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 揭秘1979年美国乌龙核警报险酿美苏大战
Posted 警报
篇首语: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国历史 揭秘1979年美国乌龙核警报险酿美苏大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历史 揭秘1979年美国乌龙核警报险酿美苏大战
美国“国家安全档案”于3月上旬公布了一批解密文件,主要内容是冷战期间,北美防空司令部曾多次发出苏联向美国发动导弹袭击的错误警报,导致美军启动应急预案,美苏大战一触即发。所幸“在扣动扳机前”,这些警报都被发现是错误的。 美国人“随时准备挨打” 1979年11月9日凌晨3点,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被自己的军事助手奥多姆的电话吵醒。后者报告说,北美防空司令部刚刚发布紧急警报,苏联向美国发射了大约250枚导弹。 在冷战的几十年里,美国一直担心苏联的导弹袭击,为此,五角大楼在60年代初就建立了“弹道导弹预警系统”。60年代中后期,美国空军部署了所谓的“474N系统”,通过设在阿拉斯加、格陵兰和英国的12部超视距雷达,提高了对苏联导弹发射的探测能力。60年代末,美国又部署了“防御支援计划”卫星。1972年,北美防空司令部开始将多种导弹预警系统整合成一个网络。但这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复杂系统存在着故障和错误的风险。 按照应急方案,美国总统在接到警报后,有7分钟时间决定是否采取报复行动。布热津斯基认为,有必要先确认警报的可靠性以及导弹攻击的目标,然后再报告总统。美军其他部门这时也接到警报,并纷纷按照预案采取行动。战略空军司令部命令担负战备值勤任务的战略轰炸机紧急升空,准备接到命令后就飞往苏联实施报复性打击;10架战斗机立刻升空,准备拦截苏联人随后而至的空中进攻。 与此同时,部署在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国家应急空中指挥所”也升空了。它其实是以波音747飞机为平台改装的空中指挥所,专门供美国总统在国家遭遇核打击时,能够在空中继续对美军全球战略部队实施指挥与控制。机上的通信系统也采取了加强措施,可以抵抗核爆所产生的强电磁脉冲干扰。它的续航能力也很强,如果进行空中加油,可以连续飞行72小时,因此有“空中白宫”之称。 布热津斯基“已抱必死之心” 奥多姆很快再次打来电话,报告说苏联方面发射了约2200枚导弹。这应该是全面进攻了。“布热津斯基一个人坐在黑夜中,并没有叫醒妻子。因为他心里清楚,反正半个小时后大家都得死”,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他的回忆录中描述道。盖茨当时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是布热津斯基的下属。就在布热津斯基决定向卡特总统报告前一分钟,奥多姆第3次打电话进来,称其他预警系统没有发现苏联发射导弹。原因很快查明,是一名工作人员“误把一盘军事演习的录像上传到电脑系统中,从而自动引发了警报”。原来是一场虚惊。 这起严重的“乌龙”事件很快被媒体获悉并报道出来,只不过缺乏细节。苏联人也听说了。差点儿稀里糊涂地成为美国人报复的目标,苏联人很恼火。11月14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通过苏联驻美国大使转来一封给卡特的密信,表达对这起事件的“严重关切”。信中,勃列日涅夫称这起事件“充满巨大危险”,“我认为你同意我的观点,那就是在这种事情上不能再有失误了”。更让他担心的是,新闻报道称美国最高领导人当时并没有得知这个警报。 由于美苏关系当时比较紧张,勃列日涅夫的信在美国政府内部引发争论,对于如何回复产生分歧。国防部和布热津斯基主张语气要强硬,而国务院则希望缓和一些,最终前者的意见占了上风。美国政府在回信中称苏联人的抱怨“不准确”,所以“无法接受”。这令苏联人更加恼火,苏联方面随后回复说,美方的回应不令人满意,是在用一种挑起争论的方式对待莫斯科“深刻而正常的关切”。 再次误报“狼来了” 这次错误警报的余波还未完全平息,7个月后,北美防空司令部又先后发出3次错误警报。一次发生在1980年5月28日,另两次发生在6月3日和6日。6月3日的警报拉响后,战略空军司令部、“国家应急空中指挥所”都按规定采取了应急措施,但较1979年那次有所克制,军方领导人发现警报错误后便取消了应急措施。接下来的3天,北美防空司令部反复测试电脑系统,希望找出错误原因,结果6月6日下午电脑再次发出错误警报。 军方锁定了发生错误的电脑,进一步调查发现,是一个价值46美分的微电子集成电路存在设计缺陷。这台电脑在发送例行信息时,通常会说“000枚洲际弹道导弹或海基弹道导弹已经发射”,结果不知什么原因,一些“0”被错误地换成了“2”或“002”或“200”。 时任国防部长布朗在向卡特总统汇报时称,这种虚假警报难以避免,“我们必须得为另一起与此不相关的故障做好准备。”但他请总统放心,“还有人力保镖---分析人员会读取预警系统数据,以确保不会采取任何无法挽回的行动”。相关参考
1979年3月28日三里岛核电站泄漏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1979年3月28日,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的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起因由于仪器故障和操作人员失误共同导致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功能
抗战胜利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对立的基本格局,但是,最尖锐的矛盾并未直接表现在美苏之间,而是存在于广大中间地带。美国以所谓“反对共产主义威胁,第三次世界大战
抗战胜利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对立的基本格局,但是,最尖锐的矛盾并未直接表现在美苏之间,而是存在于广大中间地带。美国以所谓“反对共产主义威胁,第三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的格局经历了美苏争霸以及苏联解体后「”一超多强”两个阶段。美苏争霸,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强国,这无疑是美国的高光时刻。美苏争霸,是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和
美国会和中国打核战吗?不会!美国不会那么傻!中国也是核武大国,一旦核武大战中国的DF某型运载可以飞5500多公里,它承载的核弹头可以打到美国本土,这是已知型号!我相信中国还会有更为先进的利器,即使如此
1979年中越开战前邓小平外交大揭秘 1979年1月29日上10时,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南草坪举行仪式,以欢迎外国元首的礼仪欢迎邓小平副总理。五星红旗和星条旗有史以来第一次并排飘扬在美国总
1979年中越开战前邓小平外交大揭秘 1979年1月29日上10时,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南草坪举行仪式,以欢迎外国元首的礼仪欢迎邓小平副总理。五星红旗和星条旗有史以来第一次并排飘扬在美国总
1980年7月“抵销战略”提出美国卡特政府奉行的核战略。卡特上台后,苏联大力发展命中精度和分导技术高的核武器,并向与美国有重大利益的地区扩张,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于1979年提出了以打击苏联军事目标为
1990年1月美苏协议建立跨国公园1990年1月,美苏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举行会谈后,决定在两国交接的白令海峡两侧建立一座占地5600万英亩的跨国公园。美国一方地点选在阿拉斯加州的西沃德半岛,苏联则
历史百科 七年会谈终有成果——美苏签署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七年会谈终有成果——美苏签署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1972年11月21日—1979年6月18日,美苏两国进行了长达7年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最后达成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会谈期间,美国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