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1979年中越开战前邓小平外交大揭秘

Posted 边境

篇首语: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1979年中越开战前邓小平外交大揭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1979年中越开战前邓小平外交大揭秘

 1979年中越开战前邓小平外交大揭秘

  1979年1月29日上10时,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南草坪举行仪式,以欢迎外国元首的礼仪欢迎邓小平副总理。五星红旗和星条旗有史以来第一次并排飘扬在美国总统府上空。宾夕法尼亚大街也插满了中国红旗。在华盛顿,对代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红旗的需求是很少的,国务院礼宾司的一位官员给纽约的利伯曼打了电话,于是从没有一面中国国旗到做好160面红旗这项工作就完成了。另外,佐治亚州穆尔特里市市长兼警察局长也在28日亲自将精选的1500枚红色的、粉红色和白色的茶花送到白宫。作为欢迎邓小平的国宴上的主要饰品的山茶花,是卡特家乡佐治亚州的州花。这种花是两千年前首次在中国发现的。美国给予邓小平“超级红地毯”的“超规格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1100多名记者云集华盛顿报道这次划时代的访问

  2月1日,中美联合公报在华盛顿发表。公报中说,两国“重申双方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谋求霸权或支配别国”,当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拜会美国国务卿万斯,要求对公报中的“霸权”一词作出解释,万斯于是试图使这位苏联外交官放心,美中并没有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苏联人当然不能放心。1月27日,即邓小平访问美的前一天,塔斯社报道大批中国军队向中越边境集结,并对此表示关切。与此同时,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了《北京对河内发出战争声调》的文章,说有迹象表明,中美关系每发展一步,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局势就变得更具有危险性。在一月份中,国际舆论大量报道了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的集结和调动,并对此作出种种分析和猜测。对于这个各国记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邓小平在美国同样快人快语,直言不讳。

  每天,邓小平猛烈抨击和强硬警告的语言,都被各种传播媒介从北美发往世界各地。

  还在两个多月以前,邓小平出访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以及途径仰光的时候,他就毫不含糊地抨击大霸和小霸,提醒东南亚提防“东方的古巴”,并警告越南不要在柬埔寨玩火。但越南还是有恃无恐地大举犯柬,并且轻易得手。这不仅是侵略一个主权国家,而且是对中国的无视和挑战,岂有此理。欺人太甚。这回巨人是真的动怒了。

  1月30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一次秘密会议上。有人问:由于柬埔寨的得到北京支持的政府被推翻以后共产党邻国的紧张局势,中国是否可能进攻越南?邓小平答:我们不能允许越南到处捣乱,为了世界和平和稳定,为了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可能不得不做我们所不愿意做的事情。

  几天之后到东京,邓小平对田中说:“对侵略者不难能可贵惩罚,就有发生连锁反应的危险。”“正在考虑,为了惩罚,冒某种危险也要采取行动。”对大平说:“有必要对越南加以制裁。”日本外务省人士对此十分吃惊,说这是在外交上极少使用的激烈的措词。

  有记者问到越南侵略柬埔寨,邓小平说:“越南同苏联签定的条约具有军事同盟的性质,越南对柬埔寨发却了大规模武装入侵,并正在中国边境地区挑衅。越南起的作用会比古巴更坏,我们把越南叫做东方的古巴。对付这样的人,没有必要的教训,恐怕任何其他方式都不会收到效果。”

  当问到中国军队向中越边境调动时,邓小平说:“必要的军事调动是有的,这点你们很清楚。”

  问军队可能采取什么行动,他说:“我们得等着瞧。”

  最后,邓小平强调说:“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2月7日,法新社自河内报道,越南对于邓小平最近连续发出的威胁,保持沉着,表示“决不惊慌”。

  2月12日,越南《人民军队报》的社论说:“企图给我们教训的人,应该记取美帝国主义在越南的教训。”

  每一方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惯性甚至加速度运行着。

  也许,这一切的合力,最终无可避免地走向了2月17日那个日子。

  也许有巧合性,自1919年中国跨入现代史以后,年度的尾数逢“九”多有大事。越往后越明显;年轻的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于1949年;1959年发生西藏叛乱,中央政府出兵平息;而1969年中苏间严重军事对峙及边境地冲突,几乎酿成一场大规模战争。

  然而,将2月17日置于尾数“九”字号序列的1979年,令世界瞠目结舌的火团嗤嗤作响地燃到了导火索的根部。

  历史记住这一天。

  和平与战争都铭记这一天。

  这一天对越南是黑色的。

  几年的一意孤行当然痛快淋漓。打着主权和内政的旗号,不受任何约束,对邻居想打就打,想占就占。被隆隆的战争惯性驱动着,殊不知正义战争胜利后会陷入非正义。终于到了有一天,发现身边的巨人继几年警告之后攥紧了拳头,越南虽大喊不怕却一身冷汗。

  此时的惊慌与昔日的威风形成鲜明对比又恰是正比。越南开始向被它强奸的国际法和国际舆论频送秋波。匆匆于1978年11月3日与苏联签订两国友好合作条约。吁请联合国安理会制止中国宣布要进行的处罚。同有比这更无赖的了——1979年1月7月越南军队攻占邻邦柬埔寨的首都金边,而1月8日其外交部发布指摘中国当局在中越边界加紧集结大量军队的声明并由其常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递交。

  晚了!

