军军长郭松龄为反对张作霖穷兵黩武、大打内战,在取得冯玉祥国民军系的支持后,通电倒戈反奉,由此爆发了郭松龄事件。郭松龄字茂宸,辽宁沈阳人,早年曾入奉天(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在关于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的问题上,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本割占辽东,使沙皇俄国独霸中国东北的企图受到了直接的威胁。俄国认为,中国
1918年8月2日出兵西伯利亚事件指日本乘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崩溃之机,出兵西伯利亚干涉革命之举。从1918年起,西方列强纷纷出兵西伯利亚。1月18日,日本借口“保护侨民”,派遣两艘军舰到海参崴。5
1874-1875年,清朝东方邻国日本正值明治维新期间,而北方邻国俄罗斯政府向中国派出一支科学和贸易考察团,考察经由陆路进军中国市场的新途径,调查贸易增长前景,寻找建立领事馆和工厂的地方。上图为18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人物评说1、写出五个改革的时间;后四次改革时在位的统治者。(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公元前350;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亚历山大二世;1868明治维新
为什么国内一片乱哄哄、分裂争斗、政策摇摆的日本能够改革成功,形成君主立宪的局面,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而相对而言内部统一、政策连续性好、针对性强的大清,怎么改革就走向末路,最终玩完了呢?毛主席说过:
为什么国内一片乱哄哄、分裂争斗、政策摇摆的日本能够改革成功,形成君主立宪的局面,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而相对而言内部统一、政策连续性好、针对性强的大清,怎么改革就走向末路,最终玩完了呢?毛主席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