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
Posted 意义
篇首语:空空的口袋不能阻碍你的未来,空空的脑袋你将永远贫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
一、中外建交的过程和意义
一、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
二、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三、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
四、2005年八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2009年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
此举本外界普遍认为是中美关系新发展阶段到来的前奏。中美建交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二、中美《联合公报》的历史意义
有关新中国外交的内容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1955年万隆会议,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签订中日《联合声明》22。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及新中国改革开放方面的题。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经济特区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重点和标志有关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思想核心是“仁”,“礼”。主张苏格拉底哲学观:强调知识的作用,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三、《中美建交报》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美建交公报》(197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将于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这是中文版原文,你提问的问题里面都有涉及。
四、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谈谈中美建交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答案
(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 图二:指南针 图三:火药
(2)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功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任意答两点即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参考
1978年7月至12月中美两国就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举行谈判,同年12月双方就建交达成协议,12月16日(华盛顿时间12月15日),双方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72年9月,上台执政仅两个多月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何要在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正式建交之前匆匆访问中国,并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周恩来与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资料图)让日本大为尴尬的美
中美双方于1982年8月17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它是双方经过10个月的反复谈判,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达成的协议。公报重申了中美上海公报和中美建交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特征的反映,具有历史必然性。(1)邓小平理论是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美关系解冻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极大地震动了日本。日本各阶层人士纷纷要求恢复日中邦交。1972年7月,田中角荣新内阁上
(1)基本特征:对抗(敌对)。(2分)原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2答案分)(2)美国行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3月28、29日,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分别正式通过,4月10日由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生效的美国与台湾关系的立法议案。此法的内容严重违背了中美建交协议和国际法基本原则,露骨地干涉中国内政。列有“保证台
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如下: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弥补他们历史知识的不足与匮乏,提升他们的基本历史素质,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清除他们头脑中各种错误的政治观点。毫无疑问,当代大学
应中国政府的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夫人南希于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来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美建交后美国总统第一次访华。双方都表示应该严格按照历次中美联合公报所阐明的原则,进
自孟子以降,经禅宗,到王阳明,所讲的“心”,既不可译成英语中的heart,也不可译成英语中的mind。前者可以是指“心脏”,后者是指“心智状态”或“意识状态”。它们都是科学的对象。前者是生物学的对象,