  中国南陲篷连城,大军云集,铁路公路上开进的野战军源源不断,已成箭在弦上弯弓满月之势。

  战略上无诈,中国要做的全世界都知道,似乎犯民兵家大忌,怎么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都忽略了?中国就是要这样,堂常正正,师出有名,出其有意,攻其有备。先提醒观众注意,然后再开打。

  但也没厚道到将每一拳都通知对手的程度。既不逢”五“,也并非节假日。为什么选在2月17日凌晨,可以考证成一本书,也可以不置一词。当火箭炮群铺天盖地的桔红色弹道作茧自缚第一乍曙光照高黑色的星期六之晨,当加农炮、榴弹炮、迫击炮宣汇的万千吨豪情在宽正面大纵深的广大地区内植遍火红的森林,当坦克群轰轰的奏鸣碾平障碍和雷场,当一支支摩托化部队沿着陌生的红土路向预定作战方向快速挺进,当手执冲锋枪手榴弹火焰喷射器的侦察分队将被窝里的越南士兵大声吼醒并使其再度入眠以致永恒,真正的这事家应该承认这是一个奇迹,战争史应该为中国军队在战役战术上达成突然性这一点颁发合格证书。

  明眼人一望而知,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文,已经无保留地宣布了中国的最后抉择。而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照会越南驻华大大使馆,最强烈抗议越侵犯中国领土,制造新的流血事件。这也是无保留地再次表明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

  平静如初的北京。2月17日。

  独家新闻理所当然属于中国官方喉舌。新华社奉中国政府之命发布声明,谴责越南当局不断侵犯中国领土,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被迫奋起还击。

 

  预料中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上下班的市民脸上现在出兴奋的紧张。

相关参考

我军有两大撒手锏 中越开战蛙人将是最难缠敌人

美媒:越南蛙人将是难缠对手中国有两种撒手锏据环球人物杂志报道,自今年5月初以来,越南持续干扰中国在西沙海域的“981”钻井平台作业,截至6月13日,越南船只冲撞我钻井平台附近船只总计达1547次。与此

1979年中越戰爭前,中國援助越南近30年,到底花了多少億美元

1979年中越戰爭前,中國援助越南近30年,到底花了多少億美元?文/文史紀事在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有一個國家有著和我們相似的命運,在20世紀飽受戰爭的摧殘,這個國家就是越南。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國,越

中越空军在1979年的故事 对越自卫反击战

提起自卫反击战,现在公开出版的资料可真不少,从战争的发生背景、经过、经验教训以及战果、战斗细节甚至参战军队番号指挥员名单、伤亡人数都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可以品评指挥员的军事素质,部队的战术运用。

美国原形毕露 中越撞船之后中国对越关系大逆转

越南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邻国,在面积、人口和经济规模上似乎都不太突出,但是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越南却成为中国一个最突出的麻烦制造者,双方在1979年的战斗极为激烈,此后10年间,两国军队间的冲突时

关注 1979年3月30日 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40年前的今天,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即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979年邓小平访问休斯敦,美方竟出动6000人保护邓的安全

这次随邓小平访问美国(1979年),使我对美国国家首脑和来访贵宾的安全警卫工作有一些表面的了解。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安全警卫工作的做法也有很大差别。美国的安全警卫工作,体制上与其他国家都不相同。它设有一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

一、中外建交的过程和意义一、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二、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三、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

外交部公布中越南海冲突细节是很大进步 专家

昨天,中国外交部在官网上发表题为《“981”钻井平台作业:越南的挑衅和中国的立场》的文章,详细阐述越南对我正常作业的干扰及中方立场。文中首次公布了“981”钻井平台的作业地点,并公布了越南船只冲闯中方

历史百科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55年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在万隆会议上表示中国政府愿同美国政府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紧张局势。自此,中美在日内瓦、华沙开始举行长达

历史人物 1977年,邓小平的外交“还债”之行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启动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的国际交往迅速扩大,并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建交高潮。在此背景下,一些外国政要纷纷前来访华,但由于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